叶捷
摘 要: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成为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当下我国高校传统中文教育更倾向于“守成”而非“创业”,学习中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范围仅限于小部分文字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培养学生在创业方面的理念、精神和能力是高校教育,包括高校中文教育的关键。对高校中文教育实行创业性开发,转变大学生就业观,树立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理念,把握并深入领会创业性教育实施的必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培养出能够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高校;中文教育;创业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73-02
一、高校中文教育创业性转变的必要性
历史和实践表明,高校教育由“就业性”到“创业性”的转变复杂漫长,需要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理解和诠释,高校中文教育创业性转变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也是由我国国情及高校中文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创造力水平决定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加国民主体性,促进其创造与实践力的提升既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之下人才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人才培养上的根本要求[1]。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接受群体,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掌握着最具价值的社会财富,即先进知识文化,因而拥有优厚的创业资源,对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的创业性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率,创造社会财富,加速经济发展,并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扩大之间的互动发展。同时,高校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养成,培养其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质。
创业性教育是对传统上以就业为倾向的教育方式的超越,是教育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又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推动了教育事业深入改革和健康发展。
2.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要求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预计人口增长预期将持续至2050年,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皆在百万以上,在严峻就业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确立创业理念,使其不仅成为求职群体,而且成为职业的创造和提供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才能得到很大缓解。而中文教育专业所具有的难就业创业难的特点则更需要其进行创业性转变。
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成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同时也导致高校毕业生激增,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不断下滑,同时城乡剩余劳动力数量将超过1亿,在这种情况之下,改变传统择业理念,促使高校毕业生成为岗位创造者、自主创业的开拓人,不仅迎合了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进行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实施创业性教育、培育拥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所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出发,实现高校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是我国高校中文教育教学发展改革的重要任务。
3.高校中文教育发展要求
高校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是适应汉语国际化趋势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逐渐加深,世界贸易组织的顺利加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带动了全球范围的中国热,汉语言的学习趋势随之不断升温,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持续扩大。种种现象表明,中国正走向世界。而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中文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调查显示,当今世界汉语学习需求者约有三千万,庞大的学习群为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要持续开拓灵活经营好这一富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就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加速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就成了一种必然[2]。
总之,高校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对推动汉语的国际化进程有强大推动作用,能够为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中文教育创业性转变的实现
1.提供文化创业的校园氛围
高校中文教育包含文学及汉语言教育教学,因此,中文教育可从对外汉语教学、普通话、演讲与口才等多方面语言培训项目为拓展进行创业性教学转变。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汉语学习势头的兴起,语言培训项目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创业前景良好。同时,中文教育从某个角度来看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新的发展时代下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改革,这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今上社会影视文学的繁荣发展及地方文化系列的大力推广都充分体现了中文教育所蕴含的文化服务和文化宣传作用,这也是创业的一大重要因素。此外,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大背景之下,中文创业途径也愈加广阔,广告创意、商业策划、品牌命名等都是能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创业性元素。
受历史因素和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大多数中文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择业态度依旧倾向于求稳,缺乏自主创业信心,因此,中文教育需要通过创业性转变为高校学生营造文化创业的校园氛围。充分利用校园舆论导向,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信息传播渠道进行创业宣传,树立高校学生的创业观念。同时,营造自由宽松的创业环境,为中文专业高校学生提供支持和指导,并适当利用弹性学制以鼓励学生的创业实践。
高校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是相对较新的课题,高校中文课程的设置应从实际情况及学生特点出发,使其富有针对性,抓住学生兴趣进行人文教育。高校的中文课程具有浓厚的人文特征,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对其进行创业性转变更能赋予这门课程以时代气息,并发挥其所特有的人文特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创业实践和社会主义经济的长远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构建系统教学体系
创业性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从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出发,对各阶段的创业教育目标作出全面规划,最终实现就业、创业与人才的有机统一。系统教学体系在课程的安排以及教学要求和方法上都有很多要求[3]。
系统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引导学生建立坚实的思想基础,促进其创业意识的培养。意识是人心理活动的能动性体现,创业意识是创业者成功的强大驱动力,需要以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与健康心理品质为支撑,且不能仅局限于个体意识,更要同时注重创业的社会意识培养。在专业系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受教者将自身理想兴趣同社会需求相结合,将创业性教育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其次,系统的创业性教学应帮助学生确立创业方向并逐步增强创业能力。从中文专业自身特点出发,加强培养受教者在读写说方面的能力,通过中文教育教学渗透创业理念,传授创业方法。改革创新原有教学模式,适当减少陈旧的说教式教学,并增加辩论、演讲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和创新性的同时,使中文教育同市场需求相联系,实现学有所用,学以创新。最后,要使教学理论同创业实践相联系,激励学生以所学专业为出发点进行特色创业,为受教者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当下市场经济环境中,我国已出现大量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文化产品,收视率不断攀升的《百家讲坛》及其配套畅销书籍不仅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崛起的一大标志,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要实现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就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增加其丰富性。由于创业环境、内容、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多变性,创业性中文教育也必须随之发生改变。一方面课程资源陈旧会对创业性教育造成一定损害,另一方面,作为创业性教育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创意和灵感并不能被具象化传授,因而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利用必修、选修、辅修和自修之间的协调分工对资源进行多方位多阶段的针对性设置,打造完善的教育系统[4]。
3.培养创业性教育师资力量
相关组织和部门对高校教师定期进行专业系统的创业性课程培训,组织举办交流会,邀请政府工作人员传授企业的注册程序、相关规定等创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教师授课逐步渗透创业性精神和思想,引导受教者自主创业意识的树立及能力的养成。
由于我国高校的创业性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性中文教育课程设置相对滞后,专家学者缺乏,因而耽误之急是快速高质的培养起创业性教育师资力量。选择综合能力较高的优秀教师开设创业性中文教育课程,使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相互作用下快速成长;选派创业性中文教育相关教师和工作人员参观知名企业并向之学习,获得创业启示和经验,丰富教育素材扩充典型案例,总结成功者经验和失败者教训,使课程教育更直观生动,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聘请成功创业人士为兼职讲师,为受教者授课讲学,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到一起,推动教育师资力量的发展进步,为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
高校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是相对较新的课题,成功地转变更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努力。当前高校中文教育的传统模式与创业性教育产生矛盾时,更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体现出课程的时代特点,将创业因素有机融合到高校中文教育中去。在过去的历史中,高校中文教育担负起了继承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而在今后,如能实现中文教育的创业性转变,将对群民族,尤其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创业精神和能力上的提高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必能促进改善就业形势,早日实现汉语国际化,促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党红利.大学生就业与高校创业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5,(6).
[2]郭涛.高等学校应强化“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3]蒋憬萍.创业教育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4]谢树平.关于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2,(7).
(责任编辑: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