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李 勤,罗 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的面授课堂教学逐渐推向资源多元化、学习自主化的新领域。“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又称“融合式学习”、“复合式学习”,是在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新理念,是指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方式的优势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
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面对面的授课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网络化学习则侧重于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加深个性化学习,同时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教学反馈也提出了一定要求。混合式学习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要求教师不再担任课堂的主导者,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导伙伴、监督者和建议者,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学形式的多元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思维探究的创新性。
混合式学习在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情感交流上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灵活性。首先,在学习资源上,将网络资源与教本资源相融合,利用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势提供文本、视频、音频、动画等视听说手段,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学习资源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学生不再是单一的汲取者,学习领域和学习视角也不再局限于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知识理论上,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枯燥。其次,在学习方法上,将课堂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学生可通过网络学习任务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满意的学习途径,不依附于教师和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第三,学习环境以网络在线为主,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在线学习相融合,从课上延伸至课外,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弥补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知识遗漏,利用网络的灵活填补课堂教学的单一,实现学习环境的互补。最后,将传统的师生关系与平等的朋友关系相融合,利用网络平台能够让些内向的学生再非直面性的环境下得到教师随时随地的学习辅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得到老师帮助,使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交流上实现互动、互助。
《体育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集应用性、实践性和理论性为一体的基础课程。《体育心理学》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学习的应用性和时效性。传统教学受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资源更新、教学方法、答疑反馈等环节上具有较大局限性,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应用性需要。混合式学习模式下《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教与学在教学环境上依托网络建设平台,由每一个电脑终端相互连接各学生主体与老师,高校体育教师既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也可在网络教学平台实施各种教学活动进行同步教学,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上,与传统学习模式有较大差别。
传统的教学活动系统中,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是构成教学活动(系统)并促其良性运行的基本要素[2]。在现代教学环境下,《体育心理学》课程因其课程要求强调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因而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的建构中,各教学要素需呈现鲜明的课程特点。根据混合式学习设计的8个步骤,即确定混合式学习目标、确定预期绩效、选择传递通道和媒体、学习设计支持策略、计划实施的行动观察、学习评价、修订学习[3],结合传统教学要素在课程活动系统中的作用,《体育心理学》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教学结构要素上表现为:教学分析、目标设置、学习设计和学习评价(见图1)。
图1 《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体育心理学》课程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有2个基本特征。1)自主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自主探求。《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交互性较强的学科,强调体育心理学知识在教学中的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由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忽视了学生自主运用知识发现体育心理现象,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体育心理学》课程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网络学习的比重占大部分,传统课堂学习则为辅助教学的手段,通过网络资源将体育心理学知识探求扩大化,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通过在线提问、在线搜索、在线互动,主动探求体育心理现象、分析教学实际案例,发现并解决问题。2)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实践性和应用性活动占主要部分。无论是课堂还是网络在线学习,在《体育心理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依据课程要求都加入了大量的实践应用性的活动环节。课上采用研究型教学方法将团队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融入传统课堂中;课下通过自主性学习方法,在网络平台中提供丰富的体育心理学资料、案例,设置大量的互动合作、讨论研究活动,既突出了体育心理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又将实践应用融入其中,旨在通过混合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现象的把握。
《体育心理学》混合式学习模式脱离了传统的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点一线”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结构进行了变革,将“教学分析”、“目标设置”、“学习设计”、“学习评价”四大教学要素与鲜明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应用性特点相结合,教学过程不再以“教”为核心,更加重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3.1 教学分析要素
与传统的教学分析要求不同,《体育心理学》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的“教学分析”要素在要求体育教师对学生及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的同时,还要求对课堂参与对象——学生和教师都进行前端分析,而不是由教师主导进行单向的分析。
首先,由于混合式学习中的主客体已发生变化,体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翁变成了学生,因此授课教师首先分析和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开发课程资源、协调群体合作、设计课程活动的辅导者,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将课堂的主动权尽量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探求知识。其次,教学分析要求教师对结合体育专业特点对学习对象进行全面分析。体育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在性格、认知、学习风格、学习方法等层面都有很大不同,课堂实践性越强越符合体育教学的特点,课堂活跃性越大越能体现体育课特色。因此,针对学习对象的教学分析要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充分分析学习者的认知情感等特征,分析在混合式学习中可能利用到的网络资源、学习工具。最后,教材分析要明确教本结构和内容特色。《体育心理学》课程是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分析要求立足于《体育心理学》教本特色,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提供良好的依据,教材分析的落脚点始终要围绕体育专业特色进行,保证后续混合式学习的质量。
3.2 目标设置要素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表现出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描述[4]。学习目标是混合式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统领着混合式学习的全过程。只有对《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目标进行准确设置,才能为后续的学习规划出可行的混合式学习方案。《体育心理学》课程下的混合式学习目标应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整个课程的实施进行全面考虑,将混合式学习目标设定为:认知目标、应用目标和情感目标三部分。
“认知”指的是认识和知识。混合式学习模式中的“认知目标”是指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通过课堂学习和在线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体育心理学知识,掌握体育教学中心理现象的解决方法。《体育心理学》课程的“认知目标”决定了学生对体育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了解水平,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设置认知目标时要依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目标规划。其次,由于《体育心理学》课程具有鲜明的实效性特点,因此在目标设定的时候要重视应用性需要,“应用目标”要求突出知识的实践性,与教学实际充分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混合式学习将体育心理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情感目标”依据“乐情、冶情、融情”的三大教学原则,要求在混合式学习中能促进学生对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喜欢程度(乐情),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程度(冶情),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融洽(融情)[5],通过分组讨论、在线互动等方式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在体育知识学习实践中、课堂上下交流互动中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亲互爱。
3.3 学习设计要素
学习设计是《体育心理学》课程混合式学习模式中最重要的教学结构要素,对学习质量和整个学习过程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学习设计按内容可分为课堂学习设计和网络学习设计,网络学习内容又包含网络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三部分。
课堂学习设计是对混合式学习中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合理规划。《体育心理学》的课堂教学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课堂内容学习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对网络在线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知识内容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分组讨论、体育教学案例分析和团队汇报的形式,使学生将理论观点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增加《体育心理学》课程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运动中的心理现象。
网络在线学习是混合式学习的主要部分,旨在利用强大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网络资源设计要求教师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通过发布在线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自主学习,多种视听说文本资源配套使用,使体育心理学知识学习立体化,增加了在线学习的趣味性,丰富了课程学习内容。在线学习被划分为“教”与“学”两部分,教学活动设计要求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监督者为学生提供知识讲授和学习指导,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要求组织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和体育教师技能练习。在线讨论打破了课堂讨论因时间、环境等因素受到的限制,各学习小组可灵活采用QQ等软件进行异步在线讨论,每个同学的发言都能通过网络信息记录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针对体育专业特点设计的教学试讲,力图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教师胜任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学习活动设计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完成包括在线课程学习、在线小组讨论、团队讨论总结、浏览学习资源、参与教学实践等活动内容,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监督上要求学生在截止期限内提交在线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在线课程测试,为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空间的同时又施加一定学习压力,保证课程学习质量。
3.4 学习评价要素
学习评价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重要要求。《体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具有多样性特点,突出反映实践性要求,因此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学习评价形式也应注重多元化。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种,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融合、考核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考察指标全面具体,力求通过多变的学习评价机制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情况。
平时成绩既包含基本的考勤记录、作业完成质量、课程测试成绩、团队报告成绩、实验成绩等定量评价,也包括小组讨论、互动答疑程度的定性评价;期末成绩则依据传统的理论考试对学生的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考察。同时,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体育心理学》学习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日常作业、课程测试、讨论发言、互动答疑等内容考察学生的日常学习,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学习评价同时遵循合作性学习原则的要求,将团队合作能力、群体凝聚力纳入《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评价范围,团队报告和讨论占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混合式学习中,通过教师发布团队汇报主题,由组长组织在线讨论和课堂团队汇报比赛,汇报内容要突出体育心理学理论重点、体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心理现象解决方法,让小组团队之间相互打分进行公正、客观的团体评价,团队最终得分就是该组成员的平时汇报成绩,个人的优秀将不再是决定成绩的唯一标准,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将成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强调知识的创新应用和自主能力的塑造发展。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体育心理学》课程,通过“教学分析”、“目标设置”、“学习设计”和“学习评价”4个教学要素引导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都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格局,更好的满足了新世纪体育教师的培养要求。但是,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体育心理学》课程学习还处于一个初步探索和不断发展的阶段,教学要素的设计还应根据实际课程需要不断完善。体育心理学教师在充分利用好课堂和网络两个教学平台的同时,还应对教学结构要素进行适时的补充和改进,及时更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做好混合式课程学习意见的收集、反馈工作,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进行了解和评估并以此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2] 董志峰.教学基本要素及其运行方式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3).
[3] 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004(7).
[4]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 卢家楣.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分类[J].心理科学,2006 (6).
[7] 何克抗. 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R].广州教育技术论坛,2001.
[8] 贾东晨.浅议体育教学要素的整合与优化[J].学理论,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