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振
1959年中国举办第一届全运会至今,已举办过了十一届,其中第一届与第二届、第六届与第七届相隔六年,第二届和第三届相隔十年。中国自第七届开始参加亚运会并有划时代意义,在田径比赛中首次使用了终点计时系统,使各项径赛成绩更加精确。中国田径在历届全运会与亚运会中曾表现出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标志着我国田径水平质的飞跃。通过全运会与亚运会成绩的对比进一步总结出我国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相关因素并加以利用,尽可能最大化的运用到参加奥运会的男子田径运动员身上,对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创造佳绩具有重要意义。
以历届全运会男子田径运动成绩前3名及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在第七届德黑兰亚运会至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男子田径运动成绩前三名成绩为研究对象。
2.1 文献资料法
在CNKI文献总库和维普期刊全文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在中国体育资讯网上查阅历届全运会和亚运会的竞赛成绩,在相关官方网站上下载了大量的田径成绩数据。
2.2 统计分析法
统计历届全运会和亚运会前3名的中国田径运动员的成绩,并用Excel进行相关的数理统计。
2.3 比较分析法
对历届全运会和亚运会前3名的中国田径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中国运动员在全运会和亚运会中所取得成绩差异的相关因素。
2.4 归纳法
对整理的数据分析和把握,对问题进行归纳的一种方法。
3.1 历届全运会与亚运会男子田径运动项目的演变
自1959年开始,我国举办前三届全运会中都有投手榴弹项目,其中第一届的最好成绩是77.11 m,到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以后都取消了该项目。前四届全运会均没有设50 km竞走项目,第一届和第三届届全运会没有设20 km竞走项目。前二届全运会设置了3 000 m跑和200m栏项目。第一届全运会设了男子五项全能,第四届全运会设了4×200 m接力的团体项目,其中投手榴弹和男子五项全能项目是不被国际田联承认世界纪录的项目,可见1983年以前我国全运会在男子田径运动项目的设置上是慢慢与亚运会项目靠近的。我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已是1974年的第七届亚运会了,没有设马拉松、20 km竞走和50 km竞走的比赛项目。第八、十、十二、十四、十五届亚运会都没有设50 km竞走的比赛项目。由此可以推知,到目前为止我国历届全运会与亚运会男子田径项目中竞走项目往往是我国比较注重的。
3.2 历届全运会与亚运会成绩的对比分析
3.2.1 短跨类项群项目成绩
图1中全运会和亚运会短跨类项群成绩的对比分析可看出,统计的16项成绩中有10项成绩好于亚运会,占统计总成绩的62.5%,1974年的亚运会上催麟在110 m栏项目就跑出了14.26 s的好成绩,在距今27年的发展中我国110 m栏项目的大部分运动成绩始终在13.40 s与14.00 s之间游动,说明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在110 m栏项目上具有深厚实力积累。
图1 短跨类向群成绩对比分析
代码说明:1:100 m郑晨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成绩;2:100 m郑晨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3:100 m陈文忠1993年全运会和1994年亚运会;4:200 m李丰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5:200 m韩朝名1997年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6:200 m杨耀祖2001年全运会和2002年亚运会;7:400 m郭顺起1983年全运会1982年亚运会;8:110 m栏催麟1975年全运会和1974年亚运会;9:110 m栏张沈生1979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10:110 m栏余志成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11:110 m栏余志成1987年全运会1986年亚运会;12:110 m栏李彤1993年全运会和1994年亚运会;13:110 m栏刘翔2009年全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14:110 m栏史冬鹏2009年全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15:400 m栏高永红1993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16:400 m栏孟岩2005年全运会和2006年亚运会。
3.2.2 中长跑及3 000 m障碍项目的成绩
对比分析全运会与亚运会中800 m、1 500 m、5 000 m、10 000 m及3 000 m障碍项目的11项成绩中有5项成绩好于亚运会,在1 500 m和10 000 m的成绩对比中全运会成绩均好于亚运会。但在整个二十世纪中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在800 m、1 500 m、5 000 m和10 000 m项目中没有一次达到当年世界前20的水平,中国的第1名距离世界前20名还有很大差距[4]。
图2 中长跑和3 000 m障碍成绩对比分析
代码说明1:800 m穆维国1993年全运会和1994年亚运会;2:800 m李慧全2001年全运会和2002年亚运会;3:1 500 m窦兆波2001年全运会和2002年亚运会;4:1 500 m李慧全2001年全运会和2002年亚运会;5:5 000 m张国伟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6:5 000 m张国伟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7:3 000 m障碍程守国1983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8:3 000 m障碍牛新祥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9:3 000 m障碍林向前2005年全运会和2006年亚运会;10:10 000 m张国伟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11:10 000 m张国伟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
3.2.3 竞走项目成绩
2009年的全运会上的20 km竞走项目中以1∶18∶13的成绩获得冠军,同时荣登2009年世界最好成绩第2名。对全运会和亚运会中20 km和50 km的竞走项目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见图3),竞走是我国田径运动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也是优势项目,我国男子竞走运动员在该项目上有着深厚的实力积累。早在第十九届世界杯竞走赛中山东选手于国辉在男子20 km的比赛中,以1∶20∶21获第二名,与冠军仅1s之差,他还和队友刘云峰、虞朝鸿、戚俊、黎則文一起获得了男子20 km团体第三名。我国竞走运动员王浩在对比的17项成绩中,有15项全运会成绩均好于亚运会,占统计成绩的88%。全运会成绩普遍好于亚运会成绩在竞走项目上最为明显。应认真思考使我国竞走项目运动员在全运会中可以取得相比于亚运会更好的运动成绩的作用因素是什么。
图3 竞走成绩对比分析
代码说明:1:20 km竞走王春堂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2:20 km竞走张阜新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3:20 km竞走孙晓光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4:20 km竞走毛新远1993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5:20 km竞走程守国1993年全运会和1994年亚运会;6:20 km竞走卜令堂1993年全运会和1994年亚运会;7:20 km竞走余国辉1997年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8:20 km竞走黎则文1997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9:20 km竞走虞朝鸿2001全运会和2002年亚运会;10:20 km竞走韩玉成2005年全运会和2006年亚运会;11:20 km竞走王浩2009年全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12:20 km竞走褚亚飞2009年全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13:50 km竞走邱世勇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14:50 km竞走周兆文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15:50 km竞走翟万波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16:50 km竞走王银行1997年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17:50 km竞走司天峰2009年全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
3.2.4 跳跃类项群成绩
根据图4跳跃类项群成绩的对比可看出,27项成绩中,有12项全运会成绩好于亚运会,占统计总数的45%。早在1983年全运会上朱建华跳出了2.38 m的好成绩并打破了的世界纪录。2009年全运会上,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跳出了本年度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17.59 m。并且在2009年度世界最好成绩中排列第六名。大部分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取得的好成绩的同时却没有在亚运会上继续突破自己的成绩,相反大部分成绩相比于全运会却处于下滑状态。
图4 跳跃类项群成绩对比分析
代码说明:1:跳高朱建华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2:跳高蔡舒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3:跳高朱建华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4:跳高刘云鹏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5:跳高周忠革1993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6:跳高刘云鹏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7:跳高周忠革1997年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8:跳高王舟舟2001年全运会和2002年亚运会;9:跳高黄海强2009年全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10:跳远刘玉煌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11:跳远陈尊荣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12:跳远陈尊荣1993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13:跳远黄庚1993年全运会和1994年亚运会;14:撑杆跳陈光辉1979年全运会和1978年亚运会;15:撑杆跳张成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16:撑杆跳梁学仁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17:撑杆跳梁学仁1993年全运会和1994年亚运会;18:撑杆跳葛云1993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19:撑杆跳杨盛雁2005年全运会和2006年亚运会;20:撑杆跳杨盛燕2009年全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21:三级跳邹振先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22:三级跳邹振先1979年全运会和1978年亚运会;23:三级跳邹四新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24:三级跳段支峰1997年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25:三级跳劳剑锋2001年全运会和2002年亚运会;26:三级跳李延熙2005年全运会和2006年亚运会;27:三级跳李延熙2009年全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
3.2.5 投掷类项群成绩
图5可见,26项成绩里有14项全运会成绩好于亚运会成绩,占统计成绩的54%。链球项目中8项成绩对比中有7项全运会成绩都好于亚运会。
图5 投掷类项群成绩对比分析
代码说明:1:铅球赵宝勤1979年全运会和1978年亚运会;2:铅球程少波1993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3:铅球马永丰1993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4:铅球刘昊1997年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5:铁饼李伟男1979年全运会和1978年亚运会;6:铁饼李建国1979年全运会和1978年亚运会;7:铁饼李伟男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8:铁饼李伟男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9:铁饼张景龙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10:铁饼王道明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11:铁饼李少杰1997年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12:铁饼张存彪1997年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13:铁饼吴涛2001年全运会和2002年亚运会;14:标枪神毛毛1979年全运会和1978年亚运会;15:标枪张存彪1997年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16:标枪李荣祥1997年全运会和1998年亚运会;17:标枪李荣祥2001年全运会和2002年亚运会;18:标枪李荣祥2005年全运会和2006年亚运会;19:链球纪绍明1979年全运会和1978年亚运会;20:链球谢英琪1983年全运会和1982年亚运会;21:链球罗君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22:链球吕东平1987年全运会和1986年亚运会;23:链球毕忠1993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24:链球余光明1987年全运会和1990年亚运会;25:链球毕忠1993年全运会和1994年亚运会;26:链球叶奎刚2001年全运会和2002年亚运会。
3.3 对各个项目的成绩的综合分析
通过对田径的短跨类项群、中长跑、竞走、跳跃类项群、投掷类项群和3 000 m障碍跑等成绩的对比分析,对比我国同一男子田径运动员在全运会和亚运会的前3名成绩后发现,对比的97项成绩中有56项全运会成绩好于亚运会,占总统计数的58%。说明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则更容易取得好成绩。田径项目中男子110 m栏和20 km竞走项目都是我国田径具有深厚实力积累的项目,在70年代我国男子跨栏运动员催林和张沈生的成绩都在14″10到14″30间,从70年代至今我国男子跨栏运动员的成绩一直呈直线上升到13″50附近,个别运动员像刘翔曾突破过13 s。20 km竞走项目我国男子运动员也有比较大的潜在优势,1983年,我国20 km竞走运动员王春堂在全运会上就曾创造了1∶29∶22的好成绩,2009年20 km竞走运动员王浩凭借在全运会上取得了1∶18∶13的好成绩在2009年度的世界最好成绩中排名第二。至今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在该项目上的成绩也是扶摇直上,我国优秀的竞走运动员在该项目上的成绩都集中在1:20左右。2009年度世界最好成绩里20 km竞走这个项目的前一百名中就有22名是中国运动员,这说明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有着深厚的实力积累。
3.4 全运会上易获好成绩的因素原因分析
1)国家体育总局对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参加全运会和亚运会中夺取金牌鼓励政策对运动员参赛动机的影响。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动机对人的行为效果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另一是个体行为的质量[1]。由此可知,运动员具备雄厚的竞技实力时,动机越强,行为效果越明显,获得金牌的效率越高。动机越弱,运动员则可能会对比赛产生冷漠态度,从而行为效率低下表现为成绩不理想。据官方资料,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国家奖给亚运冠军的是6 000元,到1998年曼谷亚运会,国家奖励亚运冠军的奖金也仅是1万元。釜山亚运会这个数目翻了一番变成2万,2006年多哈亚运会,体育总局颁发给的冠军奖金是3万元。虽然省市体育局都有二次奖励,但数额也较少,一般也是3万元,2009年广州亚运会冠军奖金是5万元,地方上的奖励也基本和这个数字持平,所以亚运金牌选手最多也只能获得10多万奖金。十运会时,东道主江苏为竞争金牌榜第一位,给出的是破天荒的奖金数字,40万奖金加60万元的住房,总价达到100万元,至今依然是所有全运会当中最高的奖励记录,那一届江苏省另有附加规定,上一届获金牌者若蝉联,奖金翻一番,即接近100万元,如果连续三届拿金牌,翻番递进。江苏花剑选手肖爱华在1993年后五连冠,媒体们纷纷推测肖爱华的奖金将高达400万元。2009年的第十一届全运会,东道主山东选手夺金就至少有50万进账外加住房分配。在其他竞技实力较弱的省份,为争夺金牌也开出了诱惑的奖金数字,譬如江西25万,云南的23万,贵州、重庆的20万。如此悬殊的区别对待,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运动员对待全运会和亚运会的态度已经截然不同。对待全运会时,因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有丰厚的奖励回报,运动员在比赛时必然发挥自己的极限去取得满意成绩。但在亚运会上,对于已功成名就不再需要亚运会荣誉的优秀运动员来说,成绩相比于全运会也许对他们来说已不再重要。因此综上分析国家对运动员夺冠采取的奖励政策是有益于运动员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2)国内外的比赛环境对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全运会比赛都是在国内进行的,没有太多受到异国文化、地理条件、海拔高度、观众热情等因素的影响,或者说这种影响较小。相比亚运会,可以说我国运动员享有一定“主场优势”。主场优势的定义是在运动竞赛或者体育比赛中,由于主场所造成有利于主队发挥水平的各种因素[2]。毫无疑问,相比于亚运会,全运会时无论是观众们的热情呐喊还是地理环境、文化、海拔高度等这些因素对我国运动员的影响都是极其有利的。Zajonc(1965)提出了社会助长理论,指出他人在场会提高个人的动机水平,而且动机水平的提高会影响任务表现[3]。任务简单时,有他人在场则对任务表现有助长作用,比赛任务困难时,有他人在场则对任务表现具有阻碍作用。一般来讲,支持性观众可提高运动员的自我表现动机,这种动机的提升会因所面临比赛任务的性质不同以及主场应对策略的有效与否,而形成主场优势或劣势[4]。因此在看待全运会成绩普遍高于亚运会时,认为国内全运会的比赛相对于亚运会无疑是略占点“主场优势”,在天时、地理、人和等因素的综合总用下必将对运动员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起着推动作用。
3)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参赛过程中心理因素及个人的竞技状态对成绩的影响。首先,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具有良好优势心理的运动员往往趋向于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但是由于某种心理误导,导致运动员的优势心理丧失或者减弱都是运动员自身心理不稳定的标志。在历届全运会的田径男子项目的成绩中67%的成绩都好于亚运会。由于历届全运会在国内进行,都是在熟悉的环境下进行比赛,场上观众、场地条件、气候等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然而亚运会有所不同,亚运会比赛时场地条件变化,现场观众国籍的多样化以及当地地理条件和文化差异都在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国内运动员少年时期运动成绩显著,到了青年时期成绩停滞不前,在比赛时遇到熟悉的赛场环境,就可以发挥训练水平,但是环境条件一旦发生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就会受到影响,这是心理训练没有跟上的结果。因此,赛场环境的变迁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同时制约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其次,运动员的个人的竞技状态也是制约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例如,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就出在个人竞技状态不佳的时候,由于腿部的伤病原因造成了亚运会成绩低于在2009年全运会上创造的17.59m的好成绩。由于训练时的损伤、旧伤复发、心理低迷、或其他原因造成运动员在亚运会比赛时个人竞技状态低迷,成绩失利。
4)年龄因素对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在亚运会比赛中成绩的影响。历届全运会和亚运会的举办时间不同,有的间隔一年,有的间隔三年。对运动员来说,最佳的竞技年龄会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由于少数运动员在参加亚运会时,自己的竞技状态正处在下滑阶段。据查,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在各项目中表现出最佳竞技年龄主要集中在20-24岁和19岁这两部分,其次为25-29这一年龄区间的人很少,30岁以上的几乎没有[5]。据表1,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1983年20岁时达到个人跳高生涯的顶峰,随后四年里成绩下滑,第五年退役。在1986年亚运会上,23岁的朱建华跳出了2.31 m的高度,并没有打破2.38的个人最好成绩。著名三级跳远运动员邹振先在1981年26岁的时候跳出了17.34 m,同时也创造了亚洲纪录,直到相隔20多年的今天才被李延熙以17.59 m的成绩打破。在26-31岁这个阶段,邹振先的竞技状态处于下降趋势。在1982和1986年的亚运会上,他的跳远成绩也是一届比一届差。
表1 邹振先、朱建华三名退役运动员年龄与成绩的分布表
1)通过历届全运会和亚运会的成绩对比分析得出我国同一男子田径运动员在全运会中取得的成绩基本好于亚运会成绩。2)国家体育总局对全运会中夺金的运动员给予丰厚的奖励及各省市的二次奖励政策远远大于亚运会中夺金的奖励,这种鼓励政策不仅极大调动了运动员的积极性,且有效激励了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参加全运会时我国运动员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熟悉的环境,相比亚运会略占有“主场优势”,更有利于我国男子田径运动员的水平发挥。4)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个人的竞技状态和个体的年龄特征都对运动员水平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制约。尤其是在亚运会时各种条件的变化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考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运动员水平的发挥。
[1] 郭原祥.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组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2] 张海军,郭小涛,龚卫军.体育比赛主场优势极其对运动成绩的影响[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4):17-18.
[3] ZAJONC R B. Social facilititation[J].Sci,1965(149).
[4] 马红宇,高 记,张崇会.对重大赛事主场优势形成过程的质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0(6).
[5] 宋广林,孙 建.优秀运动员竞技a龄的特征[J].体育学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