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技术护航食品安全

2013-12-24 10:26周雪
中国公共安全 2013年10期
关键词:射频生猪监控

文/周雪

从3月5日到25日,黄浦江上游松江水域发现首头死猪,到最终死猪总计上万头,一起惊天动地的突发公共事件或将渐渐淡去。紧随其后,公众围绕事件的种种质疑接踵而来:这些死猪是谁扔的?带有猪圆环病毒的死猪肉是否会流入市场?死猪打捞地黄浦江上游,正是上海市饮用水的取水水源所在,水质当真安全?……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问题日益增加,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地沟油、皮革奶……一桩桩食品安全事件无休止地挑战大众底线,更一次次刺痛公众神经,人们对食品的关注随之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即“食,以安最先。”可以说,“黄浦江死猪事件”不是偶然,更不是一个单独的事件,它的发生恰恰是再一次敲响了养殖产业链甚至整个食品安全领域的警钟。

安防技术助力食品安全溯源监管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使得安防产品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只应用在人身财产安全防范领域,尤其是近几年物联网技术的兴起更是推动了安防产品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利用安防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溯源,从而做到管理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丰富监管手段。

这里所说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指在食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中,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顺向追踪(生产源头—消费终端)或者逆向回溯(消费终端—生产源头),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地监控之中。

有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7.3公斤,其中猪肉食品在整个肉类食品中占有60%以上,可以说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养殖安全是养殖户的第一道安全门槛,安防监控、物联网、射频识别等安防技术理应为养殖安全撑起安全保护伞,但基于我国生猪养殖较为普遍,且大多属于私人养殖,过长的产业链和良莠不齐的私人养殖场都成为隐患滋生的温床,那么养殖安全是否依旧能够得以保障?

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猪肉安全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江苏农业大学陆昌华等在十五国家863计划项目资助下,综合应用动物个体标识、二维条码、RFID射频电子标识和一维条码标签技术,将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与传统的养猪业和屠宰加工业结合。据了解,目前我国生猪肉品质量信息溯源系统已建立三大部分,即屠宰监管支撑系统、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肉品冷链管理系统。质量信息溯源系统将生猪养殖、屠宰和肉品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纳入猪肉供应链全程在线监管,以便进行有效地动物识别与跟踪,使政府部门有限的监管人员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对任何需要监管的环节进行远程管理和监督,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责任追究准确、及时,预警、召回措施有效、到位。更重要的,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买猪肉制品时也能对其进行查证和比对。

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表示: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为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与溯源体系,在第一时间查清事故发生环节,为广大人民群众及时提供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快速将有问题的批次食品召回,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已经成为食品企业以及行业监管部门当前的首要责任。

可见,不仅是养殖产业链,大至整个食品安全领域,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控力度,都迫切地摆在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质量控制部门、企业管理者等人员面前。在此安防技术又将怎样涉足?

“本世纪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RFID

RFID(即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隶属于安防行业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即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一个典型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系统一般由RFID标签、读写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部分组成,且每一个RFID标签都是独一无二的。

自2004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热潮,包括沃尔玛、宝洁、波音公司在内的商业巨头无不积极推动RFID在制造、物流、零售、交通等行业的应用。当时,RFID技术及其应用正处于迅速上升时期,它的发展和应用推广被认为是自动识别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更被业界称是本世纪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

食品安全管理问题迫在眉睫的今天,将RFID应用于食品链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田间到餐桌的长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隐藏食品安全隐患,RFID技术恰恰实现了为食品安全提供 “从田间到餐桌”的追溯模式,它能够提取消费者所关心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追溯要素,全面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发现问题后立刻根据溯源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和召回,做到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早在2006年 5月,四川省生猪食品加工企业春源集团与四川鼎天电子标识技术系统有限公司就已合作采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为首批1万头生猪安装电子芯片,建立生猪产业链信息库。这是我国首次将RFID技术应用于生猪养殖。

随后,为了避免饲养过程中出现影响肉质安全的因素,上海爱森肉食品有限公司给每只猪都装上了RFID技术的电子耳标记录个体档案,出栏、用药和免疫信息等一目了然。屠宰过程中,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生猪耳标信息,将相关屠宰信息与生猪屠宰信息进行对应后,生成10位追溯码,顾客在购买了“爱森”猪肉之后均可根据收银条上的追溯码对生猪信息进行查询,以保证肉品质量安全。

利用RFID追溯管理系统,除了使记录档案追溯方式更为高效、实时和便捷之外,还能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全程可视化控制、监控与追溯,同时可对有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有效评估并为科学预警提供依据。

技术应用案例

北京市为了保证京城百姓们的餐桌安全,2011年出台了《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1—2015)》(即“食品安全十二五行动计划”),《计划》中北京首次提出了“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概念,根据《计划》,相关部门将制定严格的食品市场准入标准,到“十二五”期末的时候形成一条食品“产地要准出、销地要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溯源、风险可控制”的全程监控链条。全程监控链条通过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流向可跟踪、伪劣食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对于婴幼儿配方乳粉、原料乳粉和畜禽、水产品等高风险食品从养殖、收购、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全程追溯也将利用安防技术实现信息记录、识别、追踪和数据交换等。

此外,安徽合肥的一些蔬菜生产基地还通过射频识别系统(RFID)对其蔬菜进行全程的监控追踪。通过给蔬菜贴上电子标签从蔬菜最初种植、生长过程、出货、上架销售直到摆上老百姓的餐桌这一整个过程都会有详细的记录。如果在这其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记录找到负责该环节的责任人,对其问责。可见,利用射频识别系统来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控是比较行之有效的,许多省市也都采用了这一技术。

然而,记者从广州市质监局了解到,根据目前市场现状以及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普及率来看,尽管电子耳标好处很多,但是成本是最大的桎梏。据调查,忽略非常昂贵的信息录入设备、读卡设备和管理系统等费用不计,目前单是一枚电子芯片的成本大约就在2元—3元,相对而言,条码的成本则实惠几十倍,一些食品生产厂商的产量本来就不大,所以在成本上很容易避重就轻。此外,由于食品产供销环节繁多,监管部门职权很难清晰界定,导致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将很难追溯问题产生的源头,追究责任更是无从谈起。

视频监控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主要运用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的跟踪和溯源,而视频监控系统则更奏效于食品安全生产产业链的实时监管。

不久前,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与武汉市黄陂区畜牧部门试点合作建立了“生猪生产防疫网络信息平台”,以提高畜禽养殖小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政务办公和行业管理信息服务电子化、网络化。据了解,“生猪生产防疫网络信息平台”是以电信光纤网络作为监控视频传输载体,对在黄陂区畜牧局下属的45个大型养殖小区进行远程视频监控监管,并可与下属4个二级单位、18个兽医卫生防疫站进行远程视频会议,提供综合传输处理数据、语音、文字、图表、动态图像等多种业务。利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专家可对养殖小区提供远程指导和诊疗,饲养员可实时预览猪舍监控图像,了解生猪、种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据专家介绍,人工“查房”容易从外界带入病菌,造成疫病监控难等问题,通过互联网全程视频监控,可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记者了解到,除武汉外,重庆、天津、无锡等多地也分别在生猪养殖、水产养殖、肉牛养殖产业链中引进各类养殖安全防范技术,通过数字化的安防技术平台,电脑可自动喂食,自动判断喂食数量和种类,甚至猪圈内可以听音乐。即使离各种家畜养殖场数百公里外,专家亦可通过高清摄像机进行远程诊断与监控,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从而降低养殖风险。

技术应用案例

近日,继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河南省范围内率先启用辖区大型餐饮单位推广的远程视频电子监控系统之后,国内多省市地方也建立视频监控制度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这种监管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十分方便,相当于为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装上了“千里眼”。该系统按照多个前端、一个中心设计,前端摄像系统将餐饮服务单位后堂烹饪、餐具消毒、食品留样、垃圾处理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实时传输给中心(电脑、手机终端、显示屏)操控平台,工作人员借助摄像头动态监控、实时记录、视频回放、方向调整和多倍图像放大等功能,对食品加工现场卫生状况、操作流程等实行动态监控,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即刻告知餐饮单位,确保在第一时间排除隐患。同时,这些监控录像将被保存一个月,万一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调出画面追溯责任。

对于厨房透明化,很多百姓表示满意,但也有不少百姓表示质疑,目前推广“视频监控后厨”项目仅限于部分大型饭店,而百姓日常消费大多在中小型餐馆,推广力度和普及范围令人担忧;第二,视频监控食品加工过程存在局限性,对于食品的来源如何把控?尽管操作过程符合标准,那么谁又能保证肉不是注过水的?不是问题猪呢?……

据广州市质监局介绍,若计划短期内实现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所有餐厅和食品生产厂商的产业链进行实时监控是不切实际的。首先,食品利润普遍较低,大部分厂商不会为了一个没有硬性规定的事情而去做多余的投资;其次,一旦视频监控系统登上食品生产产业链的舞台,那么无形中就增加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负担,人力物力消耗也都将成为不容小觑的难题。

问题分析与解决办法

欧盟国家自2005年起规定:凡在欧洲销售的食品上必须有可追溯标签,否则拒绝进入。并相应制订了鱼类、蛋类和禽类、水果和蔬菜以及转基因产品等相应的追溯法规。而美国人更是很少为吃“犯嘀咕”,基本是“放心买、大胆吃”,这都得益于全面、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生物性恐怖主义法案》(2002)的指导下,FDA新近制定了三个重要的法规,这些规定皆为企业和执法者提供了实施食品追溯的技术和执法依据。要求食品生产者、加工者、分包商、零售商、进口商必须保持(纸的或电子的)记录,以便迅速识别食品的供给方和接受方。

综上可见,我国之所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除终端硬件的匮乏及服务模式可行性局限的原因之外,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本身也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多是以单个企业为基础开发的内部溯源系统,满足本企业溯源的需求,但一般不易实现溯源信息共享;

·溯源链条较短,没有实现上下游企业之间溯源信息的传递;

·食品生产企业的多元化给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带来困难。

对此,广州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食品安全对于百姓的健康来说,必须要从源头把控。建立一个统一的、权威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实效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当前物联网技术风生水起,在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前提下,视频监控系统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双管齐下,确保食品安全首当其冲,建议把安防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为所有食品建立“电子档案”,动态收集其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流动信息,争取全面实现位置可跟踪,信息可溯源共享;其次,当我们购买到某一样食品的时候,可以明确得知它的真实“身份”,它的生产者,加工者以及运输者。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统一监管,打造完善的溯源链条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对食品生产加工者起到震慑作用,另一方面在发现问题食品的第一时间可以实现主动控制,将危害降至最低,把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监管拓展到生产、运输、批发、零售各个环节,特别是重视食品安全的“源头”保障。

结束语

“黄浦江死猪事件”只是食品安全的一个个案。监控也好,政策也罢,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安防技术为其保驾护航,但最终解决仍然需要企业的良心和诚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只有保障食品安全,人们才能够真正去除心里的阴影。

猜你喜欢
射频生猪监控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