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高校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2013-12-23 05:40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集中式校区多媒体教学

安 宁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现代教学技术中心,北京 100101)

从广义上讲,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指一切与教学相关的,用以体现教学内容、辅助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设备和资源的统称。我们这里提及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其狭义概念,特指用电子设备实现多种媒体组合(采集、处理、展示、存储),用以辅助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电教设备。这些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学信息化的载体和呈现手段,其自身发展充分体现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现[1]。

我校自20世纪后期开始着手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建设与完善,逐步形成了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化集中式管理模式。为开展好历次建设、提升多媒体教室建设项目绩效、普及现代教学技术、强化设备与制度管理、做好后期维护和耗材保障,多媒体教学系统管理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自从多媒体教学诞生之日起,这种教育、教学模式就陷入了喜忧参半的争论之中[2]。多媒体教学系统拥有着“形象、生动、直观,加深理解,提高学习积极性”[3]、“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4]、“将教学人员从板书的劳累中解脱,更加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讲授”、“便于借助网络优势,易于实现远程不间断的教学辅导”、“教学资源集中了集体的经验,提升教学质量和规范”等多方面特点,带给教育工作者前所未有的便捷,一次次地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

但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由于使用者自身和相关技术、特性的原因,多媒体教学中“设备故障与教学过程中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对教学活动的影响”[5]、“教师盲目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过度依赖设备、专注于操作,导致教学人员在教学活动中丧失语言、人格魅力”、“资源建设滞后,资源整合利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等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6]。

其实,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手段之一,是教学人员原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形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正是这样一种用于传达、综合教学人员上述教学内容的载体,它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简化原有课堂内操作,但这一切都要依赖于教学人员的设计与驾驭能力。换而言之,多媒体教学的成功源于教学人员的设计,而不是设备本身。

正确认识自身能力、正确认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基础、正确理解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是成功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的保障,也是用好多媒体教学设备、实施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的前提基础。

2 多校区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作为多校区高校,每年可用于多媒体教室建设的资金有限,要确保各校区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均衡发展,又要避免平均主义,就必须兼顾系统建设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我校在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中期制定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原则:针对办学点分散、办学层次多样等特点,坚持多媒体教室必须进行分校区建设且要满足校际间互通的建设原则;建设适度超前,满足今后一定年限(2年)的先进性原则和一定年限(6年)可用性原则;避免重复建设、闲置建设、分散建设,避免平均主义;做好调研、规划,减少建设疏漏现象的出现。

2.1 做好市场调研,确定采用技术和依托品牌

多媒体教室建设初期,单机式管理模式作为当时的唯一选择,成为了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的主要引进对象。随着技术发展和校园网络建设的完善,基于网络的集中式多媒体管理平台建设又成为了后一时代的主流。今天,由于远程可视化管理和交互式教学的需求,多媒体教学系统又加入了音视频采集控制与存储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承载着电子监考、校长监控、远程教学等多种应用,每一种管理模式、每一个管理平台都由于技术壁垒为一个或几个厂商所垄断(至少现在是这样),彼此间互为竞争对手,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互联、互通、互控[7]。

充分调研,建立由各校区相关部门管理者、使用者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调研机构,做好考察和分析工作,从产品的技术实用性、稳定性、先进性、适应性、售后保障、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8],从而决定一段时期内(6年左右)学校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模式和采用技术,最终确定入围品牌,实施进一步规划。

此项工作是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能够持续发展建设的关键,艰巨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2.2 明确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标准、规模和进度

多校区高校实施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一般采用2种形式:其一,统一投入,集中采购;其二,依据校区申报下拨资金,由各分校区开展建设。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做好建设标准的确定工作、科学制定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规模、设计明确的建设规划都是必要的保障。建设标准的制定主要解决不同面积教室的多媒体设备配备种类、数量及相关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我校2种规格多媒体教室建设标准中涉及到的设备种类与数量

表1(续)

建设规模用于确定各校区多媒体教室比例、各种规格的多媒体教室的比例和特殊配备多媒体教室的比例。

建设规划即学校如何在一个或几个建设周期内合理筹措、安排资金,逐步实现各校区既定建设规模,继而完成相关制度建设、人员配备和教学人员新技术的培训工作等多媒体教学系统相关的建设工作。

2.3 针对各校区实际,开展方案修正,制作项目建设文档

既然是多校区建设,不同校区的专业设置、基础条件、建设规模等方面就会存在差异。比如:艺术类专业集中的校区小班课程较多,媒体展示要求较高;新生集中的校区基础课程较多,开展合班授课的课时数量较大;设计类专业集中的校区对于书写、演示设备分辨率要求相对较高。这些问题都在我校以往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过。

首先,充分发挥由各校区相关部门管理者、使用者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调研机构的积极性,做好考察和分析工作。由于各校区选派进入调研机构的人员对于各自校区特点、利益等情况了解较为深刻,在设备选型中就会有所体现。在确保学校整体建设的原则基础上,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开展协商与对话,尽可能满足校区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的合理要求,削弱之间的矛盾与隔阂(见表2)。

表2 根据不同校区的特殊要求提供的选配清单

表2(续)

其次,建立起校区管理人员负责制度。各校区系统主管部门或人员对设备技术标准、数量、相关系统关联和兼容性等问题进行确认,参与建设过程、实施分校区验收基础上的项目整体验收制度,并在系统建设后一段时期内参与系统的培训、使用和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实现谁建设、谁使用、谁维护、谁管理、谁受益。

在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中一定要强调原则问题,它是决定系统建设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能否持续发展、真正发挥既定效能的关键。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不是每年的多媒体设备的零星采购,不能认为累积起多年的项目就完成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工程。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不仅仅是资金额度、绩效结果和工作量的差异,更体现着学校系统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以及管理人员事业心、态度和原则性的差异。

3 多校区多媒体教室建设工程组织与实施

在完成相关招投标程序之后,项目建设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我校在历年多媒体系统建设中一直采用总校多媒体管理部门为组织部门,协同各校区管理部门人员共同开展的方式,把好3个关键时间点。

第一时间点为项目合同签署前,再次与各校区管理部门确认项目建设内容和相关细节,尽可能减少后期建设的不定因素。

第二时间点为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变更,需要慎重考察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由于此类项目多为绩效考察项目,为保障项目建设的效能以及与原方案的一致性,应尽可能避免此类现象出现,一旦出现,必须严格相关手续,由提出变更请求的校区书面呈交变更意见,并报请校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而且必须控制在规定变更额度范围之内。我校由于前期论证充分、组织健全、广泛征求并修改建设方案,几年来除了由于供货商提出货物停产需要更换型号之外,鲜有变更发生。

第三时间点为各校区提请验收阶段。由于采用分校区验收基础上的项目总体验收,项目完成建设实现使用校区既定建设要求后,应由各校区分头实施本校区的验收工作。总校主管部门要参与各校区的验收工作,做到心中有底、眼见为实。

把握好上述3个阶段的工作,对于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4 多媒体教学系统集中式管理模式的构建

我校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初期为分散建设模式,各校区仅依据本校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认知、技术能力、管理现状提出方案、分散实施建设,形成了单点式管理[9]、集中控制管理[10]、集中控制与单点式管理混杂多种管理模式,核心设备(特指用于实现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器)涉及艾威康、金山顶尖、万讯等多个品牌。

自2008年开始,学校分阶段实现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集中式管理。第一阶段,由分散采购、分散建设到汇总需求、统一采购的实现;第二阶段,整合、改造现有设备,实施分散管理到集中控制管理的转变;第三阶段,集中资源与技术,统一规划[11]、建设,统一制度的管理模式的实现;第四阶段,构建具有我校独特校区管理特色的集控式管理模式,基于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化集中管理的实现,拓展系统功能与服务。

首先,逐步完善校区现有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扶植不具备网络化集中管理和视频监看条件的校区开展设备升级,实现各校区的网络化集中管理。2008 年到2009年期间,集中更换、淘汰一批不具备网络化改造基础的多媒体中控设备,率先完成主校区(小营校区)的多媒体改造,建设起小营校区多媒体教学系统控制中心;2010年完成对地处昌平校区的广告学院和应用科技学院2所学院的原有3种类型多媒体中控的调换与整合,建设昌平校区分控室,实现校区网络化集中控制;2011年间完成旅游学院的网络化、视频化改造,建立本学院的中控系统;2011年实现蒲黄榆校区的多媒体机柜电锁改造和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完善建设,建立校区多媒体控制室。

其次,逐步由分校区独立建设管理到协同规划、统一专业技术水平、统一资源分配转变。建立了统一售后服务、采购质保、故障处理流程等标准;统一安排技术人员下厂实习与业务学习,调配技术力量,弱化校区技术水平差异;统一规划系统运行保障资源,解决“重建设、轻保障、难维护”的问题;统一相关数据报送,包括各校区多媒体教室数量、多媒体教室覆盖率、多媒体教室使用学时及使用率、非教学应用学时数等,为系统应用和建设提供参考。此外,通过构建定期交流平台、构建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专家组的形式,实现多媒体教学系统相关专项建设的规划与协调;统一安排参观调研,不断修正建设思路、了解行业发展;决策核心平台的升级、更换与外围产品的推荐;推广优秀管理经验、提出并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再次,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实行集中式管理模式,实现了分散基础上的集中,集中管理下的分控。2010年开始,总部多媒体管理系统逐步实施与各分校区分控系统的连接,随着2012年总部系统主控平台升级,已实现对8个校区的10所学院,共计384间多媒体教室的跨区域、多级管理。这种集中式管理,不单单体现在总部主控系统对分散在各个校区的设备的管理,更体现在了管理思路、技术支撑和售后保障等各个环节。随着集中式管理的实现,构建在现有多媒体教学系统之上的多种教学及管理应用也得以实现,为学校开展更高层次的应用扩展与研究提供了可能。目前该系统已经在电子监考、校长巡控、远程教学督导、跨校区远程教学、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中发挥作用。

5 多媒体教学系统集中式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5.1 多媒体教学系统集中式管理模式的优势

(1)利于均衡发展,有助于系统合力的发挥,对教学推动作用大,符合多校区管理的模式;

(2)技术、设备相对统一,便于开展使用人员培训与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方便教学;

(3)利于学校统筹规划,相关信息汇总渠道畅通,绩效等相关考核标准相对统一,有助于领导决策;

(4)利于整体改造与维护管理的实施,最大限度节约资源,降低采购成本;

(5)易引起系统厂商的重视,提升服务质量,有助于新功能开发、个性化定制、特殊条款签署等实施;

(6)统一原则、统一标准、集中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助于杜绝采购等环节经济问题的出现,以及防范由于产品不熟悉引发投资风险的出现。

5.2 多媒体教学系统集中式管理模式的不足

由于技术壁垒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局限,集中式管理也容易带来以下问题:

(1)更新成本高,易产生单一品牌产品垄断局面,造成学校信息化建设受厂商制约局面;

(2)系统更新受原有设备淘汰、使用习惯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3)容易出现不了解具体情况而引发盲目建设与采购的行为,产品不能切实保障使用方需求;

(4)受沟通环节、采购过程中的变数、实际施工中的具体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产生武断或擅自调整等行为,滋生建设抵触情绪和相互理解困难等问题;

(5)立项过程中,各方情况分散、负责人调研时间过长;

(6)项目实施工程中,实际组织实施人员权力过于集中,压力过大;

(7)管理过程中,受系统唯一性、无可取代等因素影响,面临风险较大等。

6 结束语

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其适用性,其效果受到原有条件、人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避免多校区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和集中式管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这些系统的建设者、管理者主动出击,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

首先要做好系统引进、建设的前期调研,严把施工验收环节,督促厂商切实履行售后承诺,防患于未然。

第二,集思广益,构建专门团队,从事系统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保障,充分考虑各自所在校区的实际需求,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实现分散基础上的集中。

第三,做好核心设备采购把关,尊重外围设备采购的自主意愿,做到集中基础上的分散。

第四,做好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将可能导致系统故障的人为因素降至最低,培养一支技术过硬、与厂商具有良好交往和沟通能力的技术队伍,切实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五,寻求广泛平台的开发和合作,减少品牌因素在技术层面对集中式管理的制约,真正实现大平台、多品牌、个性化应用集一体的具有多校区管理特色的多媒体集控体系。

多媒体教学系统既是高校教学运行的基础保障,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12],多校区高校在建设中要克服地域分散、校区间管理差异、技术壁垒等不利因素对系统正常功效发挥的影响。

[1]卢学芳.常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0(增刊1):195-196.

[2]袁雅琴,詹学伟.多媒体教学:喜忧参半的思考[EB/OL].(2003-01-03).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060323/t20060323_66078.shtml.

[3]沈迎峰.多媒体中个人笔记本电脑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98-99.

[4]肖逸平,金艳标.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3):316-318.

[5]林琳.“预见与解决教学突发事件”单项专业能力训练的解读文本[EB/OL].(2009-05-20).http://www.teacherclub.com.cn/tresearch/a/1575253091cid00003.

[6]郑锡陆.对高职数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48.

[7]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多媒体教学环境工程建设规范[J].现代教育技术,2011(9):1.

[8]林先津.高校现代教学设施集中控制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168-172.

[9]李哲.解放教室空间:北京理工大学网络多媒体教室[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7):37-40.

[10]陈金玉.高校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41-44.

[11]陈少才,向东.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209-211.

[12]赵玉山,甄蓉,许维新.多校区高校多媒体教室管理、保障体制的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0(9):79-80.

猜你喜欢
集中式校区多媒体教学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光伏: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式控制方案研究
光伏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