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兰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 江苏南京 210028)
骨组织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器官,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约70%,甲状腺癌、肾癌、支气管癌患者约30%~40%,胃肠道肿瘤患者约10%易出现骨转移。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可导致高钙血症、疼痛、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骨相关事件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合理的、有效的选择治疗护理手段非常重要。我科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中药封包技术可以明显减轻癌性骨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封包局部贴敷是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技术,把多种中药共研细末、加鸡蛋清适量和匀成糊状,敷于患处,6-12小时换药1次,适用于恶性肿瘤晚期并发疼痛者。自2011年08月—2013年06月我们采用中药封包技术对癌性骨痛患者进行治疗。现总结如下:
选择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诊治晚期肿瘤骨转移疼痛病人43例,年龄41~8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65岁,支气管癌11例,乳腺癌5例,肠癌2例,胃癌1例,肾癌1例,食管癌1例,前列腺癌1例;对照组21例,其中男l5例,女6例,平均年龄67岁,支气管癌10例,乳腺癌6例,肠癌1例,胃癌1例,肾癌1例,前列腺癌2例。两组病人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经X线、核素骨扫描、MRI和CT检查之一提示有肿瘤溶骨性骨转移, 并同时伴有相应部位中度或以上骨痛;②入组前4周内未接受过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未用过或已停用化疗或放疗≥4周;③卡氏评分≥60分,预计生存>3个月;④血象、肝肾功能正常。
(1)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唑来膦酸注射液4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不少于15min。每4周给药1次,分别于第14、28天评价疗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骨转移疼痛部位中药封包联合红外线治疗。具体操作流程如下:三奈20g、乳香20g、没药20g、栀子20g、白芷20g、黄芩20g,小茴香15g,公丁香15g,赤芍15g,木香15g,黄柏15g,全蝎5g,蜈蚣5g,血竭3g,冰片3g,雄黄10g,制白附子15g,荜茇20g,延胡20g,生草乌10g,生南星20g,生半夏10g,共研细末,取适量加鸡蛋清适量和匀成糊状,均匀涂抹敷于疼痛部位,局部敷料覆盖,12小时换药1次,连用14、28天评价疗效。
(2)护理方法对疼痛患者进行宣教,包括疼痛的评估、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学会自我保护方法,加强安全防护,避免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采用轴线翻身,动作轻柔;严格掌握骨吸收抑制剂的静滴时间,观察有无发热、恶心、呕吐及酸痛;高度同情患者,实施操作前注意尊重患者意愿,采取舒适体位等等。治疗组在基础护理上,更加注重中药封包联合红外线的护理。操作前关闭门窗,室温适宜,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及保暖,详细评估患者病情,询问有无中药过敏史;治疗过程中控制药液温度,严防烫伤,尤其对年老体弱、反应迟钝者。红外线灯预热20分钟后将中药包贴敷在疼痛部位,红外线灯在敷料上方30-50cm处照射15-20分钟,密切观察治疗部位有水泡、皮疹,询问患者有无皮肤瘙痒、灼热疼痛感。出现上述反应者立即停止治疗,外涂烫伤膏。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中的液体后换药包扎,中药封包6-8小时后撤除。
(1)疼痛分度采用数字分级法(NRS)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当前最能表达自己疼痛的数字。分为无痛(0);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2)疗效评价CR: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NR疼痛评分0。PR:疼痛部分缓解,疼痛缓解>50%,疼痛减轻4级以上。MR:疼痛有所缓解,睡眠仍受干扰,疼痛减轻l~3级;PD: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减轻。疼痛治疗有效CR+PR+MR,无效定义为PD。
①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
②治疗组疼痛疗效评判治疗组22例患者中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痛,需服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后疼痛处理效果评价CR 2人,完全停止使用止痛药。PR 7人,NRS评分下降>50%,止痛药物用量减少>50%或换用低阶梯药物治疗。MR 11人,止痛药物稍有减量。有2例患者疼痛无明显改善,其中1例因封包联合红外线照射时时不能维持体位配合而停止治疗。
③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疗效比较见表2。
晚期恶性肿瘤常见有骨转移,临床上大多以融骨性性骨破坏为主,主要表现为骨痛、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其中癌性骨痛是最常见及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我国每年遭受癌性骨痛的患者大约有100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3]。中医为我国独有的具有特色的治疗方法,中药封包联合红外线技术是我科近年来常用的中医外治技术,为缓解癌性骨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表1 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镇痛疗效比较
中药封包联合红外线疗法是将中药封包预热后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上,通过红外线的热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提高中药吸收效果,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活血络散结定痛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针对癌性骨痛,我们应用的方剂为三奈20g、乳香20g、没药20g、栀子20g、白芷20g、黄芩20g,小茴香15g,公丁香15g,赤芍15g,木香15g,黄柏15g,全蝎5g,蜈蚣5g,血竭3g,冰片3g,雄黄10g,制白附子15g,荜茇20g,延胡20g,生草乌10g,生南星20g,生半夏10g。血竭具有镇痛、抗炎、消肿、收敛伤口等作用,常与没药、乳香等配合外敷。栀子清热,泻火,凉血,黄疸,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白芷的功效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等以上药方有活血化瘀,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
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封包联合红外线可明显缓解癌性骨痛,改善患者睡眠、进食,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不良反应较少,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成瘾性,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Coleman RE.Clinical features of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and riskof skeletal morbidity[J].Clin Cancer Res,2006,12(2O Pt 2):6243s一6249s.
[2]Mackiewicz—Wysocka M,Pankowska M,Wysocki PJ.Progress in the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cancer patients[J].Expert OpinInvestig Drugs,2012,21(6):785—795.
[3]王昆.骨转移癌痛的机制和治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12):70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