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晓 冯晓琳
(江西中医学院2010 级研究生 南昌33000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腰腿部疾患,该病在我国的年发病率为15%[1],以青壮年较多,由于疼痛比较严重,甚则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笔者经过近年来在临床的观察,采用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58 例患者均来自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和病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龄31~63 岁;对照组28 例,男14 例,女14 例,年龄30~62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腰痛向臀及下肢放射,腰生理弓度改变,出现腰部活动受限;(2)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3)X 线、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支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病史:有腰部外伤史、受寒或者腰部慢性劳损及腰痛病史;(2)寒湿证腰腿痛的主要症状:腰腿冷痛重着、酸麻,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3)寒湿型腰腿痛主要兼症: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上西医和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2)年龄在24~65 岁之间,男女不限。(3)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积分值≥10 分。(4)病程不超过5 年。
1.4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如:精神病、血液内分泌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以及有影响血浆黏度疾病的患者。(2)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者。(3)腰部外伤局部皮肤软组织损伤者及腰椎、股骨、胫骨、腓骨等骨折的患者。(4)妊娠和哺乳期妇女。(5)合并有结核、类风湿、增生性病变等脊柱炎性病变。
2.1 治疗组
2.1.1 针刺 取穴:腰背部腧穴选取双侧,下肢腧穴选取疼痛侧。主穴:委中穴、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阳关穴、环跳穴、腰夹脊穴;配穴:双侧阴陵泉穴。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暴露针刺部位,常规消毒患者皮肤和毫针,根据患者体型分别选取不同型号的毫针进行针刺。采用捻转提插泻法,腰部腧穴以腰部出现紧束感为佳,下肢腧穴以出现腰腿部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佳,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 次。
2.1.2 热敏灸 患者俯卧位,暴露探查部位,医者持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特制热敏灸艾条,点燃艾条,在距离选定部位皮肤表面3 cm 左右高度手持艾条,在腰骶区、至阳穴、关元俞、委中穴、委阳穴等穴位热敏化高发区附近,施以回旋灸、雀啄灸、往返灸和温和灸。当患者感到艾热发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和非热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为热敏灸灸感,该探查穴即为热敏化腧穴[3]。重复上述步骤,探查出区域内的所有热敏化腧穴,并记录其位置。选取热敏化最明显的1~2 个热敏穴进行单点温和灸。热敏灸一次治疗时间因人而异,标准是患者灸感消失为度,每日1次。
2.1.3 拔罐 患者俯卧位,暴露腰骶部及双下肢,医者根据患者疼痛部位仔细循按体表部位,主要探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寻找酸、麻、胀或痛最敏感的反应点,即为力敏点,记录力敏点位置。患者俯卧位,暴露上述力敏点部位皮肤,选用2~4号玻璃火罐,在力敏点处闪火罐10~15 次,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时为止,然后留罐5~15 min。留罐时,需不断询问患者有何感觉并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情况,5~15 min 后起罐。起罐后应保暖,不可受凉。拔罐治疗隔日1 次。
2.2 对照组 仅用针刺和热敏灸治疗,所用材料、方法和疗程同治疗组。
2.3 疗程 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后休息1 d,共治疗2 个疗程。治疗前1 d检查血液流变学,疗程结束后复查血液流变学。
3.1 疗效标准 以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4](JOA 评分)为依据拟定以下标准:(1)痊愈: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基本消退,腰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直腿抬高70 度以上,改善率≥75%;(2)显效: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明显减轻,腰部功能活动基本正常,50%≤改善率<75%;(3)好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减轻,腰部功能活动部分恢复,30%≤改善率<50%;(4)无效:临床体征、症状及腰部功能活动较治疗前未改善,改善率<30%。愈显率=痊愈+显效。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JOA 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JOA 评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 <0.01),说明两组治疗后腰痛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差值之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 <0.05),说明治疗后治疗组腰痛评分值改善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JOA 评分情况 (±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JOA 评分情况 (±S)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0 28治疗前17.60±1.89 17.46±1.95治疗后6.33±3.01▲7.93±2.84▲治疗前后差值11.27±3.68△9.53±3.77
3.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值比较 (±S) mPa·s
表2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值比较 (±S) mPa·s
注: 两组比较,△P <0.05, ▲P <0.01。
项目全血黏度(200 1/s 切变率)全血黏度(30 1/s 切变率)全血黏度(5 1/s 切变率)全血黏度(1 1/s 切变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组(前-后)0.21±0.14 1.38±0.08 0.25±0.14 1.46±0.14 0.43±0.06 1.03±0.06 1.29±0.19 1.05±0.05对照组(前-后)0.12±0.08▲1.12±0.02▲0.15±0.04▲1.27±0.10▲0.23±0.06▲0.76±0.04▲1.19±0.31 0.89±0.09△
3.2.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的“腰痛”、“痹证”范畴。《金匮要略》言:“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和症状。《素问·刺腰痛论》言:“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将腰痛分在经络疾病类别中,并根据经络循行,阐述了腰痛的症状。本病病因为外邪侵袭。寒邪为病,其性收敛凝闭,侵袭肌肤经络,郁遏卫阳,凝滞营阴;湿邪为病,其性重着、黏滞,留着筋骨肌肉,闭阻气血,腰府经气不运而发腰痛。血液流变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液黏稠度,血液黏稠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血液微循环障碍是血液流变学改变的重要因素[5]。拔罐的罐内负压使机体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与组织的气体交换增强,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溢入组织间隙而发生瘀血,红细胞被破坏,大量血红蛋白释出,机体发生自身溶血现象[6]。罐口对皮肤和肌肉浅层的刺激,可调节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组织营养供给,增强深层细胞吞噬能力,从而增强组织的耐受性和抗病能力。火罐的温热刺激可温煦体表,加快气血运行,逐寒祛湿。闪罐后皮肤局部可出现红晕,留罐后皮肤颜色进一步加深,甚则出现水珠都是驱邪外出的表现。“通则不痛”,利用罐内的吸力,可将病变处肌肉血脉中的风寒吸出,达到活血止痛、通利关节之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配合拔罐的方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温经通络、散寒祛湿、活血止痛,使局部营养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炎症,从而减轻症状,改善了腰椎的功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王富春,王喜臣.特诊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27
[3]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3
[4]彭宗泽.中医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VAS、FRS、改良JOA 评分和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2,6(10):29
[5]贺信祥,闫国超,温洁新,等.血液流变学检测在活血化瘀、血瘀症防治研究的应用价值[A].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微循环学会,2004.2
[6]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