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013-12-23 04:41:52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降脂西药活血

姚 俊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湖北恩施 445000

代谢综合征(MS)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主要表现有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2型糖尿病等,最终危害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随着恩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MS的发病率也随之快速增长,而且近年其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俨然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目前早期MS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因此无法做到积极防治,中医对疾病之“天人合一整体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理念,中药复方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在对本病的防治上有着天然优势[1]。笔者试图通过临床研究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寻找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本文研究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2008年5月~2012年2月72例在门诊就诊的M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服用常规西药及自制降脂活血片,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2008年5月~2012年2月72例MS门诊就诊患者,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5岁,平均58.6岁;病程2.0~12.5年,平均6.5年。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73岁,平均60.3岁;病程2~14年,平均7.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诊断MS的新标准:中心性肥胖(中国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两项:①TG水平升高:>150 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40 mg/dL(0.9mmol/L),女性<50 mg/dL(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③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 Hg(1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85mm 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④空腹血糖(FBG)升高:FBG≥100 mg/dL(5.6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者。

中医诊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中医分型属痰热壅盛型。主症:胸闷腹胀、头身困重、眩晕、形态肥胖、呕吐痰涎、肢麻沉重。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脉:舌胖、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罗格列酮6 mg,每日1次口服;非诺贝特100 mg,每日3次口服,疗程12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降脂活血片,方剂由黄芪、草决明、葛根、丹参、泽泻、首乌、山楂、红花等中药组成,每次6片,一日3次。1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均保持常规饮食。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TG、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肥胖脂数(BMI),FBG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式评估法中的HOMA-IR计算公式:IRI=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岛素(μU/mL)/22.5)]情况。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血压、血象及监测肝功能。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拟定。显效:症状明显改善,BMI明显下降,TG、糖耐量低减(IGT)、血压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改善,BMI有所下降,TG、血压恢复正常,IGT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而对照组为7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12周后TC、TG、LDL均下降,HDL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TC、TG、LDL、HDL等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TG TC HDL LDL治疗组42对照组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08±1.20 1.72±0.53*#3.11±0.91 1.78±0.89*6.12±1.10 4.55±0.90*#6.03±1.31 5.69±0.76 0.95±0.12 1.38±0.23#1.02±0.35 1.23±0.26 4.12±0.33 3.68±0.25*#4.05±0.64 3.77±0.47

2.3 两组治疗前后BMI、FBG、IRI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FBG、BMI、IRI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FBG、BMI、IRI等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9周后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GPT)分别上升至52 U/L和61 U/L,治疗12周后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不适。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MI、FBG、IRI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MI、FBG、IRI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mmol/L)IRI BMI(kg/m2)FBG组别 例数 时间GPT(U/L)治疗组42对照组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20±0.23 6.11±0.30*#7.24±0.15 6.86±0.26 4.14±1.03 1.83±1.22*#4.25±0.97 2.13±1.26*29.03±0.56 23.89±0.77*#28.88±0.47 25.75±0.78 24.02±3.65 21.33±1.25 26.66±2.59 30.22±3.47

3 讨论

MS是以中心性肥胖为特点,常伴有胰岛素抵抗(IR),并发高血压、高TG血症、高血糖等,易出现心、脑、肾等脏器受损,危及患者健康及生命。目前对本病的研究相当活跃,西医治疗措施主要是全面防治心血管危险因素,治疗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必要时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或胰岛素增敏剂,以期延缓发展为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中医中药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经典理论,从滋养肝肾、健脾运胃、化湿和中等方面着手,对患者机体功能进行调整,达到降糖、调脂、降压等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MS患者,以达到减轻体重、调控血压及血糖血脂、改善IR等目的,实现标本兼治[2]。

笔者认为防治MS要以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上认为,MS的病理因素有痰浊、瘀血、燥热等;涉及肝、脾、肾等脏腑,痰浊脾虚为发病的根本病机,其治疗方法有疏肝、健脾、益气、化痰、活血、滋阴、清热等。降脂活血片是我院通过多年临床研究,从众多降脂药物中精选研制的复方制剂,前期研究已证明在脂肪肝治疗中有较好疗效[3]。方中黄芪、首乌、枸杞益气补肾为君药;丹参、白三七活血化瘀为臣药;葛根、泽泻升清降浊为佐药。诸药合用,起到健脾益气、补肾活血,化瘀降脂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的主要成分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均具有心血管药理作用,能对抗多种动物、多种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模型所致损伤,且具有一定的促血管再生作用[4]。丹参有促进脂肪在肝内氧化的作用,改善血脂分布、运转和清除,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TXA2合成,抗动脉硬化。首乌、葛根、泽泻均有明显地降血脂作用[5],能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同时还有阻滞脂质在血清内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膜的作用,提高血浆中HDL与TC的比值。有学者研究证实,通痹颗粒运用了中医理论原整体观念,采用宣痹祛痰法从多环节、多靶位全面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加用常规西药治疗MS性冠心病取得了明显疗效[6]。复方调脂降糖汤具有调脂、降糖、改善IR等多重调节机体代谢、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同时达到了减重和缩小腰围的效果[7]。加味黄连温胆汤具有清热燥湿、理气化痰之功效,可改善临床症状[8]。基于上述研究基础,笔者将降脂活血片应用到MS的治疗中,发现联合常规西药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MI降低,血脂、血糖等指标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2.86%,单用西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故中西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更明显。

西药罗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其作用机制与特异性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激活的γ型受体(PPARγ)有关,可降低空腹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改善IR。非诺贝特亦为PPARγ的激活剂,通过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分解,达到降低TG、VLDL的目的,同时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升高HDL-C,改善IR。在MS治疗上,这两种常用药可以较好地降低FBG、TG,升高HDL,改善患者IR,是临床常用药,笔者在治疗MS观察中,发现治疗6周后,对照组有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经调整用量后好转。治疗9周后,对照组出现2例GPT轻度升高,给予护肝治疗后好转。因此单用西药治疗时,对患者肝功能、血象、血脂等指标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而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一例明显肝肾等方面的副作用。

综上所述,治疗12周后,两组大部分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相关指标均得到了较好控制,相比较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更明显的疗效,而且部分患者的后期随访中未出现血脂等指标的明显反弹。另外在MS的防治上,首先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其次才是整体治疗,国内外大量研究也表明,适度运动减轻体重,有利于减少MS患者心血管病的风险[9]。通过临床观察,笔者也发现经过正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加上饮食等方面的控制后,患者的体重、血脂等指标都能维持在较理想的水平。本研究证实降脂活血片在MS治疗上,可缓解症状、平稳降压、降脂、改善IR等,比单用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并且无西药常见的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

[1]刘春华,颜旭,赵启,等.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现状[J].中医药导报,2010,16(3):95-97.

[2]华伟,卢福元,郭锋,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30例[J].四川中医,2008,26(5):62.

[3]姚斌,彭旭坤.降脂活血片治疗脂肪肝130例临床观察[J].中囯医药导报,2006,3(29):131-132.

[4]蔡旭兵,潘立群.黄芪在促血管再生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09,9:807-808.

[5]缪亚东,欧阳臻,袁斌.葛根、山楂、制首乌的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3):27-29.

[6]叶科峰.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性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77-1578.

[7]刘春华,颜旭,庄红,等.复方调脂降糖汤治疗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10-12.

[8]宋桂叶,王利民.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代谢综合征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8):972-973.

[9]Stewart KJ,Bacher AC,Turner K,et al.Exereis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in older adults[J].Am J Prev Med,2005,28(1):9-18.

猜你喜欢
降脂西药活血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34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30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8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8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降脂降压要吃六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