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兰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2.兰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在外部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和灵活性不断提高的长期趋势下,中国钼企业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要保持传统优势,推动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二是要从资本消耗型的规模扩张模式转向资本节约型的内涵发展模式,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因此,中国钼企业应该对资本管理进行深入研究,这种资本管理应在安全性和赢利性双重视角下,考虑整体资本需要量,确定资本在各产品线之间的最佳配置。随着外部监管审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大型钼企业,尤其是我国已实现上市目标的钼企业,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资金花在适应新的监管条例上。这种监管初衷是为了倒闭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最小化,但这些监管的执行过程中,显然存在一定的监管成本,因此,这种监管成本逐渐成为了一种钼企业不可忽视的风险。钼企业只有通过对这种风险的接受、植入、加工以及转化才能适应新的监管环境,继续创造价值,取得收益。
虽然包括监管者与投资者在内的“外部人”都认为中国钼企业筹集资本多多益善,但是从中国钼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若资本管理方案不进行变革,在资本的适度临界线之下,企业资本过低,会增加对资金来源的需求,边际成本上升。而超过资本的适度临界线后,企业资本过高,财务杠杆显著降低。不同规模的企业资本成本不同、资本的适度临界线也各异。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由于弹性负债能力较低,在研究资本管理问题时,必须要仔细权衡资产增长率与资产收益率二者之间的平衡。
调整资本的第一种策略是通过现有资本以提高资本金总额,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第一条途径是通过内源资本扩张实现资本金总额提高;第二条途径是通过外部筹资实现资本金总额提高。在采用提高资本金总额策略时必须正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内源资本扩张与业务发展速度的匹配问题;二是外部筹资带来的财务压力问题。许多国际先进企业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第一选择就是内源资本扩张途径,他们通过利润积累满足资本金需求,这种途径将减少所得利润留存。但是,这些国际先进企业有一个显著的共性:盈利能力较强,且具有非生产业务收入占比较高、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达的两大特点,而中国钼业企业目前利润来源单一,单纯依靠内源资本扩张途径提高资本无法满足发展需要。
由于大多数中国钼企业尚未实现上市目标,也暂时无法得到政府注入资金扶持,引进战略投资者、发行债券等成为目前可供选择的外部直接筹资途径。但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股权成本高于债务资金成本,而发行债券等补充作用有限,财务压力较大,同样都直接影响到中国钼企业的利润,因此,本文将侧重讨论资本配置结构优化策略。这种策略在降低中国钼企业总体风险暴露上效率相对较高,更有利于中国钼企业掌握先进资本运作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中国钼企业应建立健全资本管理研究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这种基于风险限额管理的资本研究流程可分为存量分析、初始规划、全局优化、反馈调整4个部分。
存量分析是基于中国钼企业以前年度的业务规模、收益、成本、风险等相关数据计算总资本需求、分项资本需求及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遴选出收益率相对较高、成本率和损失率相对较低的业务鼓励发展,可在存量基础上适当调高限额。
初始规划是在假设资产组合结构及风险状况无重大突变、即成本、收益和风险状况与最近一期状况相同的前提下,根据当期经营目标将新增计划分配到以业务划分的资产组合,虽然各资产组合的敞口和经济资本有所增长,但其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将保持不变。
全局优化是根据宏观背景、产业经济、区域环境等分析结果,区分出国家政策鼓励及限制发展的业务,关注行业动态,进行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客户风险、产品风险方面的分析,并在考虑当期风险偏好、发展战略、经营目标、限额利用等约束条件下,进行专家判断,考虑压力测试情形,设定风险限额,实现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最优化的目标。
风险限额设定后,应对风险限额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反馈检验,以提高风险限额使用效率,评判研究工具及设定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定期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风险限额运作情况(包括流程与限额突破情况);政策执行和调整情况;资产质量迁徙情况;数据存储、管理、维护情况和数据质量等。此外,超过设定限额的业务一般意义上意味着对资本的过多占用,应结合业务特点利用风险管理工具对于额度占用接近设定限额进行风险缓释。但是,针对频繁突破设定限额的情况,需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该业务进行深入研究,必要时应对设定限额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如果特定业务规模远远低于设定限额,则意味着资金闲置、未能充分执行发展战略,增加了机会成本,应及时检讨策略、促进业务拓展。
构建中国钼企业资本管理模型,是利用现有历史数据构建定量统计模块,并引入凝结钼行业资深专家多年分析经验的定性要素结合分析,确保使用上的便捷性与准确性,适时对模型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使用上的可靠性、灵活性、可扩充性与可集成性,尽量避免传统统计方法假定条件之局限及信息残缺之痼疾的不利影响,并力争以企业现有数据管理系统为基础,从中遴选数据,经过加工转换成为有规律的信息输出,以供管理人员决策参考。
模型构建步骤(附图)可分为:(1)确认用户对象,指确定每个模型服务的对象并由其提出模型必须满足的需求;(2)确认研究对象,指确定每个模型所纳入的资料。包括定性与定量两部分,涵盖非系统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其中非系统性因素是指与单个产品相关的特定风险因素,系统性因素是指与所有业务相关的共同风险因素,如宏观经济、商业周期等;(3)量化研究因子,指将前述资料进行量化,对于模型将涉及的定性因素应尽量使用代理变量进行衡量,以降低未来输出信息被操纵的空间;(4)分配权重建模,包括权重及模型的反复调试,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5)培训后试实施,在模型构建基本完成后即根据同步积累的资料文档撰写的培训材料开展培训并试实施。对于试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具体而言,基于风险限额管理的钼企业资本管理研究可以实现在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前提下的收益优化。中国钼企业应综合考虑资本实力、收益目标与风险偏好等要素,确定自身总体风险水平,根据发展战略与风险计量结果在各业务间进行风险限额分配,根据分配的风险限额对各个大类的业务乃至每一笔交易的风险进行监控,并进行动态分配调整。这种风险限额管理存在多种形式,针对中国钼企业的实际情况,以集中度限额管理为即期目标、止损限额管理为应急计划、VAR 限额管理为计量模型开发的阶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中,集中度限额直接设定为单个业务敞口的规模上限,以保证投资组合的多样性、避免风险过度集中;止损限额以实际损失而非可能损失为监测对象;VAR 限额可对敞口风险价值进行额度限制。基于风险限额管理的行业研究目的正在于优化业务结构、在资本约束下实现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风险限额的刚性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主观因素,即董事会的风险偏好,不宜采取过强刚性,即将风险限额更多地视为一种预警机制而非一个严禁突破的阈值;第二个因素是风险限额计量结果的稳健,客观层面上风险限额计量结果受计量模型和数据质量的影响较大,在计量模型尚未成熟、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之际,专家判断法应在风险限额计量中占据主要地位。实际上,专家判断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金融结构的变迁,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发展,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资本市场上的中国钼企业,一度因价值互补而形成的稳定合作关系将更加频繁地受到来自外部的金融冲击。推进中国钼企业资本管理模型研究,意味着中国钼企业资本管理模式将在一定程度上由传统业务驱动型模式向风险-收益驱动型模式转变,显然,这种模式转变是一个长期持续、日臻完善的过程。
众所周知,如果资本金不足,将限制钼企业的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张。即使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但这种增长将难以惠及之前并未能成功保持同步速度扩张的钼业企业,钼企业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若考虑到外部冲击等因素,可能会逐步威胁到那些发展速度滞后的钼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两家大型钼企业风光融资的同时,大多数未上市的中小钼企业仍面临资本相对缺乏,内在补充资本的机制和动力较弱的困境,但单纯就数据分析而言,目前两家大型钼业企业业务快速发展、净利润增速相对业务发展速度偏慢的现实反映出补充资本金的压力仍持续存在。一方面需要开辟持续的资本金补充渠道补充资本、支持未来发展,另一方面则需要进行资本配置以提高现有资本收益率,实现盈利能力与资产规模高速增长的匹配。而就中小型中国钼企业的平均财务指标综合而言,要迅速突破现状、靠按部就班地前行、四平八稳地发展的稳定型战略是不行的,惟有强化机遇意识、加快发展,惟有跨越式发展,惟有超常规发展,才能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不被市场所淘汰,不被时代所遗弃。因此,中国钼企业的生存之道是在业绩领先、风险易控并重的前提下,突出核心主业,巩固和壮大专长领域,努力实现持续的可比较竞争优势,因此,还应通过结果导向型框架进行监测,及时进行总体发展绩效评估及核心业务领域绩效评估,通过内生型和外赋型两种规范和完善治理结构方式的有效结合,找准市场定位、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激发创新精神,推进创新活动。
图1 中国钼企业资本管理模型构建的一般流程
[1] 王付民,卢才武. 中国钼资源开发与进出口数学模型理论研究[J].中国钼业,1998,22(4):5-7,24.
[2] 李子奈. 高等计量经济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31.
[3] 朱武祥,蒋殿春,张 新.中国公司金融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5.
[4] 曹龙琪.金融学(第3 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