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药品供应链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2013-12-23 06:26:10葛孟华陈国华俞利张
中国医院 2013年10期
关键词:药库医药库存

■ 葛孟华 陈国华 俞利张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物流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商品供应系统中所进行的商品管理活动,通过合作,在企业间构建起战略联盟,在联盟内部对相关信息进行共享,以分担物流机能,确保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1]。

传统模式的药品供应链是药品从制药企业先到总代理,再经过各个中间环节,从大仓库到小仓库,最后到医院仓库的过程。这种模式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难以对医院药品的需求量做出准确的评估,根据“需求放大效应”,会有很大的库存积压在供应链各环节的仓库中。大量的库存意味着大量的资金积压,并且由于有严格的有效期,积压过久药品就会失效销毁,造成大量的损失[2]。传统模式的供应链如图1所示:

这种药品供应模式容易导致药品生产厂家、批发商、医药代表、医生串通起来,使得药品价格虚高不下[2]。新医改方案中取消了药品加成政策,药品管理机构由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要求医疗机构改革管理模式,实现医药分开。而医药分开脱离不了药品采购供应模式的改革,供应链管理正是现代医药采购供应模式的核心内容。因此,开展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医药分开的必经之路和有效方法。

1 药品供应链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

图1 传统模式的供应链

图2 我院的采购供应新模式

我院积极探索医药分开实现方式,创新采购供应模式:一是重构医药采购、物流管理、支付结算流程,建立规范化、集约化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二是运用现代药品流通方式,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三是建立第三方服务机构主导型的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和标准数据库并开展供应链集成、维护、运营及相关服务。我院的采购供应新模式如图2所示:

1.1 建立上游下游一体化管理体系

运用现代物流与信息技术建设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制定医院、上游供应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三方的标准数据接口方案,确立三方接口调用和数据交互方式,制定物流单元条码标准、药品分类与编码标准,将医院信息系统(HIS)与上游供应企业(ERP)连接起来,并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跨组织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协同效率,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

1.2 建立医院内部全流程一体化管理体系

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投入使用后,在配送实物和单据管理上全面引入条形码技术。药品直接配送到门诊、急诊和病区药房,药房验收员除收到随货同行的纸质单据外,还收到一份有条形码的汇总单。药房在验收时只需用PDA扫描条码便可从平台中迅速调出本次配送药品的出库单、配送信息、发票信息等,核对实物、纸质单据、PDA屏幕显示的电子信息后,就可同步完成药品实物、财务单据、电子信息的确认入库,在医院HIS系统中自动生成药库入库单、出库单和药房入库单。

供应链管理平台还与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系统、药房自动发药设备等终端执行系统进行集成,形成药品采购、配送、结算、仓储、销售、使用、监管等各环节、全流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同时,满足药品溯源和处方回溯检查需求,进一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减轻患者不合理的药品费用负担。

1.3 变革优化药库职能

运用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后,上游供应企业直接将药品配送到各药房,药库除存贮应急用药外不再是药品流通的中间仓库。由此药库的药品贮存面积由原来的300多平方米减少到60平方米,相应药品库存资金由600多万元减少到50万元,药品管理的工作量减少,药库工作人员更多地担负起对院内药品流通、使用的监管职能,突出了药库在各个药房间统筹、协调药品的职能[3],强化药事服务与药事管理工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新模式下,药库贮存的药品与药品资金占用接近零库存,只保留抢救应急用药、毒、麻、放射性等药品,以应对临床的特殊需求。

1.4 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

以单一货源承诺为前提遴选供应链合作伙伴企业,从原先20多家供应商中遴选出9家,实行“一药一品一配送”。利用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的药品采购供应协同机制,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在平台上,医院设置每只药品的库存上限与下限,上游供应企业按照库存控制的上下限要求进行自动补货,由上游供应企业主动发起采购供货流程。

1.5 实行物流外包

实现医院内部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精细化,并以国内外通行的方式将医院内部物流成本大部分转移给上游供应企业。

1.6 建立规范相应制度

配合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和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医院采购供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对医院内部与外部的供应管理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奖罚。编制《医院药品采购供应管理指南》、《医院药品供应链管理实施方案》,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等,形成可操作、易复制、更加规范的药品供应管理运营机制。

2 两种药品供应链模式比较分析

通过表1两种模式的比较,从资金与营运、供应管理、信息化、落实医改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建设第三方主导型的医药供应链管理平台模式都明显优于传统供应链模式,也是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好的模式。此模式下,不但库存周转率、平均库存资金周转率加快,医院内部物流作业环节减少,而且还可以进行药品质量追溯,有效落实医改政策等。

3 主要成效和体会

随着新模式逐步推行,其优势也逐渐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是实现医药分开的有效方法

整合药品采购供应资源,实现药品进销分离、商物分离和收支分离,切断医疗机构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改变采购供应运行机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开。

表1 药品供应链两种模式分析对比表

3.2 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采购行为

在商物分离基础上建立了中标药品统一配送服务体系,使合同订立过程规范,采购数量明确可控,货款结算简便及时,监督检查实时准确。

3.3 从源头上治理商业贿赂

将“人对人”物流管理模式转变为由上游企业控制的“人机对话”物流服务模式,实现了药品流通全过程的信息公开。

3.4 降低药品流通的总成本

通过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控制药品库存,接近零库存管理,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供应链效率,可以大幅度降低药品流通成本。

3.5 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

配置供应链管理平台,改造HIS和仓储系统,利用条形码和自动识别技术再造药品采购供应流程,实现采购供应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提高内部物流管理效率,提高药品库存周转率,堵塞库存管理漏洞,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减少发药差错率,实现公立医疗机构采购供应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3.6 合法获得成本分摊收入

建立合作共赢、节约分享机制,将使医疗机构通过向上游企业转移供应链成本,合法获得成本分摊收入。

3.7 利用信息技术防范风险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药品的整个采购、供应、存储、使用等环节都处于可视化监管状态下,并且在系统中提供了多种预警机制,在预防和监管的双重防护下,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错误和减少违规行为。

[1] 陈玉珍.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医院药品管理流程的优化重组[J].财经界,2011(12):106.

[2] 韩守亮,王修政.浅谈我国医院药品供应模式[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193.

[3] 刘皈阳,郭绍来,郭代红,等.医院药品供应链优化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5):2.

猜你喜欢
药库医药库存
医院药库管理中应用精益管理的应用研究
传统医药类非遗
遵义(2017年24期)2017-12-22 06:10:49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0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23
别指望农民工当去库存的“接盘侠”
综合医院药库相对零库存管理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 12:13:46
一种基于角色的医院药库管理系统设计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