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梅
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是思考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的重要步骤,学生只有善于提问题,敢于提高,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加强学生问题意识与解题意识的培养,并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
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欲和探究欲,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激活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讲“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首先,播放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在此基础上以说书形式评讲北宋大将狄青奉命征讨南方侬智高叛乱的传说:抛到地上的100枚铜钱全部正面朝上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出问题:狄青将军抛出的100枚铜钱全部正朝上,这种事情你相信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时学生疑惑不解,不由自主地讨论起来,最后得出结果:狄青将军抛出的100枚铜钱正反两方面都是相同的.通过这样的情境和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转变学生方式,引导学生善问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多地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发现和探究,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难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因此,在高中数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不直接给出椭圆的定义让学生记忆,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块纸板,两枚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要求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将细绳的两端固定在两点上,拉紧细绳,移动笔尖,你能看出它的轨迹是什么?这时,学生会陷入思考中,不由自主动地提出问题:什么是椭圆?通过思考、探究,学生经历了椭圆定义形成的过程,既加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传授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会问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方可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需传授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对于数学概念和定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从关键词或适用条件上提问,进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意识的培养
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习认真严谨的的审题习惯,通过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充分理解题意,进而把握问题的本质,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已知条件,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其次,审题贯穿整个解题过程的始终,因此,要学会观察题型,做到方法得当,以提高解题的质量与速度.
2.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
思维定式是指人们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方法,思维定式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消极干扰作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建立在已有定式的基础上,因此思维定式容易致使学生养成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应注意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突破数学思维障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掌握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意味着找到了解题的金钥匙.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需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意识.
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即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代数意义,然后借助直观的图象表现出来,其实质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某种策略使之转化,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策略,主要包括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繁与简的转化、构造的转化、命题的等价转化等.这些思想方法,可使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
总之,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是学好数学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