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继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构建以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想法和做法.
一、鼓励学生思考、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倡学生思考,任何一个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打断教学,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当然,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事件,应当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如果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我就会立即举出一个反例,让学生自己发掘错误的原因;如果遇到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就应当正视之,要尽力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一种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掌握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考虑的方向,获取新的知识,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相长.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学习
柏拉图说:“不要靠暴力和严酷来训练年轻人学习,通过愉悦心灵来教导他们学习,则可能更确切地发现每个人的才能倾向.”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创设问题情.
例如,当学生熟悉了用过滤蒸发法可以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提出:怎样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学生的知识和问题出现了冲突,依据现有的知识还无法顺利解决该问题.教师可提供一定的提示:我们进行鉴别或者是分离混合物,都是利用各成分的性质差异,我们应该试着利用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学生就会想到“溶解度”之间的差异.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我们就展开了对“结晶”的教学,并且配合溶解度曲线,使学生对其原理也有深刻了解.
三、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至九年级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
例如,在讲“原电池”时,让学生查阅 “钢铁的腐蚀和防护”的课外资料,来解答钢铁如何被腐蚀、钢铁怎样保护等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让学生走上讲台,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分为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是对最近学习的理论知识的验证,演示实验是为了说明某些知识点而在课堂中进行的实验.一般是教师作为操作者,学生作为观察者.有些安全而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动手.
第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具有一种表现欲望,一种希望被人注意的心理.教师可利用这种心理,给学生机会上讲台“表演”.
第二,可以清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操作.学生的练习机会实在很少,即使是在实验课中,有些学生的操作都是不太规范的,而教师的视野和精力是有限的,并不能一一矫正.但是,如果让学生上讲台操作时,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到讲台上,教师就可以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鼓励他们发现其中的错误操作.在学生演示实验中,发现以下问题:在用酒精灯加热的时候,学生容易习惯性地将灯帽随手一放,而不是将其倒置;在利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时,时常会忘记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放质量相等的称量纸;当取用的试剂过多时,还是会习惯性地将多余的试剂放回试剂瓶中;等等.这些细微的小动作,在实验课中,教师是很难发现的.而现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无遗.这样,学生能够及时矫正这些看似微小的错误操作.
五、师生之间交流,使双方调整到最佳状态进入教和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和教师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双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与教师交流,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的重点,掌握学习的难点,解决学习的疑点;而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清楚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以及学生的一些思想动态.作业本,原本是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作业的载体,它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情况的媒介,但是,笔者认为这更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小小的作业本,几乎是每天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利用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几句简短的语句,对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作些总结,可以给学生提出要求,可以为学生加油鼓劲,每当一次单元检测之后,我都会对一些进步和退步较大的学生写一些寄语,同时,有些学生也会对自己的表现作一小结,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弱点分析得很透彻,并且自己提出了改进计划,教师就能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效地创设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和谐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氛围,提供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