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倪瓒
舍北舍南来往少,自无人觅野夫家。
鸠鸣桑上还催种,人语烟中始焙茶。
池水云笼芳草气,井床露净碧桐花。
练衣挂石生幽梦,睡起行吟到日斜。
品读
倪瓒(1301—1374),元代诗人、画家。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诗人”“画家”的头衔,那是后世给的,至于自号“懒瓒”的倪瓒本人,只知道自己有一个身份:“野夫”。他懒懒散散地住在北里村,心安理得地照自己的身份打发着日子。
他的内心是宁静的,与世无涉的。就算是舍南舍北的近邻,他也懒得往来;至于再远一点的那些人,自然更不会来寻他,因为他早就不跟他们通声气了,宁愿被他们遗忘,他们大概也真的遗忘他了。既然是心甘情愿地与世相违,他的耳目所经意,也就是那些平淡无奇的农家常景了:桑树结了果,贪嘴的斑鸠鸣叫着,在树丛里飞来飞去寻觅桑椹吃;大概是晚春了,农人还在催着下田,抢种最后一轮庄稼;春茶大约也收起来了,远处的烟气缭绕之中,传出了人的交谈声,这大概是村人在烘烤茶叶吧。这一切,看来是很平常的,不过,今年的粗茶淡饭,大概也就不愁了,这里面,也有自己的一份;自己虽说是“野夫”,到底是个不事生产的人,想到这北里村能供给他吃喝安居,这份平常,对他可就是不平常了吧?
倪瓒《秋亭嘉树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因此,这鸠鸣声、催种声、人语声交织在一起,对他来说,不啻是一种莫大的安慰感和满足感。饮食不用担心了,于是,闲情逸致便随之而来,虽说是“野夫”,他到底不比有了今岁担忧明岁的农人。闲步到了野外,慢慢地看,细细地悟:这小池上,今天怎么笼罩了一层云雾不散?哦,原来是遍地春草的芳香气息,在空中凝聚住了;那每天坠落到井栏上的梧桐叶,今天怎么像一片片花瓣了?哦,原来是露水洗净了它们,显得鲜碧水灵了。无忧无虑,又处在了无尘滓的芬芳、清新环境里,那么,就脱下白绢制成的衣衫,随手挂在石上,然后随地安然而卧吧。这一觉睡下去,定会有一个幽美的梦境生起。等好梦做过,欠身而起,一边舒舒展展地行走,一边随口即景地吟哦,直走到夕阳西斜,直吟到口角噙香,这才心身轻快,悠然而返——虽然这只是“野夫”最平常的一天,但在北里村度过这样的一天,不胜似在滚滚红尘中为宦为贾半世、求名求利终身么?
自然,在这北里村中,倪瓒只是一个假野夫,他只会“行吟”,不会“催种”“焙茶”,对此,现今不免有人会皱起眉,说道他的“情调”不是真野夫的。不过,假若那时代没有这类人“行吟”,我们对于那时代,也就不会知晓得那样亲切了。因此,恐怕天地间也应该有这么一类人生存着并且吟哦着,即使白吃白喝也罢。那时代的真野夫,若茶饭有余,恐怕也不吝于供给这些假野夫,因为他们毕竟比他们所逃脱的“士大夫”队中人值得供给得多。那么,今人也不必太不宽容,硬要让这类人容于古而不容于今,还是平静一下胸臆,到北里村神游一番——去体味假野夫的独到意趣也罢,去考察真野夫的日常劳作也罢。
(沈维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