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思想要经常洗涤

2013-12-23 14:46段志武
中小学德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敬畏教师队伍道德

段志武

近年,媒体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确实不少。少数无良教师的行为严重玷污了教师队伍的形象,损害了教师声誉,应该受到社会的严厉谴责。但我们在谴责少数教师的无良行为的同时,必须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导致这种现象屡屡发生的原因,是教师缺少了敬畏之心。

首先,缺少了对学生的敬畏之心。全美最佳教师雷夫有一个观点:“我教的不是棒球,不是数学,是学生。” 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血肉、有灵魂的生命。我们必须心中有生命,尊重生命,乃至崇拜生命。当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后,那就什么恶行都可能发生。

其次,缺少了对教育的敬畏之心。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密是尊重学生,承载着点化和润泽生命的使命。”正因如此,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对教育职业有一种崇敬,有一种职业期待时,你就会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爱护有加,而不会去玷污它。

再次,缺少了对道德的敬畏之心。道德是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符合最大多数人利益的规则,它也是社会得以有序运转的条件。道德以良心为度量标准。如果教师丧失良心,不仅损害自身形象,更会触犯业已形成的规则,违背社会通用的价值标准,必然会对他的教育对象造成伤害。

最后,缺少了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性道德。当一个教师漠视法律的尊严,他就会无所顾忌,后果可想而知。

诚然,少数教师的行为是恶劣的,必须受到谴责。但我们也应该引导社会舆论,正确看待此类现象,因为教师的主流是奋发向上的,是敬业奉献的。

为什么教师队伍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就会被拥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引起社会的震惊与不安?这要归因于教师角色的社会定位。作为培养人的职业,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由此社会要求教师是“完美的化身”。一旦教师所为与社会角色产生反差,“完美的化身”就会令社会大失所望。而此时的媒体,就会抓住机会,制造噱头,博人眼球。负面的影响迅速扩散,在所难免。

教师也是人,不是神。我们不能赋予教师遥不可及的道德意义,但我们又要正视教师作为教师这种不同常人的道德示范和道德影响作用。毕竟教师出事不是小事,不能小觑。

有病“讳疾忌医”是不对的,但我们也不能夸大教师的病症。找准病根,开立处方,大胆治疗就是了。我说教师这病,病因在心,那就“从心做起”。屋要常扫,脸要常洗,我们教师的思想,也应该经常打扫和洗涤。

责任编辑 颜雪梅

猜你喜欢
敬畏教师队伍道德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