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中的“不虞效应”

2013-12-20 05:03刘佩锋
决策 2013年10期
关键词:虞国海狸预期

■刘佩锋

(作者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

200多年前,霍累斯·瓦尔坡写了一本名叫《不虞国三王记》的故事。不虞国据说在位于锡兰岛上,这是一个古怪的国家。在那里,你本来不找什么,可偏偏就会碰上什么;你本来想要什么,但就是找不到。什么事情都会事与愿违。霍累斯·瓦尔坡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个词:不虞效应,用它来表示意外发现原来根本没有去追求的结果。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罗塞尔·罗伯茨引用“不虞效应”这个词,来描述看起来良好的政策,带来的却是与预期相左的结果。他讲过一个故事:20世纪初,美国联邦政府试图消灭黄石公园内的狼群,以保护当地牧场主的牲畜,而且公园中的海狸也将受到有效保护。到了20世纪30年代,狼绝迹了。但是随着麋鹿越来越多,他们吃光了小溪旁的所有植物,影响到海狸的生存,导致一个意料不到的结果就是海狸的数量急剧减少。

[启示]“不虞”即“出乎意料、无法预测”。“不虞效应”告诉人们:一个决策往往不是孤立的,决策时一定要想到,你的每一个决策都会产生哪些结果,包括好的和不好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不虞国是没有的,但“不虞效应”却到处存在。当我们发明一种新药,短期看能有效控制一种疾病,但长期看,使用该药的后果是使病毒产生了抗药性,新药逐渐失灵。

法国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提出一个“窗口理论”,对“不虞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说,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窗玻璃,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却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给社会提供了金钱和就业机会。这样看来,打碎窗玻璃似乎是好事,而不是犯罪。可事情并非如此,理发师安装玻璃的费用本来是打算购买衣服的,因此,玻璃生产商得到的不过是裁缝商失去的,社会净福利并没有增加。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制定政策不仅要看直接的结果,还要看到间接的长期结果;政策不能只适用于一个群体,而要适用所有群体。

如何防止决策中不虞结果的发生?合理的决策需要信息,但取得信息所需的资源和时间都非常稀缺和昂贵,不可能无止境地收集信息。为了合理决策,信息搜寻应该进行到哪一点为止?是预期边际成本等与预期效益的那一点,还是从经验判断足以作出决策的那一点?答案是,决策者在获得信息之前,不可能了解信息的预期成本和收益。所以,决策者为了避免决策不虞后果的发生,在无法理性计算信息成本是否会小于决策的预期成本的情况下,只能是最大可能地搜寻决策信息。

猜你喜欢
虞国海狸预期
慈善家的穷儿子
唇亡齿寒
“建筑大师”海狸
Duck-billed platyp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