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登洲,甘正功,王 兵
蚌埠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工区,安徽蚌埠,233000
安徽省“皖电东送”东通道8条500 kV线路主要位于皖北地区,是安徽省政府实施“皖电东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向华东地区输送近100万kW电力负荷。输电线路故障跳闸直接影响电能的输送,也严重影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因此,对500 kV输电线路跳闸故障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皖北地区500 kV线路自投运以来,先后共发生各类故障跳闸8次,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皖北地区500 kV输电线路故障跳闸情况统计
从跳闸次数分析:雷击跳闸6次,占跳闸总数比例高达75%,是线路故障的最主要原因。皖北地区500 kV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统计见表2。
表2 皖北地区500 kV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统计
综合分析上述雷击跳闸情况,皖北地区500 kV输电线路雷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雷击跳闸时间相对集中。线路雷击跳闸均发生在7~9月,以7、8两月居多,占雷击跳闸总数的83%,这与该时期雷电活动比较强烈有关。根据统计,跳闸均发生在傍晚至夜间时段(17~23时),可以看出这一时间段是雷电的多发时间,这和皖北地区降雨的时间规律有关。
(2)该区域内雷击跳闸主要集中在直线杆塔,占83%,耐张杆塔雷击跳闸仅发生1次,占17%,直线杆塔遭受雷击在上相,说明落雷点位置一般偏高,而耐张转角塔中相跳线保护角相对较大,也是雷击多发位置。
(3)500 kV濉会5340/禹溪5341线路途径全部为平原,故雷击跳闸均发生在平原地区;500 kV禹清5342/会清5343线路途径19%山地,在山地发生雷击跳闸却占67%,充分说明山区杆塔遭雷击比例较高。
雷电绕过避雷线直击导线的概率与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杆塔高度等条件有关[1],利用公式(a)、(b)计算平原和山区线路的绕击率:
输电线路为平原线路:
(a)
输电线路为山区线路:
(b)
式(a)及式(b)中,α为保护角,ht为杆塔高度。
山区线路的绕击率约为平地线路的3倍,或相当于保护角增大8°的情况。
(4)重合成功率高。线路雷击单相跳闸后,一般均能重合成功。6次雷击跳闸中只有1次由于雷电连续击中线路造成重合复跳。
杆塔接地电阻值超标,会造成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水平降低,在雷击避雷线或塔顶时,如果雷电冲击电流较大,在其流过较高阻值的接地体时,就会造成塔顶电位升高,反击使输电线路跳闸[2]。
从表2可以看出,发生雷击跳闸的杆塔实测接地电阻都小于标准阻值,输电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并没有降低,所以这6次500 kV雷击跳闸都不是接地电阻超标所致。
接地电阻合格,但由于雷电流过大,超过了线路设计的反击耐雷水平,此时,若雷击避雷线或塔顶,则发生反击造成线路跳闸。
通过雷电定位系统查得几次雷击故障时的雷电流均在100 kA以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DL/T620-1997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可知,500 kV输电线路在一般土壤电阻率地区,耐雷水平在125~175 kA,所以皖北地区的这6次500 kV雷击跳闸都不属于这种情况。
如果雷电流很大,可利用公式(c)进行概率估算:
lgP=-Im/88
(c)
式中,Im为雷电流幅值,P为当地超过雷电流幅值Im的概率。
经计算,发生125~175 kA这么大强度雷击的概率仅为1%~3.8%。
雷电绕击率与杆塔高度、避雷线保护角及杆塔地面坡度呈递增函数关系。同塔双回线路由于铁塔较高,地面屏蔽效果减弱,绕击率比常规线路高。
塔高增加时,地面的屏蔽效应减弱,绕击区域变大,同时电感增大,雷电流流过杆塔时产生的电压幅值增高;避雷线保护角与绕击区成正比,保护角越大,形成的绕击区越大,从而使绕击次数增加;随着地面坡度的增大,导线的暴露弧段也将增大,绕击率增加。按照公式(d)计算线路绕击的耐雷水平:
I2=U50%/100
(d)
式中,U50%为绝缘子的50%放电电压。
500 kV输电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一般为20~30 kA,只要电流幅值一般的雷绕击到导线上就会造成线路跳闸,所以防止雷电绕击是线路防雷工作的重点。
通过上述分析,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减少雷击跳闸的有效措施之一[3]。
3.1.1 接地电阻超标的主要原因
(1)接地体腐蚀。在山区酸性土壤或风化后的土壤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和吸氧腐蚀,由于接地体埋深不够或用砂石回填,土壤中含氧量高,也容易发生吸氧腐蚀。腐蚀部位通常在接地引下线与水平接地体连接处,有时甚至发生断裂。
(2)接地体外露。在山地或山坡区域,因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而使接地体外露,失去与大地的良好接触。
(3)降阻剂因素。在施工时,使用的化学降阻剂或性能不稳定的降阻剂,随着时间的推移,降阻成分逐渐流失或失效。而且,化学降阻剂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速接地体腐蚀。
(4)外力破坏。杆塔接地引下线或接地体被盗或遭农耕等外力破坏。
3.1.2 降低接地电阻的有效措施
(1)开展接地电阻测量,对线路中检测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接地电阻进行重新测试,并测试相关土壤的电阻率。
(2)对测量出的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接地射线进行开挖检查,必要时重新敷设或延长接地射线并进行焊接,如图1所示。
(3)对检查中发现已断开或无接地引下线的杆
图1 接地电阻不合格杆塔接地射线重新敷设
塔接地装置进行焊接,如图2所示。
图2 对断开的接地引下线进行焊接
加装避雷针是一种利用其较强的引雷能力,减小导线遭受雷击的概率,降低线路绕击跳闸率的防雷技术。研究表明,在架空地线上合理装设防绕击避雷针,可有效地增强其屏蔽性能和引雷作用,增加避雷线的保护范围而达到降低绕击率。
在线路上安装线路避雷器装置,将其与线路绝缘子串并联,提高安装处线路的绕击和反击耐雷水平,并有效地保护绝缘子不闪络,从而降低雷击跳闸率。
图3 皖北地区500 kV线路安装的避雷器
线路避雷器作为防雷新技术已经在皖北地区500 kV线路开始应用,如图3所示,安装区段也取得了比较好的防雷效果。但线路避雷器保护范围小,通常只能保护该杆塔两侧一个档距。若在线路上安装数量较多的避雷器,总价相对较高,经济性差。因此,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经济、合理、有效地安装线路避雷器。
皖北地区500 kV线路部分杆塔架空地线采用了防雷保护间隙,但随着运行时间推移,陆续出现放电间隙圆钢位移、放电间隙增大甚至圆钢脱落等现象,如图4所示。在架空地线遭受雷击时,势必影响雷电流通过杆塔导入大地。因此,对地线放电间隙圆钢位移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图4 500 kV线路架空地线放电间隙圆钢位移
线路防雷还可以通过减小避雷线保护角、架设耦合地线、增加绝缘水平等方式进行。加强对劣质绝缘子的检测尤其是瓷质绝缘子,及时更换零、低值绝缘子和玻璃自爆绝缘子;同时,充分提高雷电流定位系统的运行水平,结合水系、地质地形地貌以及运行经验等,绘制或修订输电线路雷害分布图,开展差异化防雷工作。
输电线路防雷,应根据不同区域雷电活动的特点,综合分析雷击故障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雷电活动的特殊性,要从根本上杜绝线路雷击跳闸的发生,是非常困难的,但雷电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只要掌握这些规律,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一定可以减少雷击闪络故障的发生,从而降低线路的雷击跳闸率,有效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新,刘慧威.山西省超高压输电线路防雷分析与治理[J].山西电力,2012(3):4-6
[2]王剑.超高压电网输电线路防雷特性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8(10):11-13
[3]孟凡成.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措施分析[J].上海电力,2011(6):51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