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2013-12-19 06:06李佳佳黄世祥蔡德军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蚌埠市龙头企业产业化

李佳佳,黄世祥,蔡德军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截至2012年11月底,蚌埠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为465.3亿元,同比增长32.6%,总量位居安徽省第四,增幅位居安徽省第二。蚌埠市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启动实施“农产品产业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形成以国家级为引领、省级为骨干、市级为基础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格局。蚌埠市致力于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在基础设施、新产品开发、精深加工和招商引资方面下功夫,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跨越工程,产业化经营层次大大提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1]。农业产业化有力地推动了蚌埠市农业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变,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 相关概念及理论

1.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涵

企业技术新创能力是形成企业竞争力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综合性能力系统,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效果的特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以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和归宿,对所拥有的各种技术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力[2]。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带头、辐射作用,其技术创新能力是指通过技术发明、技术的首次商业化使用或技术扩散,带动创新链中相关主体从事该链条中同一环节或者不同环节活动,并以此增强各主体间的链接,使整条创新链不断扩展、延伸,从而带动以创新技术为支撑的农业产业链顺畅运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3]。

1.2 层次分析法

在设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时,强调系统性、科学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上要求指标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现实意义[4]。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学者Saaty教授创立的多目标评价决策方法。AHP是一套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AHP的特点是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该模型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因子层等几个基本层次,依据对客观事实的判断,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法,确定每个层次中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对每层的重要性,以定量的形式加以表示,继而建立判断矩阵[5]。再运用数学计算方法,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得出相应层要素的权重,最后计算出各层次要素对于总体目标的综合权重[6]。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总体功能,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其构成要素也各不相同[7]。结合蚌埠市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创新过程及内外部环境,本文将影响蚌埠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分为4项:技术创新各要素的竞争力、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的发展潜力。在4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设计了24个二级指标,各项指标的具体含义如表1。在设计二级指标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

(1)技术创新各要素的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要素的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在内的各要素投入水平及其相对竞争力。

(2)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的实际效果体现在其产出水平,包括创新产出的中间品专利、技术标准等知识产权的市场化表现形式。该指标主要有累计申请和授权的专利、技术标准数量综合情况等。

(3)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能力。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受益。其产业化能力反映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在加快自身产业化水平同时对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贡献程度。

(4)技术创新的发展潜力。该指标将时间因素考虑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对于分析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以及展望其发展趋势具有积极的影响,包括企业的创新意识、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社会责任等方面。

表1 各项指标具体含义

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要素指标为Cij(i=1,2,3,4;j=1,2,…,8),则

(1)

上式中,m表示Ci中要素指标个数,Wij表示Cij的权重,Wij的取值参照相关文献及专家所给权重。

企业技术创能力计算公式:

(2)

权重的计算过程:

(3)

权重为:Wi=Qi/Q

(4)

其中,Wi为Ci的权重,且Wi=1。

最后,通过比较A值的大小来判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8]。

3 蚌埠市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3.1 相关数据的收集

通过调查,得到五家企业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五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指标的原始数据

注:表中E1、E2、E3、E4和E5分别表示五家企业。

3.2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由公式(1)、(2)、(3)计算得评价指标的一级权重、二级权重、最终权重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值,最后计算出五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值A,如表3、4。

一级权重:

Bi=(0.3805,0.1498,0.2275,0.2423)

二级权重:

WC1j=(C11,C12,C13,C14,C15,C16,C17,C18)=(0.1795,0.1175,0.2350,0.0465,0.0622,0.1151,0.0695,0.1748)

WC2j=(C21,C22,C23,C24,C25)=(0.1305,0.2427,0.2431,0.0872,0.2965)

WC3j=(C31,C32,C33,C34,C35)=(0.2104,0.3186,0.1048,0.0938,0.2725)

WC4j=(C41,C42,C43,C44,C45,C46)=(0.1259,0.1303,0.2065,0.1512,0.144,0.24)

表3 五家企业4项评价指标值

表4 五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A值

4 结 论

综上所述,这五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顺序为:E3>E5>E1>E4>E2。E3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E3企业在技术创新要素竞争力、产出能力、产业化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四个方面发展较为均衡。E3企业在技术创新要素方面投入较大,在产业化能力方面,自助创新产品的销售贡献率较高,管理层对技术创新的较为重视,这些是决定E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重要原因。同时,E3企业在技术创新激励水平、企业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参与重要的科技计划数量上较其他企业都高。这些因素决定了E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其次为E5,再次是E1和E4,E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评价结构与实际相符。

5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到技术创新要素竞争力、产出能力、产业化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多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蚌埠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生产在安徽省占有一定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对蚌埠市实现富民强市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9]。

5.1 加大各项资源的投入力度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资源投入的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既包括物质产品这类有形产品,又包括知识技术等无形增量。这些增量在积累技术创新资源的同时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企业应在加大创新人才的开发与引进力度的同时提高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企业技术装备决定其生产规模与产品质量,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技术创新能力。

5.2 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宏微观环境。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在宏观层面上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优良的创新环境。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与技术创新规律,完善相应的技术创新政策、自主创新激励机制以及风险投资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设立技术创新基金,以拨款资助、贴息贷款、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10]。

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创新战略与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来提升创新管理能力。企业在制定创新战略时,应将自身的资源集中于核心技术创新领域,不要盲目地集中于无关或弱势领域。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不断进行的保证,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之根本,能否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

5.3 加强产学研合作

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互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和人力上都是有限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在科研力量上较为集中,其他企业也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因此,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其他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吸引多方技术力量进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技术创新活动,降低成本,高效率地进行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璐.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3(1):280-281

[2]荆浩,赵希男.高成长型科技中小企业运营效率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5):746-749

[3]王生龙,霍学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1):78-83

[4]杨云,蔡德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与方法综述[J].铜陵学院学报,2012(2):41-44

[5]林聃.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模型研究[D].北京:中国航天第二研究所,2008:99-115

[6]蓝祥龙,谢南斌.基于AHP/DEA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1):114-120

[7]毛维青,陈劲,余利舰.产品—工艺组合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9):114-117

[8]魏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4):228-230

[9]时应峰.蚌埠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装备,2007:50-53

[10]赵海婷,程春清,彭艳.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以景德镇陶瓷中小企业集群为例[J].企业经济,2009(6):96-98

猜你喜欢
蚌埠市龙头企业产业化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磬云岫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