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谷波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创意产业的定义最早来自于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的筹划文件,是指起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与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潜力的行业[1]。创意产业在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呈现出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其区域空间的关联度越大,区域经济空间效应就越显著。
集群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地集中出现。20世纪70年代前后,产业集群的概念引入到经济学视野,在经典理论阐释方面,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为学界所普遍接受。波特认为,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相关企业,专门供应商、服务商、关联产业中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地理性集聚[2],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集群通过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其本身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也获得区域性的整体竞争优势。
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中新产生的一类具体形态,是指相互关联的创意企业、创意工作者与相关机构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地理空间上,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体[3]。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具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见表1。
目标市场是经济组织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开展活动的原动力。对于产业集群来说,其所辖企业都是因为适应、满足创造特性需求而存在,因此,一个大致统一的终端市场,是其吸引关联企业和机构进行空间集聚并分工合作的基本凝聚力。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以下要素,具体见图1。
表1 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对比
图1 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要素分析图
创意是源于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和技能,受知识产权保护,具有独特性、原创性和效用性的创新活动,这一创新活动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企业间分工互动更加活跃,呈产业化、集群化发展趋势,推动这种趋势的演进则需要三个核心要素。
(1)创意萌生。创意的萌生是创意发展为产业的前提。创意变成产业大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把萌生的新创意通过一些条件推进成为产业;二是将已有的产品赋予文化创意内涵来增值。
(2)科技发展。任何一种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绝对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象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4]。科技创新对创意产业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3)商业模式。创意产业提供的是以创意为核心的商品和劳务,它的主导要素中,智能、知识、创新、文化等至关重要,创意产业在资源转换模式、价值提升模式、结构优化模式、市场扩张模式方面都明显区别于传统产业。
创意产业集群的支撑要素主要包括政府、创意企业、创意阶层、传媒网络和研究机构等,他们分属于不同的产业关联环节,在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1)政府。创意产业集群区别于高技术园区,它包含创意个体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是由非营利企业、文化机构、艺术场所、媒体中心和生活着不同类型艺术家的集群组成。如此广泛的内容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协调,政府在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上一般有以下作用:①在政策层面上,政府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推出具有本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引导和促动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②在发展模式上,探索形成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发展路径,例如,将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与改造利用旧厂房、发掘保护历史建筑相结合;③在推进机制上,努力形成一种政府政策引导、市场规范运作、配套服务跟进的整体联动运行机制。
(2)创意企业。企业是创意产业集群中最重要的活动主体,在生产力极大发展以后,经济活动中的创意因素成为主导因素,经济发展的动力和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也随之发生改变,人力资本、创意资本和文化资本等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驱动力,由此产生了创意企业。创意企业生产和提供的主要是创意产品,创意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过程都有其特有的规律。
(3)创意阶层。就创意企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关键在于创意的萌生。创意的产生来自个人的思想与社会文化状况之间的互动,知识管理学理论证明,知识的交流才能生产新的创意。集群恰恰为从事创意工作的人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碰撞的“场”[5]。创意产业的发展给创意阶层带来了机遇,创意阶层参与和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自发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实现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提升。
(4)传媒网络。创意产品具有的创意性是个性化的,带有浓厚的“小众”色彩,而信息化无所不在的触角可以把“小众”的产品带到无数终端,使其大众化,从而拉动创意产业发展[6]。传媒网络正逐步成为创意产业信息交流的中枢,几乎所有创意产业的推介活动都离不开传媒网络参与。信息化使创意产业加大了地缘优势,创意产业及所包含的诸多产业构成了一个高相关度的产业族群,它塑造“注意力”的优势,通过传媒网络行业的产业链扩张发展了创意产业[7]。
(5)研究机构。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创意的碰撞、科学方法的推动、高新技术的支撑和数字文化的融会,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国内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成立了创意产业研究机构。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智力优势,目前,很多研究机构已专门组建了从事创意及相关研究活动的部门和单位。
创意产业集聚的保障要素主要包括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产业关联以及资源共享,这些将创意产业集群的相关要素整合在一起,使创意企业产品的生产、分销和利用实现最优化。
(1)空间集聚。创意产业的国际空间布局总体上体现出明显的区位特征,即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大城市不即不离,表现为既在中心城市,又不在城市中心[8]。大型公司依据自身的战略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发出去,承担这些业务的中小企业集聚周边,形成一条有核心的产业价值链。
(2)产业关联。创意产业集聚体现为创意企业与人才、资金、项目、交易及消费等产业和市场要素在一个区域里的相对集聚[9]。集聚首先是核心企业和核心要素的汇集,随后是关联业务企业和支撑要素的聚集,然后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创意主产业及其周边支持性产业若能良性互动发展,则必然促进整个集群竞争优势的获取。
(3)资源共享。创意产业中各类业务的开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城市和社会环境,创意产业的发展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同时对围绕人们基本生活服务的设施质量、方便度、舒适度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量同质或相关的创意企业集聚,必然会产生对资源和服务的共同需求。
创意产业的业态培育和创意情境的氛围营造是创意产业区建设的重点,创意萌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是创意的来源,创意产业就是将创造性思维变成创意产品,并最终进行市场交易而形成的一种产业形态,只有加强创新精神的培育,才能固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本质要素。
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发挥政府的引导、规划和宏观调控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政府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对区域资源禀赋状态进行分析。在制定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时, 应坚持“自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推进模式,根据经济整体发展目标来决定当地创意产业发展方向及定位;在制定具体的发展策略时,要深入调研、分析本地区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短板,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植政策。
对于集聚区中的创意企业来说,建立创意产业的信息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平台、企业信用平台、品牌及市场推广平台、知识产权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至关重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就是培养文化经纪人及引进中介机构,对创意产品进行展示、推广和中介,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集聚区应按照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以研发、设计创意为核心,吸收各类创意服务产业进入,整合设计、研发,到生产、加工,再到批发、零售等各环节的相关资源,打造完整的创意产业链。若创意企业能够在源头以及后续业务发展中共享集聚区提供的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则能更加高效、便利地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从而通过点燃创意“引信”,产生“爆发式”的经济效益[10]。
创意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虽然数量众多,但往往势单力薄,缺乏稳定性和大企业所能提供的科研实验条件。好的公共服务环境是中小创意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小企业要积极利用技术创新基金、信托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发放的专项基金谋求发展。政府也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在税收优惠和贷款上的政策性支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优化中小企业的融金环境,建立促进中小创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
发展创意产业需要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对创意人才的开发,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发现人才。可以通过设立专门创意人才中介、举办创意设计大赛等形式发掘创意人才;其次,培养人才。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鼓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高校设立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加强高校和创意企业的联系,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等;第三,引进和留住人才。要加快制定并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特别要加强对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多渠道、多方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创意产业集群崛起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需要各类要素的相互推进、共同作用。在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过程中,要辨识和深入研究集群要素的组成和特点,探寻要素关联方式和影响路径,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并整合各集群要素,畅通要素关联渠道,形成系统联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从政策层面推进创意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优势,促进创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发明.创意产业集群化导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4-15
[2]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6-30
[3]张京成,李岱松,刘利永.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20-128
[4]顾乃华,陈丰哲.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服务业竞争力:基于全球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1(1):39-43
[5]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8:119-124
[6]张京成,刘光宇.创意产业的特点及两种存在方式[J].北京社会科学,2007(4):3-8
[7]戴钰.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研究:以湖南地区为例[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2012
[8]罗娟.西安市创意产业及其集聚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10:17-24
[9]曾王进.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8):71-75
[10]潘维刚.文化创意产业迎应全球化的创新策略[D].长春:吉林大学文学院,2010: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