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新建
上海自贸区的机遇和风险
文/任新建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是自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中央交给上海的又一项重大历史使命,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的重大探索,是上海又一次重大功能制度层面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带来重要的战略机遇。
第一,扩大开放的战略机遇。2001年,中国加入WTO,全面纳入全球分工体系,从而开创了中国十多年的黄金发展期,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随着WTO多哈回合谈判长期停滞不前,WTO红利对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带动作用日趋减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摆脱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增长,正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BIT2012(美国双边投资协定2012范本)、TISA(服务贸易协定)等协定为范本,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远高于现有WTO规则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探索更为开放和自由的贸易制度、投资制度、金融制度、管理制度等,正是新形势下中国对接国际贸易投资最新规则趋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应对国际竞争、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自贸区有关制度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负面清单”制度。它将使我国的外资准入从“正面清单”审批直接过渡为“负面清单”模式,即“不列入即开放”的模式。这将彻底改变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给予外商投资企业更大的市场开放度和投资自由度。可以预期,大量的“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将瞄准这28平方公里的土地,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经营热潮。
第二,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险滩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继续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仍然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上海自贸区将试点推进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如外资管理体制、外汇管理制度、资本账户开放、海关管理体制等,同时也将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上海将承担起为我国新一轮改革探路的重任,改革经验的外溢效应,也将使上海及周边区域首先受益,并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可以预期,自贸区前瞻性的改革探索,将从放松管制、资金自由流动等层面,全面激发国内外投资者热情,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上海自贸区在保税区基础上成立,但又完全不同于保税区。在保税区,贸易、物流企业通常为享受保税政策主体。而在自贸区,其特殊的开放和自由政策,意味着对众多类型的企业都将产生莫大的吸引力。比如,各类金融机构,将充分享受自贸区内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各类投资公司,将受益于自贸区内的投资自由化政策;具有资金营运、财务管理、贸易流通等功能的总部型企业、大量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国内企业也将显著受益。此外,还有大批原来不在“正面清单”范围之内、但在自贸区“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企业,也将得到来中国投资经营的机会。
在关注各类战略机会的同时,同时对潜在的风险问题也不容忽视。自贸区建设是重大的改革开放战略,而这必然与风险伴随而生。风险主要体现在资本账户开放风险、利率市场化风险、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风险、人民币跨境流动风险、外汇管理风险、服务业扩大开放风险、审批权限放开风险等等。从国外自贸区发展的经验来看,只要充分做好区内和境内区外的风险隔离,风险是完全可以防范的。同时,自贸区作为一项试验性的但是长期的制度安排,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还包括工作层面的风险,如政策失误、措施冒进、协调不力、政策难以落实落地等,为此必须紧紧依托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各部委的指导、统筹,认真细致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与中央层面沟通协调,努力将自贸区建设成为符合我国改革开放战略需要、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符合上海新一轮发展需求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作者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管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