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西部大开发》,便为其耳目一新的装帧设计、版式内容所吸引,“做中国最具决策影响的综合期刊”的核心定位,更彰显刊物团队的大气魄、大决心。与《西部大开发》携手成长十三载,一路相伴,感触颇多。
她理念先进、指导实践,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决策导向为中心,通过《封面与专题》选取基层普遍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事件、人物、经验等,做立体化的专题报道,呈献给读者最新的政策法规;通过《决策与咨询》为县市级领导总结宣传具有区域性、方向性、创新性的工作指南;通过《县情与观察》直击西部瞩目的热点难点焦点,并对倾向性问题和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与思考。
她立意高远、见解深刻,对西部大地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通过《人物与访谈》倾情展现各行各业的人物风采;通过《雅风与品鉴》与读者分享古今中外灿若星河的人生“札记”;通过《西部大讲堂》提供包括管理、思维、学习、修养各个方面的领导艺术;通过《读者评刊》,使读者畅抒己见,从中获得思想与进步的启迪。
她设计精美、内容活泼,集纳丰富的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资讯,放眼域外、回眸史事、广闻博识;很多文章观点新颖,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环环相扣,做到引导而不训导,庄重而不呆板,通俗而不浅陋,深刻而不深奥,犀利而不尖刻,平和而不平淡,对不同层次的读者皆大有益助。
这样一份扎根西部、服务西部,积极为西部大开发鼓与呼的优质刊物,与新时代革命精神的传续有着天生的血脉渊源。记忆的历久弥新需要文字的追溯提醒,《西部大开发》负载了一种使命,携着一抹不应被忘却的红。
读者问题:
“临时工”何去何从?
近日,人社部就《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规定提出用工单位在辅助性岗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用工总量的10%。此规定一出,将对多负面新闻,饱受争议的“临时工”制度产生怎样的影响?“临时工”又将何去何从?
专家回答:
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管理学博士陈里:
“临时工”曾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别于长期固定工而言的一种用工形式,一般指企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的短期工人,也含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里的非在编人员。近年来,许多领域一出事,临时工就成了替罪羊,要用法律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和用工人员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明确其权利义务。与此同时,劳动行政部门要加大对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符合要求或者超比例配置的,要严格落实相应的处罚措施,决不能因为是职能部门而网开一面,否则将会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