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的进与退

2013-12-19 18:20:21
决策与信息 2013年6期
关键词:帝制清廷政治

马 勇

清帝退位一百年了,回望百年,中国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清朝到民国,再到共和国,如果用过去老话说,清朝已经是我们前朝的前朝了。然而,回望中国政治,我们过去百年的进步还很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所期待所奋斗的民主共和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中国的民主之路还充满着艰辛,还有许多不确定。

清亡的启示

在过去一百年,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大清帝国轰然坍塌。一个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庞大帝国,且正在进行全方位改革的帝国,为什么在一场军事哗变之后竟然如此脆弱,不堪一击,走进历史?

或以为清亡的教训在于其改革,以为清廷假如不改革,或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管制,或许还能硬撑若干年。然而历史无法假设,清廷在1895年之后走上政治变革道路,从“家天下”的立场说,一点都没有错;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家族人丁兴旺繁荣昌盛,大清国的主政者,不论是慈禧太后还是光绪帝,他们比任何人都更加爱惜大清国的未来,更期待大清皇位永固。政治改革对于清廷来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改革的目的如果套用今天的政治术语说,也就是“坚持和完善满洲贵族统治集团对大清国的领导”。这一点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问题在于,清廷的改革或许真的像革命党人当时就批评的那样,缺乏诚意,到了关键时刻掉链子,不明白所谓改革就是一场凤凰涅 ,就是浴火重生,就是权力的重新分享,就是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体制。因此,清廷统治者尽管在晚清最后十年做了大量工作,改官制,改法制,改革教育制度,构建近代社会管理体制,然而到了最后关键时刻,到了即将进入君主立宪的时候,一个皇族内阁将先前十几年的改革成果全部吞噬,一个王朝就这样结束了。

如果正面总结清廷失败的教训,绝对不是改革太多了、太激进了,而是改革不到位、不彻底。由此引发另外一个疑惑是,为什么清廷改革不彻底不到位?清廷既成体制是否像一些研究者所说,根本就不存在改革的可能性?“满洲党”对权力的垄断和贪婪,使这个特殊的利益集团不可能在关键点上有丝毫实质性的让步。二十年前的所谓“告别革命”说,不管出于怎样的善良目的,其实都像孙中山当年所说,是一个善良的农夫期待猪能够变得更温顺更善良,这显然是不可能。

大清国是通过暴力构建的帝国,这样的帝国无论怎样改革,都无法彻底变成一个良性的体制。一个特殊利益集团垄断权利和一切资源的帝国,其最理想出路就是和平退出,让人民拥有权力,重新建构属于人民的现代民族国家。这或许就是清之所以亡而不得不亡的根本原因。革命无法告别,革命与改良在历史上大概永远都是交替使用。

进与退

大清国当然不是革命党人只手推翻的,而是满洲贵族用自己的手将这个王朝掀翻的。终结帝制是中国历史的大进步,这既是对一百多年前法国大革命的回应,也是对几个世纪之前英国工业革命的回应,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重要节点。

一百年过去了,我们有资格有机会回溯这一百年的进与退了。实事求是地说,不论清帝退位后的中国怎样一度混乱,也不论在民主共和的道路上出现过多少次反复、多少次复辟,中国往前走的决心不变,方向不变,尽管有曲折有反复。

我们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已经大致构建了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框架。帝制时代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中国在未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问题,绝对不可能有任何人想到帝制复辟,想到用皇帝的威权与神圣的光环去重建中国社会。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是中国社会的进步。

然而,这种进步也不能太夸大。中国毕竟是一个具有两千年帝制传统的国家,从帝制到共和,也绝对不是选举共和国总统那么简单,更不是口头上说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就真的是国家的主人。中国的民主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型期,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过去一百年,中国的进步是显然的。中国确实已经摆脱先前家天下的束缚,人民确实逐步成为社会的主人。只是从全世界横向进行比较,中国的进步远远不够,中国只有彻底落实人民的权利,只有让人民自己当家做主,拥有选择公仆和罢免公仆的权力,就像马克思对巴黎公社所期待的那样,中国才能坦率地说真正走民主,真正走向了现代社会。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中国要是实现晚清以来几代中国人的信念,与世界同步,愿世界上各民族以平等身份待我。

变与不变

专制君主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一个现代国家正在构建中,一百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上是非常短暂的,但这一百年的变化绝对超出了中国历史上的两千年。

在这一百年,我们经历过清朝的最后统治,经历过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历过袁世凯和“北洋系”的十几年政治统治,也经历过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党国体制”,直至1949年,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转变,几十年的混乱、分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予以终结。

此后的六十多年也是几经反复一路坎坷,最初的十七年,党尽管犯有人民公社、“大跃进”等一系列头脑发热式的激进错误,确实给新建的共和国以毁灭性打击,其后果就是1960年前后人口大幅减少,非正常死亡大幅增加,这是中国历史的惨剧。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丧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然而,不幸的是,随后人为发动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不仅使中国的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而且使中国经济到了崩溃边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适时提出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将中国带到一个常态国家,经济发展繁荣,民生改善提升,也就短短三十年时间,中国已经从先前的贫困状态步入比较富强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这都是过去一百年不得了的成就,中国的面貌由此发生根本改观,一百年前的“东亚病夫”成为亚洲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一百年的变化是巨大的。一百年的失误、问题,当然有清廷、北洋、国民党、共产党的责任,一百年的成就,理所当然也有这些领导阶级和领导者的贡献。一百年后理性回溯中华民族走过的路,成就是主要的,问题其实也不少。变化固然天翻地覆日新月异,不变甚至某些方面的倒退也是事实。

早在一百多年前,清廷就曾郑重承诺要进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改革,然而到了最后清廷无法兑现立宪承诺,只好逊位只好交出政权。一百年前,孙中山也曾郑重承诺在经过军政、训政两个阶段后还权于民,实现宪政。只是孙中山在其一生并没有真正获得政权,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诺言。也是一百年前,袁世凯在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时庄严承诺遵守共和,然而为时不久,帝制自为,一生清誉毁于一旦。接替袁世凯的北洋系军人一次又一次地维护共和,挫败帝制阴谋,但是军人政治也使民国蒙受了巨大羞辱。1927年,蒋介石北伐成功,重建统一,也曾承诺还政于民,实现宪政,但是直至国民党兵败大陆,蒋介石的承诺都没有变成规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今天,我们依然还在改革的路上继续探索。未来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还政于民,依然是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中国只有政治有办法,其他方面才会有办法。而政治上的办法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让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拥有选择执政党执政者的权力。

猜你喜欢
帝制清廷政治
“七十老翁何所求”:洪宪帝制中的缪荃孙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青年与社会(2019年5期)2019-04-01 09:17:46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资治文摘(2017年6期)2017-10-09 01:24:51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艺术品鉴(2017年11期)2017-04-23 05:17:14
“走出帝制”:历史先声与在场记录——《民国政制史》导读
法律史评论(2016年0期)2016-11-08 01: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