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武 李晓琳
(王毅武,海南现代管理研究院院长、博导;李晓琳,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
2013年4月,又一个春天来了。
随着亚洲博鳌论坛的举行,海南再一次被推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又一次成为亚洲的聚焦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论坛发表主旨讲演并考察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大特区的健康发展作了若干重要指示。
总书记认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特别是,海南一定要保护好生态与环境。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一定要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对于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总书记指出,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把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用足用好。发展高水平旅游业,要抓硬件,更要抓软件,特别要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以优质服务赢得旅客的笑脸和称赞,赢得持久的人气和效益。
对于海南热带农业的发展,总书记认为,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是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好模式。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针对海南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整治“庸散懒贪奢”,总书记强调,建设国际旅游岛,干部是决定因素。要增强干部的工作本领,在实践中丰富阅历、磨砺意志,提高适应不同环境特别是艰苦环境、处理各种矛盾特别是复杂矛盾的能力。转变工作作风一定要持之以恒抓下去,做到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发现问题能有效解决,已解决问题不再反弹。
总书记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在带领渔民耕海致富的同时,要努力学习现代装备知识,提高作业能力,积极做好收集远洋信息、支援岛礁建设等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的讲话,平实贴切,言简意赅,尊重实际,指示到位,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与指导意义。
首先,要把握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客观环境与条件。海南20多年的发展,已经不是建省初期时的情况,一是海南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使其成为世界生态最好区域,是少有的发展国际旅游特别是冬季旅游的最佳目的地。现代社会,生态好是金不换的“贴身宝玉”,是海南800多万百姓的“铁饭碗”和“生命线”,也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独家“原生态资本”。二是全国唯一的热带省份,非常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是中国主要的热带作物产区,更是发展反季节瓜菜的低成本“天然大棚”与热带水果产地。海南发展“热带+海洋”旅游更具特色,对于内陆和寒冷地区而言,具有无可抗拒的魅力和吸引力。三是祖国的海洋大省,是发展海洋产业的理想之地。特别是我国南海的战略意义与地位日趋显现,海南作为祖国南海“守护神”与开发“最前线”的战略意义与地位也日趋被认同。四是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努力发挥经济大特区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试验田”作用,为海南经济社会的顺畅发展打造了良好平台。五是海南经济发展步入历史最佳时期,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海南发展具有岛屿经济的特征,仍是祖国欠发达地区,但正如总书记所说,“海南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是完全可能的。
其次,要优选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实现路径。奋斗目标与建设蓝图确定后,实现的路径与方式至关重要。依据总书记的指示:
1.攥紧国际旅游岛建这个“总抓手”。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与战略,因种种原因时有调整,但实践证明,2010年国务院关于《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正确的。所谓正确,就是该思路与战略符合海南的实际,适合海南的发展,切合百姓的愿望;所谓“总抓手”,就是海南民生与发展的出发点、突破点、着力点、落脚点集中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只要我们紧紧地把握住这个“总抓手”,海南的腾飞指日可待。
2.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应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文明是生态文明的要求。生态好、环境好越来越成为人类发展的本质追求,离开了生态文明人类将失去自己的一切。必须走好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高效集约、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时刻不能忘记这一具有长期性、方向性、总体性、根本性的经济发展战略,否则,海南经济发展就会打乱仗,再折腾,浪费时间,得不偿失。总书记要求海南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当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表率,是对海南大特区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对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关切与期望。
3.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有经济结构问题,也有发展模式问题,还有发展理念问题。就经济结构而言,关键是产业结构。海南的产业结构,历史、理论与实践开始聚焦为“一岛四业”:“一岛”,“国际旅游岛”;“四业”,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现代化热带农业、国际旅游业和现代教育业。特别是现代教育业的发展在海南大有前程。没有哪个国家不是“教育立国”,也没有哪个国家不把人才的培养看作重中之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腾飞,离开了生态不可以,离开了现代教育也不可以。就发展模式而言,粗放的、与环境不友好的、高碳高耗能的、不可持续的都不应当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方式与模式。就发展理念而言,生态文明与绿色崛起应当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词。生态文明与绿色崛起是新时期对于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优化形式,是指人们在追求与实现自身目的的同时,以客观与科学的态度对待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适应、改善和优化自然环境,不断消除人类活动过程中可能的以及已经发生的弊端与负面影响,建设科学、有序、良好的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和谐关系,尊重并强调人类活动的自觉性与自律性,主张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简约集约、良性循环。绿色崛起是指以生态与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以最小的成本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配置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异军突起的科学发展模式。这种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突出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是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实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生态文明是绿色崛起的宗旨与归宿,绿色崛起是生态文明的路径与规范。正如总书记所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没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与绿色崛起都只是空话。
4.认真转变工作作风。发展思路与战略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工作作风直接体现着干部的素质、能力、作为与效果。转变工作作风关乎到海南能否“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能否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能否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当表率。可以说,没有好的工作作风,就没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旅游天堂、幸福家园”。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过程中,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熟练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工作能力,都是转变工作作风的正能量。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成功,转变工作作风就要持之以恒抓下去。
5.落脚保障和改善民生。总书记生动而又深刻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海南建设成老百姓的幸福家园,必须有老乡们的赞成、努力与协同,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千方百计、实实在在地让老百姓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换言之,群众利益无小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乡”满意了,事业就成功了;“老乡”幸福了,国际旅游岛就建成了。
再次,要认识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战略意义。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战略意义,不仅是生态文明与绿色崛起的发展典范,还是南海开发与开放的前进基地,而且对于维护与保障国家核心利益具有重要战略与现实意义,是稳定未来的“亚洲地中海”的坚固桥头堡。所谓核心利益,是关乎生死存亡而难以妥协或退让的重大利益。就国家层面看,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关乎地区性稳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海南系南海明珠,生态文明与绿色崛起直接关乎我国在南海的国家主权、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即关乎国家核心利益的南海问题。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没有真理,只有实力;没有友谊,只有利益。弱国无外交,弱国无海防,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身处祖国南海前沿的海南岛居民深有体会。不能不关注的一个基本现实是:中国的南海很可能演变成为“亚洲地中海”。这种可能性告诉我们,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不仅只是海南经济与实力的增强,而且是中国国力的增强。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一天也不能耽误时间。海南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核心利益才有保障与出路。
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是一个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脱离实际。从实际出发,从现实起步,是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的必然。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务必夯实农业基础。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进程中,最艰巨、最繁重,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三农”问题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无论如何也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农民工问题则是“三农”问题的延伸或转化,因而也是“四农”问题。“四农”问题的迅速、稳妥、科学解决,不仅是顺畅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进步与繁荣。中国曾是一个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半封建半殖民地是旧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农民与土地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重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时期,面临的首先是亿万分散的小农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即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理论与实践都告诉我们,没有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亦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可能成为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因此,在农业发展方面,海南务必从实际出发,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海南经济大特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要认真把握房地产业适度发展。海南是我国住房市场化改革的“先行区”,但20世纪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也曾让海南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过较长时间的萧条期,海南房地产业在2007年左右得到恢复性发展。2009年下半年以来,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的利好消息促使房地产市场出现量价飙升的局面。在巨大的获利预期面前,大批岛外资金与购房者涌入海南,岛内房地产市场骤然升温,各项指标呈现井喷式增长。契合我国房地产过热的大背景,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业的过猛势头得到及时控制。短短两年多时间,海南房地产市场又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惊险历程,极大地影响了海南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国际旅游岛建设应当发展房产业,特别是旅游房地产,但不应当把国际旅游岛扭曲为养老岛、居住岛、移民岛、炒房岛。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还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业。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与发达可以离开教育,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业不是设在环境与生态相对较好的地方。海南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拉动”,不能没有“高科技支撑,软环境保障”,也不能没有现代教育业的发展。离开了文化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将失去重要支撑点。把现代教育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又好又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筑巢引凤”“借船出海”应当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思路与方式。无“巢”凤不来,无“船”难出海,“巢”与“船”都与现代教育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教育业的发展,不仅是教育本身的发展,而且可以推动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一个游客在海南旅游10天与一个大学生在海南读本科4年不可同日而语。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与高端研究项目来海南,对于把海南尽快建成经济与文化强省意义巨大。
[1]王毅武,陈首哲.论“一省两地”与“一省三地”[J].新东方,2008(4).
[2]王毅武,高盈盈.试论“一岛四业”[J].新东方,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