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里的得月楼

2013-12-18 02:02莫伦
城色in生活 2013年9期
关键词:姑苏

莫伦

李商隐有诗曰:“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写的便是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的姑苏美景。姑苏,古称平江,太湖之滨的江南古城,小桥流水人家,婉约清扬。向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在这人杰地灵的城区内,有座酒肆,典型的古韵小筑,粉墙黛瓦,名曰:得月楼。楼如其名,得月楼前先得月,沽酒庄下先沽酒。

这样一个古朴雅致的去处,早在400多年前就已经名声大噪。明嘉靖年间建成之时,戏曲作家张凤翼赠诗云:“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山公入座参差见,水调行歌断续听,隔岸飞花游骑拥,到门沽酒客船停,我来常作山公醉,一卧垆头未肯醒”。可以想象那时的得月楼显然已经盛极一时,蜚声吴中。可想而知,苏州城内的酒楼必然是淮扬菜的先驱,传承了苏帮菜点,色香味形,精益求精,成为得月楼的最大特色。

一个波渺柳依,日色微醺的午后,带着无限的向往驶向这古楼,遥遥相望,回廊绵长悠远,一步一景,密中有疏,疏中有密。桂殿兰宫在水面横卧。偶尔有飞鸟探身试水,水波氤氲,更是让人觉得心笙动摇,如痴如醉。在这紧凑的现代摩天楼宇之间,能有这样一个清新的存在,何止是周遭居民的福气,更是吴地乃至整个华夏的福气了。顷刻间已到楼前,朱漆的阁柱更显稳重质感,鎏金的大字豪迈爽朗,与这小家碧玉般水乡相得益彰,不禁伸手触摸,真实的触感直通心脏。抬头仰视,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仿佛看到了有雨的日子里,细细的水流从瓦间汩汩而下,打在食客举的古色古香的纸伞之上。进楼之后,为众人熟知的豪华宴会大厅、风貌各异的包厢和精致的苏州船菜船点、吴中第一宴等并不是人们前来的唯一目的。对得月楼的观摩之心战胜了领略美食的欲望,缓缓地移动着脚步,体会着步移景异的造楼手法,发现得月楼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特别巧妙的设计,他们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和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浓缩成这样一种微型景观,虚实交错间仿佛把人从真实世界中带入了无限的梦幻空间。

突然想起当年贪恋南园美色的乾隆皇帝,在七次游玩江南的时候不止一次来过这家得月楼,吃惯了宫廷盛宴的皇帝对这雅致的园林式建筑和淮扬菜品流连忘返。当年乾隆皇帝在得月楼用膳,因其味道极为鲜美,赐名“天下第一食府”。连皇帝都御驾屈身亲临这家酒楼,其他的朝廷官员、皇亲国戚、文人墨客,甚至江湖浪子都络绎不绝慕名前来。小小得月楼,容纳了许多天南地北的仰慕者。置身于此,仿佛看到了光阴流转中无数个食客进进出出的身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那些在姑苏城留下诗词的读书人——张继、李白、王昌龄、白居易、刘禹锡、柳三变……如果生活在明清年间,无疑定是这里的常客。嘉靖登基后的十几年,正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的暮年,这个地地道道的苏州吴中人,对姑苏的感情和认知绵远悠长。这位才子写过一首《姑苏杂咏》,诗中说:“小巷十家三酒店,豪门五日一尝新。”虽不知晓在唐伯虎的有生之年,得月楼是否建成,宁愿相信唐伯虎时常在雨雪前、新雨后,邀上祝枝山、文徵明等诸多好友,于这亭台楼阁之上吃着造型精美的花式苏菜,饮酒作画,弹琴赋诗。

缓步上楼,寻一僻静靠窗的位置坐下,有贴心的服务人员撑开窗户,窗外的怡人景色映入眼帘,这与楼前看到的又是别一番风味。远处碧水之上,青山依依,葱郁之中露出几点光滑的峭壁,碧水岸边,嫩芽初上,一派浅绿色的光景,清嫩欲滴。再看水面,青山树木倒映水中,跟随波纹轻轻摇曳,顾盼生姿,更显得灵动逼人。店主别出心裁地在窗棂之上挂着铜质的风铃,风起时,轻轻作响,让心在此沉淀……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想必就是这样场景的真实写照了。

坐定,一壶碧螺春,所谓“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来这太湖岸边,怎能不领略这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鲜爽清香。器皿被小心摆上桌,木茶盘、茶荷、茶匙、茶巾,免去点香的程序,洗涤一下原本就通透明亮的玻璃杯,注水七分满,而后将那银白隐翠、条索细长的茶叶置入杯中,茶叶在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翻飞,煞是好看。端起杯子,扑鼻一阵难得的清香,再看杯中,只见淡绿茶水中漂浮着一粒粒深碧的茶叶,便像一颗颗小珠,生满纤细绒毛。轻呷一口,只觉满嘴清香,舌底生津,回味无穷。此时从窗中望出去,水上烟波尽收眼底,仿佛置身远古,幻想自己成为一身才气的文人墨客,一身长袍,衣袂飘飘。

如今的得月楼在一长串名誉之后,早已举世闻名,名菜济济。它以苏帮特色菜肴见长,制作方法也颇具特色,以炖、煨、焐的制作手法为主。汤清而不寡,汁密而不腻,酥烂脱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成甜适中,老少皆宜,鲜美可口。传统名菜名点有蟹黄扒翅、松鼠桂鱼、碧螺虾仁、鸡火燕窝、囟巴肺汤、白汤鲫鱼、枣泥拉糕、五色小方糕、合子油酥、南圹鸡头等,特色鲜明,不胜枚举。

有人说,想吃地道的苏菜就必然要来得月楼。而那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得月楼名莱能将苏菜原汁原味、浓而不腻、淡而不薄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据服务员介绍,十多年来,得月楼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陆续推出一批批新鲜菜点。像是得月童鸡、西施玩月、蜜汁火方、蟾宫折桂等。也许是被这浪漫优雅的菜名所吸引,也许是想品尝得月楼里的新鲜菜色,于是点了得月童鸡、西施玩月、蟾宫折桂这三份菜,想一品为快。

等菜之余,拿起厚厚的菜谱观摩,对比着北方南方菜系的区别,发现《红楼梦》里宝玉吃的木樨香露竟然也是苏菜。也无怪吴楚之地频出才人,有如此佳肴日日相伴,在生计不愁,衣食满足下,有太多闲暇时间用于创作了。又一次魂回远古,来到吴王夫差或者隋炀帝宴饮的行船上,仿佛嗅到了芳香四溢的船点船菜,仿佛看到厨子刀勺声和跑堂吆喝声响成一片,仿佛听到了那娇柔无邪伴着琴瑟之音的吴女歌声。

从酣畅淋漓的自我陶醉之中清醒时,色泽枣红,香气扑鼻的得月童鸡已经摆在面前。周振鹤在《苏州风俗》中写道:“苏人食欲上之习惯,喜烂喜甜。无论荤素各物,其稍考究者,必用文火,慢慢使之烂若醍醐,故入口而化,不烦咀嚼……至于鸡肉、鸭肉之红烧者,例必以冰糖收汤,嗜甜之习,亦他处所不及。”可以说这段文字简要精到地概括了苏帮菜的两大特色:烂和甜,这也是得月童鸡的两大特色。

不一会儿,西施玩月和蟾宫折桂也上了桌。原来西施玩月是用苏州河鲜白鱼制成鱼丸,配以火腿丝,缀以绿叶,色彩鲜亮和谐,汤清味鲜。初上桌来,可见沸汤翻滚,鱼丸如明月晃动,好似一泓清波映明月;而这道蟾宫折桂形似蟾蜍卧穴,馅料鲜香软糯,鱼丝软嫩爽滑,色形味俱佳。“一轮明月挂碧空,丹桂飘香在云中,金蟾独自宫中坐,玉兔团围觅食果。”这道美味佳肴仿佛把人们带进美丽神秘的月宫故事之中。

三道菜别致至极,不仅颜色鲜美,闻起来也别有阵阵天然的清香。看着如此美食,任谁也不忍心下箸,只怕摧毁了它本来的形状,打破了厨师精心创造出的这份美。不由得想起《天龙八部》里,段誉在姑苏慕容家吃完为其准备的菜肴后的感叹:“有这般的山川,方有这般的人物。有了这般的人物,方有这般的聪明才智,做出这般清雅的菜肴来。”

吃完这完美一餐,外面已是华灯初上,惊叹于自己为何能在这得月楼里逗留半日有余。是它古朴的建筑文化之雅;是它浓重的江南园林之风;或是它清爽的苏州菜系之美。得月楼的招牌年深月久,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和大众口味的变化而消失,反而更加讨人欢心,慕名而来者趋之若鹜。得月楼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地标,城市化的元素并没能吞噬掉它最原始的东西,而恰恰是这种原汁原味使得月楼在创新至上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这般来说,得月楼找到了一个古今文化完美的契合点,它古朴又现代,柔弱又刚强,温润而久远。

猜你喜欢
姑苏
一城一心,原创歌曲《姑苏同行》致敬苏州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落笔成画,疗愈时光
自在苏州
“夜游姑苏”创新产品线路发布
“繁华姑苏”集市亮相观前
姑苏区发布2020年“主题奋斗年”计划
植根姑苏文化 创新育人载体
烟雨里的姑苏
姑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