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清谈亡国的历史警示

2013-12-18 12:53:51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8期
关键词:王衍石勒世事

以王衍为代表的西晋名士崇尚虚无,空谈名理,无心国事,终至亡国。

东汉后期,一些士人不满外戚宦官专权,他们或直言上书,或通过议论来形成舆论力量。这种品评之风被称为“清议”。司马氏以杀夺手段建立晋朝后,以高压手段镇压敢于抗争的士人。士人的“清议”之风,逐步变为热衷仕途、刻意培养所谓名气的“清谈”之风。口谈虚无,做官则照例署名、不担任何责任,成了士风官风。

清谈玄理误国害己

清谈误国的代表人物,首推王衍。王衍博学能文,才华出众,而且口才极佳。开始时,王衍好谈国事,说得头头是道。晋武帝因此以为他有治国之才,让他做辽东太守,去守卫边疆。当时正值辽东战事,他吓得赶紧推掉。从此,王衍缄口不论世事,只谈虚说玄。由于对老庄有很深的研究,王衍谈吐比他人都要深远,不久就声名鹊起,成为名士领袖。

王衍出身于显赫的琅琊王氏,很年轻就做到高位,先后担任过尚书仆射、尚书令、司空、司徒等要职。311年,西晋发生内乱,边境游牧民族乘机入侵,56岁的王衍被推举为大元帅。他极力推辞,不知道怎么办好,只能逃跑。可逃跑他似乎也不很在行,没多久就被石勒大兵追上。

石勒本是奴隶出身,对当朝第一名士王衍非常仰慕,待之以礼,向他请教西晋朝政内情。王衍陈述西晋发生祸乱及失败的根由,鞭辟入里,切中要害。石勒听得很投入,两人谈了很久。王衍借机替自己开脱,说自己从年轻时起就不参与世事,只想做点学问,迫不得已才出来做官,西晋的失误和自己没有关系,并劝石勒称帝。石勒勃然大怒:“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年轻时就出来做官,一直做到今天满头白发,怎么敢说不豫世事?败坏天下,正是君罪。”石勒念及王衍是大名士,不忍用刀子杀他,就让人将墙推倒,把他压死。

在被杀前,王衍沉痛地说:“我虽不如古人,但是如果不追求浮虚,努力为天下做事,绝不会弄到今天这个地步。”王衍的临终哀叹成了清谈误国的绝佳注释。

纵容家人贪赃聚敛

王衍虽口不言钱(“阿堵物”这一称呼即始于王衍),却纵容妻子贪赃聚敛。他的几个兄弟,王戎、王敦、王澄,都以名士自许,但一个个聚敛无度,富甲当世。

仅仅说能致富,还是小瞧他们了。他们兄弟几人在错综复杂的“八王之乱”中,周游于各方势力,一个个扶摇直上,王衍更是几乎担任过当时所有的重要职务。王衍很早就感觉天下将乱,积极为家族布置退路。他任命其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同时还派另一个族弟王导辅佐琅琊王司马睿出镇建邺。在他的布局下,在西晋灭亡后,琅琊王氏在江东开辟出“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确立了琅琊王氏头等门阀的地位。

实干者最可贵

在清谈之风的影响下,凡是放弃职责对公务漫不经心的人,都享有盛名。谁要认真做事,就会被嘲讽,被排斥。所幸始终还有一批认真干事的人。如王濛、刘惔与支道林结伴去找何充谈玄,何充却照旧处理公文。王濛问他:何必埋头不起?何充回答:“我不看公文,你们这些人靠什么生存?”还有桓温冒雪围猎,刘惔嘲笑他,桓温回答:“我不如此,你们哪有机会安坐清谈?”正是始终有这样一些名士努力做事,才让国家在危难中再起,在江东创立新的局面。

刘琨早年也是生活浮华放荡,好老庄之学,为“二十四友”之一,也曾参加过石崇的“金石雅集”。但是在国家大乱之后,看到满目疮痍、白骨横野的惨相,他醒悟了,与祖逖共同留下了“闻鸡起舞”的千古美谈。刘琨在左右强敌环伺的并州艰难地独撑,安抚流民,发展生产,竟在国家失去江北土地之后,在并州打出一片新的天地,虽然最终壮志未酬,却终于赢回了后人和历史的尊敬。文天祥诗云:“中原荡分崩,壮哉刘越石。连踪起幽并,只手扶晋室。”

西晋的清谈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最终还是害己害人。只有勇于面对,敢于承担,踏实做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利国利己。

猜你喜欢
王衍石勒世事
圆的东西堆不高
党员文摘(2024年4期)2024-03-08 07:51:53
阿堵物
无 题(1)
石勒:打架的小伙伴是个人才
百家讲坛(2019年23期)2019-05-29 08:12:42
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
何冀平 世事本是大戏一场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2:48
后赵皇帝石勒不计旧恨
文史月刊(2014年11期)2015-04-08 11:28:59
小聪明抵不过勇担当
政工学刊(2015年1期)2015-03-10 05:27:46
感谢你曾经的欺负
画说世事
讲刊(2013年7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