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君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0013)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经典代表作。“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出版起,它便遭到了英国批评界的同声谴责,他们认为“这本书是法国颓废派文学这个麻风怪物的产物,是一本有毒的书,充满了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臭气”,这和小说涉及同性恋主题有很大关系。然而不可否认,这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自问世来,评论家和学者给予了这本小说多角度的诠释和解读,如唯美主义、消费主义、心理学、艺术、生态学、文体学等。近年国内热衷用叙事学的方法解读文本,叙事学成为文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关于这本小说用叙事学的方法分析似乎还存在空白。
本论文试以经典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理论详细剖析这部小说,拟通过热奈特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不同来说明叙事时序、时距和频率在小说中的体现,从而为挖掘其精湛写作技巧提供更好的视角。
任何一个叙事性的作品,都是有场景的设定的,场景主要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或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情况。场景的主要作用是渲染主体的最大效果和作用,起支持作用。一般说来,场景就是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任何一部叙事作品叙事与时间密不可分,叙述在时间中展开,时间在叙述中经过,时间贯穿于故事人物,对人物以及整个故事的塑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叙事时间是构造一个故事最基本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先探讨叙事时间这个概念。
在实际的小说创作中,叙述持续不断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时间的处理往往都有精心的构思。他站在一定的高度在恰当的时间安排有利于情节发展的场景、人物形象、作者的价值观、悬念或高潮,这并不需要和整个故事发生的编年体顺序一一吻合。传统意义上讨论的“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故事时间又称被描写世界的时间、被叙述的时间、所指的时间、内在的时间等,指叙事性作品中一系列事件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时间。文本时间又名讲故事的时间、叙述时间、能指的时间、外在的时间等,指在叙述文本中呈现的时间状态,这种状态与故事中事件实际上发生的先后顺序可以不同,与事件实际上的长短距离也可以不同[1]187。由此可见,故事时间是一成不变的,是机械的,而文本时间是主观的,可以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自由延伸或压缩。叙事性作品大体上能保持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的一致性,但局部也存在很多“时间倒错”现象。
在《道连·格雷的画像》这部小说中,叙述者讲故事的顺序和故事本身的发展顺序大体是统一的,格雷矛盾、苦楚、挣扎的一生基本是按顺叙方式写成的,即:
画家正在画一幅道连·格雷的画像→道连在画家的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向画像许下心愿:美少年青春永葆,所有的岁月的沧桑和少年的罪恶则由画像来承担→玩弄了一位纯情的女演员的感情后,女孩自杀,此后画像上道连的样子开始发生邪恶的变化,他的心愿成真→道连更加放纵自己的欲望,画像一日日变得丑恶不堪,道连仍然青春永葆→18年后,道连出于对画家作品的憎恨和对自己丑恶灵魂厌恶,谋杀了画家→当年那位女演员的弟弟前来寻仇,被道连巧言欺骗,不久也死于意外→道连决定赎罪从善→道连举刀刺向画像,他离奇死去画像却年轻如初。
作者将道连离奇的人生遭遇以编年史式的方式,按时间顺序巧妙构思,一气呵成反而让读者一直保持阅读的兴趣。
保罗-利科在《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说过:“故事中事件的时间特点与叙事中的相应的特点并不协调,在时序方面,这些不协调可以笼统地称作时间倒错。”[2]这部小说从总体上具备“顺时”性质,在某些特定场合亦不乏“时间倒错”或“错时”现象,即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偏离或矛盾现象。时间倒错是作家一种重要的叙事话语和叙事策略,它主要有倒叙和预叙两种形式。
1.倒叙
倒叙,顾名思义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依据错时的幅度是处于第一叙述层之内还是该叙述层之外,可以分为“内在的错时”和“外在的错时”,或根据热奈特的观点分为“内部倒叙”和“外部倒叙”[3]。比如拿小说中第十章的一个段落为例:
他已经四年没有进这房间了——打从孩提时代把它当作游戏室,以及后来稍大时用它来作书房后,就没有进来过……他似乎觉得很可怕,这幅致命的画像就要藏在这个地方。在那些死寂的日子里,他哪里能想得到后来将要遇到的一切!(第十章,131页)这是一个典型的外部倒叙的手法运用,这些回忆性的倒叙能极大拓展小说的叙事空间,和当时的叙事时间构成极大落差:道连拾起纯洁无暇的青春岁月,时间一下回到数年以前,倒叙在此是对道连现今被亨利蛊惑堕落灵魂的一种讽刺,但也可窥测道连保留这个房间是不愿意将他丑恶的灵魂示众,他羞愧于此,这段的倒叙或许亦是作者王尔德借主人公对自身社会道德的反思。
2.预叙
热奈特指出预叙明显地较为罕见,至少在西方叙事文化传统中是这样……传统式虚构体中的叙述者必须装作是在讲故事的同时发现故事……预叙叙事源自史传,小说中颇多运用[4]。例如:
大凡相貌和才智出众的,都会在劫难逃,古往今来,这种劫数一直尾随着帝王们蹒跚的步履……哈里,你的地位和财富,我的头脑,虽然不怎么样——我的艺术,不管价值如何,还有道连·格雷漂亮的外貌——我们都得为上帝所赐予我们的付出代价,可怕的代价。 (第一章,第6页)这段话预设了道连和画家贝泽尔·霍尔沃德的最终的人生悲剧。王尔德在此营造出了一个无限遐想却心照不宣的氛围,整个段落让读者深信命运都是天注定,尤其对于才华横溢妙不可言的才子,生来即要经受坎坷磨砺。正如王尔德本人,他的美学、他的腐化奢华生活,以及他的人生观都遭到了铺天盖地犀利无情的抨击。
省略指文本时间停止而故事时间继续延续的情况。换言之,即在情节发展中整段时间不做任何叙述就跳过去,这种跳跃有时示以某种时间概念,有时不显示任何时间标志,读者只能从内容变化中感受时间的流动[1]206。
这部小说有多处省略现象。比如第十一章的开头:
道连·格雷有好几年不能摆脱那本书的影响。也许,更确切一点的说法是他自己从未争取从中摆脱出来。
这本书最初是在第十章结尾处提及的,亨利将这本书送给了格雷,至于这本书是何书,书里主人公是何品行,为什么道连如此沉迷此书,这本书是如何慢慢腐蚀他的灵魂的,一切都被作者省略了。此刻此处时间是停止的。
叙事性作品的基本形态乃是概要和场景交替出现。通过不同场景的描写,比如对话描写,读者可以从对话中清晰了解角色间的情节安排,既不使读者由于速度过快而过度疲劳,又不使他们由于速度过慢而厌烦。王尔德尤善于场景描写,毋庸置疑对话是他最拿手的。在这部小说中,亨利勋爵便是代表人物,整部小说充斥着他的妙言警句。如:
可别这么说,我亲爱的巴兹尔。你好像忘了我已经成家了,婚姻的一大魅力,在于瞒骗成了夫妻生活的绝对必须。 (第一章)
干脆就别结婚,道连。男人结婚是因为疲惫,女人结婚是因为好奇,结果双方都大失所望。(第四章)
另外一个场景描写的体现便是环境的描写,如在描述道连杀死霍尔沃德的过程,王尔德把这个场景塑造得无比诡异紧张恐惧:
他慢慢地向这把刀走去,经过霍尔华德身边。一到他身后便一把抓过了刀……要不是颈部血淋淋锯齿状的撕裂,桌上一摊黑色的凝血慢慢地在扩大,你准以为这人睡着了。 (第十三章)
1.概要
相对而言,王尔德甚少使用概要,除非一些实无必要琐碎拖沓的场景描写,用剪短精炼的文字取而代之。比如第三章中:
他是一个性情随和,举止有些粗俗的老单身汉……也只有英国才能造就这样的人物,而他总是说这个国家快要完蛋了。他的信条已经过时,却自有一大套为自己偏见辩护的理由。
王尔德仅用一个段落便诠释了福默勋爵的职业、日常生活、收支情况、政治立场。此刻故事时间比文本时间要长很多。
2.停顿
王尔德常把停顿运用在一些静态环境的描写,如肖像的描写,场景和环境的描写。在这种情况下,故事停滞不前,停留在某个特定时间,而叙述还在继续,也就是说文本时间还在继续,因此文本时间此刻要比故事时间长很多。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也随处可见,如:
风摇落了树上的一些花朵。沉甸甸、星儿一般的紫丁香花簇,在令人倦怠的空气中摆动着。一只蚱蜢开始在墙边呜叫,一个瘦长的蜻蜓,由薄纱似的棕色羽翼承载着,飘然而过,像一根蓝色的丝线。亨利勋爵仿佛听得见霍尔华德的心在跳动,不知道下文如何。
这是一段场景描写,与故事的进展并无太大关系,可是却巧妙反应出了几个人物的心理变化。
叙述中常有重复,重复现象遍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饮食起居,日出日落,任何叙事都可以一次讲述发生过一次的事,也可以N次讲述发生过N次的事,或者N次讲述发生过一次的事,一次讲述发生过的N次事。比如这部小说多次重复道连的美,又如第二章的两个句子“道连·格雷走上画台,一副希腊年轻殉道者的样子”,“我相信,世界将沉浸于新的喜悦之中,于是我们会忘掉中世纪时代的一切弊病,回到希腊的理想中去——也许是一种比希腊的理想更好、更丰富的东西。”作者几次提及希腊文化,或许想借希腊的繁荣盛世来此抨击社会,文化以及文学存在的种种问题。
对叙述时间安排和叙述节奏做了简要的分析后不难看出这些叙事技巧对这部作品的影响之大。小说场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对话中的每一个片断,以及书中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合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叙述者如何重新安排时间是叙事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时间的重新安排,使之成为影片中的叙事时间,是叙事存在的基础。而真正的有节奏的杰作,常常就是在这样不为你所思考的过程中实现的。重要的情节就要慢节奏,让读者慢慢读,可以细细品味,然后产生代入感。反之,次要的情节需要快节奏,甚至于一笔带过,让读者可以大概了解,然后产生一种代入辅助感。正是王尔德对这些技巧的驾轻就熟使这部争议如此之大的作品能流行至今。
[1]梁工.圣经叙事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保罗-利科.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M].王文融,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145.
[3]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40.
[4]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