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淞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合肥 230011)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平均每年有上千万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工作或变为城市户口,参加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社会经济建设。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化率显著提高,2012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7.12亿,城镇化率由30多年前的20%左右达到了52.57%,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在此过程中,我国经济创造出GDP增幅平均10%左右的骄人业绩,城镇化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一是中国的城镇化,二是美国的高科技。他认为,城镇化主要是创造需求,在扩大内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镇化创造出巨大消费需求,给流通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城镇的诞生、繁荣和衰落都与流通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城镇化建设必然对流通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流通业的发展必须要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健康发展的流通业必将对城镇化质量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城镇化质量,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特指城镇化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协调程度和推进效率。我们可以从人口就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城镇化质量进行考量。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流通业,与这些方面关系密切。流通业状况影响着城镇化质量,本文对流通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着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1.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屡禁不止。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假药品、伪劣食品,食品变成“蚀品”,药品不能治病反而“致病”,一些无良商家进行虚假宣传、价格欺诈、非法买卖。这些现象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健康、生命安全,腐蚀社会道德,制约着“人的城镇化”的发展。
2.商业设施建设规划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一是重复建设,结构趋同,一些城市大型超市、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过度发展,过于集中,且定位趋同,这导致直接的、过度的竞争以及资源的浪费;二是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又鼓励在农村大力发展商业设施,这一方面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这些商业设施本身也会成为一种浪费。这不符合新型城镇化的集约、低碳、节约等理念。
3.传统业态组织形式落后、规范度低、单体经营多、规模小。在一些城镇,尤其是一些小城镇,传统夫妻店、杂货店仍随处可见,缺乏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规范连锁经营的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
4.各类批发市场中鱼龙混杂。批发市场的准入限制过低,目前,以小商贩为主体的批发市场已经出现相对过剩的现象,而缺少适应市场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批发商,这必然对批发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也必然不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5.缺乏专业人才。人才是“人的城镇化”的核心力量。批发零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尤其缺乏高层次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等人才,这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
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2005年以来中国物流总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居高不下,而西方发达国家同类指标是8%到10%。物流成本高,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增加了城镇化建设成本。
物流业的发展滞后于城镇化。中小城镇问题突出: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成熟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设备落后,大多使用敞蓬卡车进行运输,缺少冷藏、冷冻等专用设备;物流技术水平不高;缺乏物流专业人才。在一些小城镇问题尤为严重,物流组织严重缺乏,据笔者了解,在重庆的某新兴小城镇,其中顺丰、申通、圆通等快递业务均由同一个个体经营户代理。物流业发展滞后,就会限制产业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严重影响城镇化的质量提升。
1.餐饮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餐饮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水污染,如果将餐饮废水直接排入江河,很容易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二是大气污染,餐饮企业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油烟,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害致癌物质;三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包括餐饮垃圾及丢弃的一次性餐具,这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且对回收困难、不易降解废物的焚烧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四是噪声污染,主要包括厨房中大功率炊事设备所产生的噪声、空调机噪声及人们的嘈杂声。
2.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堪忧。化学污染的食品原材、感染传染病的动物原材、食品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转基因食品的不确定性等,都是餐饮业食品安全的问题所在。
3.餐饮业浪费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制造的食物中有三分之一(相当于13亿吨)被浪费掉。食物浪费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餐饮业食物浪费问题严重,这种浪费不仅表现在生产这些餐饮食物所付出的生物资源、能源、环境代价,也表现在餐饮食物在储藏、运输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环境代价。另外,更值得焦虑的是,浪费食物的去向对环境、健康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如地沟油事件。
4.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就业市场,他们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餐饮业的青睐。但这些人员往往欠缺知识文化,综合素质偏低。在餐饮服务员中,大部分都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餐饮业表现出的铺张浪费、不文明、不卫生、不安全等恶劣现象,不符合我们所倡导的建设“节约型、低碳节能型、生态文明型”的新型城镇化的主导思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看钱办事、量力而行”、“节俭为荣、浪费为耻”等中国传统的消费理念正在发生嬗变,一些奢侈、浪费的消费行为出现并愈来愈严重,污染着社会风气,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整个社会的道德。
一些人开始注重享乐,逢消费必讲品牌,追求消费的高档化、名牌化,不求实际。消费主义在一些人群中蔓延并不断扩散,富人新贵们财大气粗大肆购买奢侈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一些实力尚不济的年轻人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购买名牌服饰、名牌箱包,特别是有些城市青年群体,崇尚消费主义、信仰提前消费,沦为月光族、卡奴。甚至出现有人为消费高档手机,不惜身体毅然卖出一个肾脏的极端现象。
中国公民的储蓄率一直偏高,但目前,“储蓄先行”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开始践行超前消费,很多人通过信贷进行消费,随着个人消费信贷规模的急剧扩大,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北上广等大城市居民已经悄然成为高负债一族。
笔者并不是认为超前消费、信贷消费等消费观念及消费形式不对,只是它们是一把双刃剑,必须予以理性认识、科学对待,不要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以免其成为包袱、负担,影响生活。国家需要人民的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消费主义、高负债、高压力不在城镇化内涵之中,且与城镇化质量背道而驰。
1.各方应加强对流通领域的监督。政府加紧完善流通领域监督管理法规政策,建立健全流通领域监管机制,相关机构改进商品检测机制及技术,相关部门严格执法,企业提高道德责任感,开展道德经营,消费者提升质量意识、维权意识,行业团体、媒体、社会舆论共同监督。
2.科学规划商业设施。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业绩的需要以及企业发展的冲动都将促使流通行业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张。而作为政府必须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2003)、《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2004)、《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2006)等相关条例对商业设施进行规划,限制大型商业设施的数量以及商业设施总量,控制商业网点布局,防止企业的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3.发展现代化的新型业态,培育规范化的大型流通企业。流通企业需要向规范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组织化水平,政府积极地、有规划地培育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的大型零售商、批发商、代理商等大型流通企业。在中小城镇,需要对夫妻店、杂货店等落后业态进行改造,推进发展便利店、超级市场、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重点发展连锁经营。另外,还需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供应链管理。
4.规范批发市场,积极培养大型批发商。政府对批发市场的准入进行规范,并且积极发掘、引导那些掌握着丰富渠道资源、具备发展成为大批发商基础有利条件的批发企业向大型的批发商转变。
5.加强流通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兴业的保障,社会各方共同贡献力量,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共同培养多层次、多领域的流通专业人才。
更新物流观念,在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物流、供应链物流等先进物流观念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包括交通运输系统、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储设施、通信网络、包装与搬运等设备等;二是加强软件建设,推广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三是各方共同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物流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物流软硬件建设的超前性。
1.大力防治餐饮业的环境污染。对餐饮业的环境污染进行防治,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对餐饮企业进行合理布局;严抓餐饮行业环保审批工作;加强监督管理,定期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取证、监测,及时依法公正处理。还需要餐饮行业及企业积极创新餐饮相关工艺,探索环保新技术,研发环保新设备,使用清洁能源,建设餐饮业污染治理设施。
2.多方努力防治餐饮业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防治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需要政府、消费者、社会公众团体、经营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强食品安全卫生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完善安全卫生监控体系、提升监测技术、明确监管责任主体;经营者必须严于自律,提升安全卫生意识及水平,进行道德经营;消费者必须提升安全卫生意识和维权意识,与媒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公众团体扮演好监督角色。
3.多措施杜绝餐饮浪费。作为消费者,要摒弃“讲面子、讲排场”的错误观念,按需点菜,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作为餐饮企业,一方面,要做好适量消费宣传,为顾客做好点菜指导、剩菜打包工作,与消费者一道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另一方面进行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从产业链的角度,可做好餐饮垃圾的循环利用,比如用餐饮垃圾作为原料进行精细加工生产饲料、将合法合理回收的餐饮废油加工作为工业原料等。
4.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餐饮企业的管理者们,尤其是中小饭店的老板们,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升素质,学习管理知识,正确对待员工、尊重员工,不能因为他们文化水平低,就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给他们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随意对待、随意拖欠工资等,要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社会需要规范对餐饮服务员资格的认证,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该规范化,优先考虑通过餐饮服务员资格认证的应聘人员,或选聘受过专门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对于在职的员工,需要邀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或社会培训机构培训师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整体服务水平。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笔者这里所提到的消费文化,主要是指消费理念及消费行为。
1.政府要倡导适度消费、科学消费。中华民族从来都以“勤俭节约”为美德,国家历来倡导节约,目前党中央提出号召“拒绝浪费、厉行节约”。全国人民应当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摈弃消费主义,杜绝铺张浪费,坚持科学、适度、健康、文明消费。
2.媒体机构进行社会舆论引导。当今社会,人们的衣食住行、求知娱乐样样都离不开媒体,媒体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要素。媒体机构要加强责任感、使命感,履行好传播和引导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在消费领域中,要引导舆论朝着抑制消费主义、抑制奢侈浪费、弘扬勤俭节约消费的方向前进,引导社会的科学消费文化。
3.高影响力群体的消费行为需要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明星偶像、富人名流们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巨大,他们各方面的消费对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起到引导作用。由于身份、地位、经济实力各方面的优势,这些高影响力群体的消费大多与高档、奢侈甚至穷奢极欲联系在一起。社会亟需的是,这些高影响力群体需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加强自身的修养,为公众做好示范,从而对科学消费文化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4.流通企业的营销引导。马克思认为流通对实现消费有决定性作用,流通是消费实现的必要前提。不难理解,一方面,流通对消费起到制约作用,而另一方面,流通对消费又具有引导作用。基于此,流通企业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在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兼顾社会效益、消费者效益及经济效益,开展绿色营销、道德营销,引导节约消费、合理消费。
总之,城镇化是我国“新四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制定的重大战略性决策。城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全方位的影响,其中流通业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解决好流通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必将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1]肖锦.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0(22).
[2]乔忠,金逸民,王敬华.大力发展小城镇现代流通业[J].小城镇建设,2003(5).
[3]李飞.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八大矛盾及解决思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26(1).
[4]上创利,赵德海.中国批发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J].商业研究,2005(18).
[5]吕佳.黑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8,31(7).
[6]王选庆.加快商贸物流发展促进流通业转型升级[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
[7]于干千.中国餐饮业循环经济实现模式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6(1).
[8]芦春燕.当前餐饮业须引起重视的安全卫生问题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
[9]朱捍华,季瑞国.试论中国当代消费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态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