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浅谈敦煌大漠写生创作

2013-12-18 03:25张明惠江苏苏美达集团江苏南京210018
大众文艺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漠创作

张明惠 (江苏苏美达集团 江苏南京 210018)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当双脚走出宽体客机踏上敦煌的土地,扑面而来的是被太阳晒过泥沙的味道,放眼四周双目被夕阳照得金灿灿的沙丘和苍茫浊厚的长云所吞噬。层峦叠嶂天地一色,久居平原的我震撼、惊喜。以前在丁方老师的著作里看到写土地的力量、民族的气质和力量,但没有切身体会,而今终于感觉到了它的大气磅礴、深邃苍凉而又神秘!

身在戈壁走,用手、用身触摸沙地、戈壁,这里的山体不是岩石而是由像沙子但是又很坚硬的物质堆积而成。古老的民族本身就有神秘性,敦煌位于大漠深处,就更加充满深不可测的神秘,昏暗洞窟内那一尊尊庄严、肃穆的大佛与菩萨像,则让人倍感宗教的神圣。

这里的颜色很美,红得、黄的,犹如被炼出来一般,铺天盖地一望无际、大气磅礴,热情而又奔放,很能代表我们炎黄子孙的博大胸怀和深厚情感。在这大漠里行走逐渐被沙漠包围、融化、感触!我被这种大美陶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人也很淳朴,没有城市的喧闹和繁华,没有城市人忙碌匆匆的压力,人与人之间是单纯的,没有尔虞我诈。他们有着和土地一样的淳朴情怀。天地将美赐给人类,让美与人类结伴而行。让人进入一个美的境界,从而产生强烈表现美的欲望。

对大漠的亲身体会和感触激发我的创作欲望。我想用笔墨来抒发内心的情素,表现这种大气磅礴的精神、博大的胸怀和浑厚的情感。记得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左庄伟说过这样的话,画的美,不在于艳丽的色彩也不在于材料的高贵,就像诗之美不在于词藻的华丽一样。我要用我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大漠的苍茫、大漠的精神、大漠的美、大漠的质感、大漠的灵魂、以及它的人文精神,从精神气势到表现形式的创作。

翻阅中国绘画史,“南宗”“北宗”的山水画大师笔下描绘的大都是名山大川,幽景胜地,而贫瘠荒凉的西部地区从未激起过历代画家们的表现热情,更谈不上有什么留下来可以借鉴的表现技法。那是因为一个世纪前中国南方和中原的画家们,都罕有机会远赴连绵着大山与高原的中国西部。

西部山水虽然没有传统,但仍可以从传统中找到对应和印证的色彩。深入山川写生,任何人都可以“处境生情”,睹物兴怀,这种大气象、大境界的、大美的画从技法到意境都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气象是个抽象的概念,但也是一种直觉感受。它与气韵、气势、气派、气息、气机都有联系,但不完全是一回事。中国文化就哲学思想来说,认为“气为万物之母”是本源本质,世上万事万物都由它衍生变化的。所以画就要画出万物的生气、强调气得表现,甚至画一根不具象的线条也要“气机贯通”、笔断意连。比如画人物,我们可以在儿童身上发现稚气,老人身上感受老气。画山水亦然。研究中发现周韶华、周尊圣、贾又福、蒋志鑫、吴冠中等几位画家都做到了。

大西北的风光不管是黄土大地还一望无际的大漠本来就很纯朴,我的作品需要的正是这种气质,重点要把大漠与这个淳朴的质感和品位统一起来。因此作品色彩基调定位在灰调子上。灰不是死,是把寂静的、空旷的、浩瀚的,无边的沙漠在灰色的调子中表现的活起来。让观者看到画作就能感受到大漠的气息,这就需要用相应的材料和表现方法了。

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不可重复的有生命意味的形式创造。艺术创作,是一个由构思、构图到创作的过程。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由认识生活到表现生活、表现自我个性的过程。创作的过程就是表现心性的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最终创作出典型的艺术形象,表达出对象的形神。黄宾虹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取舍由人,取舍不由人”,告诉我们道理就是要懂得取舍,如何处理主管和客观,再现和表现,写实和写意问题。要非常尊重我要画的对象所给的感受,画不同的地方就用不同的方法。艺术创作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运用艺术的构思、构图、夸张、取舍、笔墨等方法,塑造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最终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面对一张宣纸脑子里呈现的都是大漠场景的再现,坐在客车里放眼茫茫的大漠偶尔一片红的绿的骆驼刺、几只骆驼、几只羚羊、斑驳的寺庙……激情四溢,想表现的东西太多,而写意画像书法一样不能打底稿,必须放笔直取、胸有成竹,我的写意沙漠系列主要是表现在寂静空旷沙漠中的生命力、人的精神和信仰。让阅者想象生命背后的艰辛。大漠创作我用的墨是宿墨,宿墨一般人之所忌,因为宿墨为隔夜之墨,又称埃墨,用了容易发灰,发脏,但黄宾虹独善用之,却能出奇制胜。造成意外的效果。今天我也用,不过我是学聂危谷先生用丙烯调蘸调好的深淡不同的宿墨再加以金银粉。危谷先生说过,宿墨不能重画,重了就焦而不透,染色尽量二次创作不要平涂,花青要加墨否则会轻浮。

图1-1 张明惠《晴峦晓烟》46x68cm纸本2012年作

图1-2 张明惠《圣地之夜》46x68cm纸本2012年作

至于有的学者不赞同中国画用丙烯,笔者认为只要能表现出心里要表现的效果用也无妨,“凡笔墨不能表达者,必另选工具、另觅材料、另创技法、另辟蹊径,是谓“是皆智得之也”,吴冠中先生一向是不择手段的大胆改革了传统水墨画的艺术图式为了达到特殊的审美效果,不管是继承是发展感觉好就用,任其自然而为之。表现大漠特有的质感除了用笔还有材料有关系,我尝试用中国画颜料加一点丙烯金粉来用,画面感觉就有沙质感觉。刚劲的风格用笔爽利挺拔,线画质感有钢铁金石感觉。齐白石的画风是刚柔并济,但柔多余刚。前辈认为线性来自笔性,笔性来自心性,画为心印。

创作时候在心里先经营好位置,画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画法由心而生,因景而变,法无定法,无法而法。用笔肯定,用笔要快,笔笔到。笔笔相生、任性逍遥。因为水多不可能画的慢,慢了水就会跑,从而破坏画面。这就要求把握很准不可能给你停顿考虑用笔,这需要在创作前就要经营好位置,做到落笔心中有数,方可出手落落大方做到不慌不乱。快,才可能把你对大漠的激情、体会、感悟一股脑的发泄出来。才能符合大气磅礴的大漠气势与画面气氛保持一致。

可是控制水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刘海粟说过,用笔难,用墨亦难,用水更难。我初次创作的时候也遇到这个难题,落笔时还感觉不错,可是等一会画面就化作一堆烂泥了,不见笔触,明明一笔一笔画上去的,结果成了一堆。水分过多也会造成负面效果漫延事情。所以始用此法往往是废纸一堆。

想让自己的画面格调高一点,就要舍弃很多色彩,周尊胜的红色山川颜色基本统一在红色的大调子里,但总感觉机械重复部分太多,周韶华的作品格调很好总觉得空旷中缺少点细致,贾又福的画颜色很漂亮精细地方也很精彩,但整体感觉画面很软。当然我只是从借鉴的角度去吸收,所以我的画我尽量去避免这些不足。初次尝试经验不足在画的过程中还需要继续摸索前进。心里要表现的和实际出来的效果总是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我把画面基调定在灰调子上,所以弄不好有时就会脏和单一,在用笔的时候就要求很高,笔笔要有变化,让画面气氛活跃。国画创作里面注意的事项太多:立意、取势宾主关系虚实、疏密、轻重的处理透视与光暗等等。因为我是表现大漠的,立意、主题都已经明确,但是大漠空旷颜色单一,如何用图式语言表达中布局留白、虚实相称、取景造型、笔墨用法都很讲究。

画,源于心灵,用心则动情,动情则有灵气,灵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来自生活、来自自然。面对大自然有了抒发灵感和欲望才能有激情去表现。对大漠的感悟我有表现的冲动欲望,心中有景,心中有境,那看似无生命之地其实充满生机和希望。作画需要激情和灵感。想法产生往往就产生在景物最初接触的一瞬间,光有这个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精心思索、分析、归纳、取舍,有意识的把情思与物象结合,如果对被描写的对象没有什么感情,甚至不感兴趣,不会激起创作冲动和产生灵感呢。是不可能的。

艺术的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入怀,水入心,物我合一。大漠虽然气势宏大,可是表面看来寂静、茫茫无边,如果没有好的节奏和韵律就会死板。这些在我的作品中都能体现。毕加索说过,艺术没有发展,只有变化。目前根据写生体会尝试创作,还未成熟,在颜色上为了达到高雅而显得单一,等绘画语言成熟了还要在颜色上下功夫,多画多想多研究。完成我在山水画中追求的清而厚、简而丰的格局。寻找自己风格面貌的同时还需做到两点:

首先要多临摹古人,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家应该学习的传统。通过临摹加深对传统的理解,以提高表现技法。学习传统目的是吸收传统精华化为自己的营养。打进传统再走出来。

其次还需要多练习书法,把书法的笔意用到画上。目前我在作画的时候虽笔笔用力,但那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没有力透纸背,黄土地张显的是淳朴的西北人的力量,我没有把那种力量运用到线条上,导致画面气质效果不理想。

绘画史是内外双修的事情,我相信这是一条艰辛的探索之路,非一朝一夕之功可就

敦煌写生是结束了,留给我的是启示和无穷的回味。人生中能遇到多少次对自己收益很大的启示?仅一次敦煌之旅已经让我在绘画中茅塞顿开、感悟至深了。忽然明白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意思了,首先明确强调了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从事大量的艰苦、深入的艺术实践,全面了解他所表现的对象多个方面的形态。在绘画实践上充分强调对所表现客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是中国绘画的一贯传统。我更认为它不仅仅有走出去到大自然中的意思更有要不断创新的要求在里面,南京艺术学院张友宪教授说过,在艺术探索中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的画会形式化、程式化而没有发展,他只想不断探索突破自己眼前的水平。我思索,有这种想法默默无闻不断超越自己进步的画家有几个?敦煌只是我一个起点,是给我艺术创作提供充满艰辛而伟丽道路的方向。

注释:

1.2012年第二期《中国书画》第71页

2.《中国山水画新技法》天津杨柳青画社 前言文章 2011年1月第一版.

[1]薄松年《中国美术史的教程》山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2]胡同庆 《品味敦煌》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年7月第一版

[3]丁 方 《为晨曦而流浪的大地》 凤凰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4]聂危谷 《艺道宏伟》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年11月第一版

[5]《中国书画》2012.第三、四、五期

[6]《中国山水画新技法》天津杨柳青画社2011年1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大漠创作
Jazz
远眺月牙泉
万里阳光映大漠
大漠落日
消闲(创作谈)
大漠追凶
创作失败
大漠·太阳·生命郭新作品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