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朝冠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育深化发展的内部机制,没有高质量的教研,教学便不可能发生质变的飞跃。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学校应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多维互动的学科研讨、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逐步形成了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注重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反思总结能力
1.1“反思”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反思,即: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要具有前瞻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要求及时、主动;教学后的反思,要有批判性,能使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反思水平,成为反思型教师。教学要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行为、反思教学策略、反思教学效果等方面,加强教学实践的剖析,上升自身的理论高度。
1.2反思应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制约教师发展的,不仅仅是陈旧的观念,也不仅是错误的方法,而是强大的习惯。习惯是强大的,会自发的引导人的感觉、观念与行动,阻碍了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突破习惯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坚持反思,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要鼓励教师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能力。时代呼唤反思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提升。
2.实施全程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
本学期我们学校每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为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我们学校就“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怎样上高质量的好课?”等问题作为研究课题,要解决全程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而教学研究课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途径。因此,在实施全程合作式课堂教学研究,以级部为单位组织教学研讨课,在专题的研究、有对教学手段的探究、有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有青年教师的多媒体课件的评优课。突出教研组的“全程合作式”,即:共同在课前设计、课堂展示、课后总结;通过不断探讨、实践、反思,对什么是高质量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在此过程中,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增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共同提升教学理念。
我们学校的每人一堂课从各个层面展开,即:开学伊始先由各自教研组的各级骨干教师结合自己对新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以及结合暑假参加各级培训学习收获出展示课;其次由师徒结合聆听骨干老师展示课的收获、及所发现的问题共同讨论研究出学习课。学校通过开展以上三个层面课,发挥每个教研组的教学特色,也初步形成了学科教师自身的教学特色。
3.校本教研与老师专业化发展融为一体
3.1加强常规管理,真正落实“五有三保证”。我校坚持向管理要效益,校本教研做到了“五有”,参加教研活动有问题、困惑、疑难;有教研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课题研究;有教研制度。“三保证”即时间有保证、人员有保证、实效有保证。针对课改中遇到的困惑,学校每学期推出一届“校本教研月”,每月推出一项教研专题,以年级和学科为依据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3.2拓宽研讨渠道,丰富研讨内容。开展多种活动,拓宽了校本教研的渠道,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容,创新了教研活动的载体,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加大了教师对现代信息量的掌握。
3.3狠抓课堂教学,体现教研成效。教学研究的加强与深入,带来了教学方法的革新与优化。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校本教研,获取了大量信息,解决了教学上的困惑、问题,逐步体会了新课程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体现、完善新理念。
3.4加强教学反思,明确发展思路。教学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也是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我校坚持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反思教学行为、反思教学策略、反思学习过程等多方面,组织教师撰写反思案例,进行教学实践的剖析,上升教师的理论高度,难证“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在教师中开展了“案例与反思”互动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围绕“最满意的一堂课”、“一堂失败的课”,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反思,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寻求教学新策略。教师人人建立反思札记,把自己的成功、遗憾、困惑及时记下来,留在那些“一闪即逝”的智慧火花。
有辛勤的耕耘,就有丰厚的收获。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管理改革,我们学校的老师经过不断的洗礼和锤炼,不仅成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研究型教师。伴着新课改强劲的东风,我们学校的全体老师,必将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