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彬长矿区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初探

2013-12-13 10:05王亚峰赵晓光
水土保持通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土壤侵蚀泥石流黄土

张 勇,王亚峰,赵晓光

(1.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710054;2.陕西省水利厅,陕西 西安710004;3.咸阳市水利局,陕西 咸阳712000)

陕西省地域南北狭长,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极易诱发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全省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年降水量400~1 200mm,且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这些条件使得陕西生态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水土流失严重。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陕西省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可划分出23个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1.004×105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8.8%。截至2013年7月底,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9 305处,其中滑坡5 664处,崩塌2 784处,泥石流沟396条,地面塌陷278处,地裂缝183处,直接威胁人口达50万人,威胁房屋31.6万余间。

陕西省渭北地区黄土深厚,年降雨集中,植被稀疏,生态脆弱,但该区域煤矿资源富集,开采历史较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开发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地处该区域的彬长矿区,近年来在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中对地质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人为地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一步加剧了矿区水土流失。

1 彬长矿区概况

彬长矿区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长武、彬县和旬邑3县境内,矿区面积约1 270km2,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及黄土高原沟壑区。矿区除少数地带为基岩出露的土石山区外,基本上被黄土覆盖,塬区黄土盖层厚度多在250m左右,周边沟壑密集沟坡陡峻,相对高差约达200m[1]。矿区地质构造形态为北西缓倾的单斜构造,倾角2°~8°,断层稀少,煤系地层及煤层基本沿区内平缓向斜分布。

矿区特殊的地貌类型和典型的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造成矿区内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加之泾河横贯矿区中部,境内地表水系发育,流水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质量脆弱,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之一[2]。

近年来矿区实施以煤炭建设为主的经济开发战略,导致矿区范围内环境地质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环境状况急剧恶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1.4%,侵蚀模数2 546t/(km2·a),其中黄土沟壑农业区2 451t/(km2·a),平均冲刷深度1.6mm,黄土沟壑 工 矿 区 3 367t/(km2·a),平 均 冲 刷 深 度2.3mm,土石山区地面较为完整或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较轻,年侵蚀模数小于500t/(km2·a),平均冲刷深度小于0.1mm。

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彬长矿区属于黄土高原农牧生态区中的彬长黄土残塬农业区,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治理区,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

2 彬长矿区水土流失强度及特征

煤炭开采过程中对土地的挖损、塌陷和压占都会造成水土流失,开挖会造成边坡的失稳,形成滑坡;弃土弃渣如果堆放在沟道里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煤矿矿抽和排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土壤湿度减小,植被退化。另外,因煤矿的开发建设,相应的辅助设施如公路、建筑物等使矿区的生态环境发生较大的改变,导致地表剥离,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2.1 水土流失程度

在此用土壤侵蚀强度来反映水土流失程度,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制定的《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技术规程》中侵蚀强度分级参考指标,彬长矿区土壤侵蚀涵盖了微度、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5个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其土壤侵蚀类型统计面积如表1所示。

表1 土壤侵蚀类型面积统计

通过对矿区土壤侵蚀的环境统计分析,本区为水力侵蚀区,土壤侵蚀强度较大,以强度为主,西部土壤侵蚀强度大于东部。

2.2 矿区水土流失特征

(1)水土流失过程的不均衡性。煤矿造成的水土流失不像原生侵蚀那样按自然侵蚀规律发生发展,而是具有突发性。因为在煤矿建设的不同时期,造成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有时强烈有时轻微。一般是开始建设时有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到生产时期则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侵蚀量级。

(2)水土流失危害的潜在性。除部分地面扰动外,更长期的是通过对地层、地下水等的影响,间接使地面植被退化,地面塌陷,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具有潜在危害。

(3)水土流失成因以地质灾害为主。矿区水土流失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灾害类型,其特点明显,具有显著的区域和矿区叠加特征。

3 彬长矿区环境地质灾害形成与水土流失关系

彬长矿区环境地质灾害多,分布广,危害严重,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1 滑坡与水土流失

滑坡是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斜坡,由于受自然和人工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带,整体、间歇地以水平位移为主的变形现象。滑坡是矿区一种常见的环境地质灾害,对处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彬长矿区来说,滑坡是规模大,危害重,成因及性质又较复杂的一种环境地质灾害现象。导致矿区滑坡的原因主要为:(1)矿区原地貌生态环境恶劣,暴雨汇集形成径流快,下切力强,致使沟头发生滑坡;(2)沟坡比降大,一般都在10%以上;(3)沟崖临空大,坡体临空失稳易形成滑塌;(4)汛期雨水多,地下水位升高,诱发滑坡;(5)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变形,破坏了斜坡原始应力状态形成滑坡[3]。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彬长矿区滑坡的产生原因除降雨、地下水位的变化、面蚀作用以外,人类采矿及建设的影响非常明显。

3.2 崩塌与水土流失

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彬长矿区基本为黄土覆盖,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区内沟壑纵横,自然陡坡多,且斜坡多由晚更新世和中更新世黄土层组成,垂直节理发育。

据分析,在不考虑人为因素影响条件下,原生黄土质地比较致密坚硬,坡度大于50°,相对高度在30m以上易发生崩塌;次生黄土结构比较松散,坡度在40°左右即会发生崩塌。彬长矿区内崩塌灾害的产生于斜坡的边缘,主要是由于斜坡应力的释放,形成与陡坡平行的卸荷裂隙,随着物理风化而日渐扩大,并受节理、开采沉降裂缝等,以及切坡、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4]。经研究分析,彬长矿区崩塌灾害的孕育与发生,时间上取决于季节性降水过程,空间上取决于人类工程活动(采石、采煤、切坡)等外部诱发扰动因素,但均与严重的水土流失有关。

3.3 泥石流与水土流失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沟谷中或坡地上的一种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固液两相混合流体,其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砂、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加之倾倒在沟谷中由于采矿产生的大量剥离弃土,为泥石流的产生准备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来源,遇到夏季集中、较强的降雨,叠加造成矿区泥流的发生,是矿区水土流失愈来愈重的主要原因。

3.4 地面塌陷与水土流失

彬长矿区开采历史较长,开采区域不断扩大,煤炭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区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地面变形,形成地面裂缝和沉陷等,致使房屋毁坏、窑洞变形、破坏道路、耕地或工程设施,同时诱发滑坡等斜坡地质灾害,加速了矿区水土流失。

从实际调查与观测资料分析,彬长矿区地面塌陷有以下特点:(1)下沉系数大,较非黄土覆盖区增大28%,初采下沉系数可达0.85以上;(2)移动角大,一般冲击层移动角45°,而矿区黄土层移动角一般在53°~64°;(3)地表移动变形周期短,传递速度快,地表最大下沉主要发生在活跃期阶段;(4)在梁峁沟谷斜坡带易诱发山体滑坡等重力型地质灾害,在塬上平坦区表现为下沉盆地。分析研究表明,地面塌陷灾变过程,主要是水力作用对地表的冲刷过程,相对于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地面塌陷的发生,与降雨导致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但也与斜坡条件、地面植被条件等因素相关。一般来说,开采深度越浅,坡面越破碎,水土流失越严重,发生地面塌陷的几率越大。

总之,彬长矿区环境地质灾害成因复杂,分布广,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与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易发生崩塌、滑坡的区域,也易发生泥石流,只不过泥石流的暴发要多一项必不可少的降雨条件。再者,崩塌、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崩塌、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5],或者崩塌、滑坡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5],即泥石流是崩塌和滑坡的次生灾害。泥石流与崩塌、滑坡有着许多相同的促发因素。在彬长矿区,由于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性和周期性,灾害频繁的区域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

4 彬长矿区水土流失防治思路及对策

4.1 矿区水土流失防治思路

从彬长煤矿区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关系看,水土流失治理必须以防治矿区地质灾害为核心,从预防(制度管理)和工程措施防治两方面入手。

(1)严格控制弃土弃渣的堆放,避开水流路线,修建拦挡设施;边坡开挖要慎重对待,采取顶部排水及底部支护,如果可能引起失稳要及时停止。

(2)针对采空区、地表塌陷、地裂缝、弃渣场等煤矿区废弃地[6],采用复垦成套工艺技术,将其资源化,减少水土流失的场所。复垦时从水土保持的角度设计排水系统,采取带状分阶采掘和分阶排土,控制水土流失的松散物质来源。适地适时合理利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拦挡措施,控制流失环节。

(3)采取生物及微生物措施,提高复垦土地的生产力及土壤质量,从农业技术角度防治水土流失。

(4)开展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价,准确预测和综合评价煤矿水土流失的程度、强度、危害及其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指导矿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4.2 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强化对采煤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主要是做好煤炭资源勘查、煤矿设计、矿区基建和生产、煤矿闭坑4个阶段全过程的综合防治,使矿山生态环境向良好转化,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矿区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地域不同,地质灾害的成因和规模也不同。彬长矿区地貌类型多,气候复杂,在制定防治方案时,应根据具体的灾害现状及防治目的,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防灾措施,实行综合治理。对面蚀为主的水土流失防治,生物措施效果显著,而坡面工程、沟道工程等工程措施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效益显著,因此,要针对彬长矿区的灾害发生实际情况,分类综合治理。对灾害严重、危害较大的区域,要优先开展工程治理,利用一些骨干工程,尽快控制灾害的发展趋势,然后开展生物措施,使其功能互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3)采用先进技术,实施绿色矿山生态重建工程。从水土保持入手,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做好生物治理的规划设计[7],根据具体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合理配置林型、树种、草类,实行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推行乔、灌、草并举的治理原则,做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配置,农牧林渔相互结合。要十分珍惜节约水资源,引进喷、滴、防渗等节水灌溉技术,确保恢复治理成效。

[1] 张勇,张安虎.彬长矿区水土流失特征分析与水土保持关键问题[J].陕西水利,2012(4):163-164.

[2] 张安虎,张勇.陕西彬长煤矿区水土流失致因分析与水土保持思路及对策[J].陕西水利,2013(4):158-159.

[3] 杨梅忠,巨天乙,马东民,等.彬长矿区环境地质灾害的分析预测[J].煤矿环境保护,1999(5):62-63.

[4] 宋世杰.煤炭开采对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分析与防治对策[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4):44-48.

[5] 殷坤龙,张桂荣.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3,10(1):32-35.

[6] Xu Fulin,Tao Shu.Lake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indicators and methods[J].Water Resource,2001,35(13):3157-3167.

[7] Vallentyne J R,Munawar M.From aquatic science to ecosystem health: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1993,2(4):231-235.

猜你喜欢
土壤侵蚀泥石流黄土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
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研究综述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海坛岛土壤侵蚀问题研究
大别山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