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吴曾祺之“宗经说”

2013-12-12 22:47兰培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2期
关键词:吴氏文章

兰培

经者,乃儒家之经典著作,尤指经过孔子删定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在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宗经”思想的是荀子,《荀子·劝学》篇云:“始乎诵《经》,终乎读《礼》。”首次将“经”列为学者必学之内容。之后王充在其著作《法言·问神》中提出“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也”,明确了“习经”的意义。而最早以专篇论“宗经”的是刘勰,魏晋六朝时期,经典地位每况愈下,文章创作风格日渐衰敝,为救“言贵浮诡”之糜烂文风,刘勰力举“宗经”,他将“经”与“文”巧妙联系在一起,确定经典乃我国古代文化之精华,指出它不仅具有调和天地、陶冶性灵之功效,为万世德养之根基,而且又蕴涵着文章创作之精髓,为文学发展之本源。自此之后,唐之韩愈、柳宗元,宋之曾巩、王安石等皆依经而发扬古道。明清文士,特别是姚鼐等人亦是以宗经为作文首务。但是,自清末鸦片战争之后,西学入侵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冲击,经典日末,文弊日起:一些自以为善于著文之人,人为经典乃过去人人共读之书,并不能称其“博洽之誉”,于是尽力“搜取僻书,旁求逸典”,作为“震世骇俗之具”,见到别人文中引及经典者,却加以讽刺讥笑。面对此,吴氏给予坚决否定,称其为“舍康庄而走狭径,厌牢羞而索奇珍,适足以自贬”。为了从根本上纠正不良风气,承前人而来,吴氏亦设《宗经》篇,开篇即言:“学文之道,首先宗经,未有经学不明而擅文章之胜者”,将“宗经”视为习文之首务,积学之根本。

吴氏将“宗经”将为积学之“本”,其理由有下:

首先,经典乃思想之指导。经典乃出自圣人所删定,承载了宇宙间万物之自然规律与法则,其中义理之精深,言辞之微妙,要远远高出诸子百家,至于其所具有的古色烂然的文辞之美,更是后人所模仿不及。吴氏以前人的创作实践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指出,为文很少有“离经而能自立者也”:汉代之董仲舒、司马迁、杨雄、刘向、班固等文者,大都是精心研究经典,而不是“苟于炳炳琅琅者比也”;到了五代,经术已经衰微,但“文格亦日弊”;唐兴一百余年,韩昌黎出,为文风格大有创新,其论文以“气”为主,学者们纷纷效仿,使其“纵横驰骋之势,精微要妙之思,演迤淡宕之观,沉郁顿挫之旨”历千余年从无有人能及。然而,考察韩氏生平所得,“亦于经为多”,其论《易》、《诗》、《春秋》、《左氏》等书,“一字不可移易”;柳子厚与韩昌黎同起,其文情感真切,既表现出一种“劲俏之才,幽渺之思”,他人学之却不及。道其平生得力之处,则“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降及宋氏,欧阳氏、苏氏父子兄弟、王氏、曾氏等文家,其说亦莫不以经为本。以此为证,吴氏昭示后学:论文“能得此为依据”,自无“偏颇不纯”之弊。否则,“犹杭断港而无舟楫也”。

其次,经典乃积理之必备。理,《说文》以为“治玉”之意,姚永朴释为“事物之有条不紊者”,具体而言,是指事物的机体、本质。明代魏禧主张为文储才,不要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结构”,而是要“深思而谨识”其“深层结构”。曾国藩亦从“积理”的作用与意义的角度,强调了“积理”有助于文思通畅,表情达意。反观吴氏,其亦重视“积理”,《文谈·宗经》篇云:“文章之体,以言情说理为大宗。”《文谈·入理》篇云:“吾谓文之至者,入理必深。”显然,吴氏是将“积理”视为写好文章的必要和关键。那么,该如何积理呢?《文谈·宗经》篇亦云:“夫文之能事,务在积理,而理之精者,莫经为最。”为文以积理为大宗,而最“精要”之“理”,蕴涵于“经典”之中,故而,欲“积理”,则必须“宗经”。

那么,该如何“宗经”?吴氏提出了“审轻重、别大小、用力专”的宗经之法。

所谓“审轻重、别大小”,即在宗经过程中,要明乎重心、根本之所在。《文谈·宗经》云:“古人读书之法,贵能得其大意,至于一名一物之疏,不害其为明通之识。”在吴氏看来,治经之关键、重心,在能得其大意。字句、名实之训诂考证固然有其价值,但并不是治经之根本,即使有个别疏忽之处,并不害其为“明通之识”,但若不遗余力于其中,则谓舍本逐末,必会酿成迂疏俗腐之弊。

所谓“用力专”,则指在旨意已得之后,则须专心于“涵泳”,以求得“自化”。在吴氏看来,“经”之意旨既得,则须以事理、情志来加以权衡,并将合于此二者,实践躬行于日常,从而发挥“经典”之明理达意、陶冶性灵、柔和暴戾之功效。可见,吴氏主张的宗经之法,是以“得其大意”为根本,以“专其心力”为必要的,可谓独得之见。

[1](清)]吴曾祺.涵芬楼文谈[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六十九年.

[2]周亦才.涵芬楼文谈选注[M].北京:北京求实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吴氏文章
轮椅上的好医生,发明“吴氏膏药”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湖湘吴氏响塘纸影戏艺术语言探析
王安石用善良赢得真爱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辨治特色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