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昆
希斯克历弗是英国小说史中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他像狮身人面的“斯芬尼克斯”一样拦在每一个读者的面前。对凯瑟琳爱情的轰轰烈烈,身世的扑朔迷离,对埃德加仇恨的残酷报复,对哈里顿爱情的切身理解,以死亡得心灵的最后救赎,最后与凯瑟琳的同穴而眠。他与呼啸山庄自然状态的相生相应,鲜明的爱恨冲突以及残酷扭曲的报复手段更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在这部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把自己融入希斯克历弗身上,把自己的孤独、反抗倾注到了希斯克历弗身上,也表达了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蔑视和不满。从某种意义上说,希斯克历弗的复仇是悲剧性的,同时又是令人同情的,是对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控诉,而希斯克历弗的人性复苏则是作者人道主义思想的反映。可以说,男主人公身上投射出了作者的全部愤慨、激情、力量、同情和理想。
艾米丽·勃朗特与大自然之间具有一种生命相系相容的关系。小说开头对呼啸山庄自然环境的描写与作者对人物的塑造和小说主题的表达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呼啸”的英文原意是当地的方言,指的是暴风席卷而来的时候大自然发出的咆哮之声,终年不断的猛烈的北风,不容许山庄的树木挺向天空,强迫它们向一边倾倒,萎靡不振的树木失去了原有的发育正常的优雅体形,树的形状被狂风扭曲,同样象征着人性在承受着终年不断的压力下的扭曲与摧残。
爱情是排他的,爱的反面即是恨。当人行被恶劣的社会环境扭曲,人的低层次本能即是报复和残忍。艾米丽在希斯克历弗身上表现了人性的扭曲和变态,又充满信心地表现了扭曲人性的复归,强调了爱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希斯克历弗的双重性格主要表现在他本身所具备的强烈的爱和痛彻心扉的恨之中,他爱凯瑟琳胜过他自己,却又是残暴扭曲。凯瑟琳的背叛使得希斯克历弗生命中最后一点爱消失殆尽,强烈的爱转化成强烈的恨,强烈的恨激化了他强烈的个性——坚硬、不屈、残忍。正是这种爱使他变成了一个怪物、地狱的恶棍,也正是这种爱扭曲了他的一切,使他具有了一种可怕的世界观甚至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死不后悔。由此可见,希斯克历弗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具有双重性的。[1]
他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对他来说,凯瑟琳比他自己都重要,甚至当她死了之后,她一直萦绕着他将近二十年。他对耐莉说:“因为对我来说,还有什么不跟她联系在一起呢?还有什么不使我想起她呢?我哪怕低头看一下这地面,她的面容就印在地面的石板上!在每一朵云里,在每一棵树上——充满在夜晚的空中。白天,在每一件东西上都能看到她,我完全被她的形象所包围……整个世界都处处提醒我她确实存在过,可我却失去了她。”[2]
凯瑟琳自始至终控制着希斯克历弗的感情,她曾经对希斯克历弗说:“但愿我能一直揪住你,直到我们两个都死了为止!我可不管你受着什么样的罪。”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她对希斯克历弗的影响都是同等重要的。他咒骂她,带着绝望、痛苦的火焰和泪水不肯宽恕她,甚至在她死后十八年,希斯克历弗掘开凯瑟琳的坟墓去查看她的脸,当看到她安静地躺在坟墓中时,希斯克历弗深深感到一种安慰。他诅咒她灵魂永无安宁,永远追随他、纠缠他、折磨他,直到他生命终结。[3]
希斯克历弗终于完成了从人到魔的蜕变,完成了人性的彻底扭曲和堕落。而在这惨痛的变态过程中,是仇恨还是狂爱起了更大的作用呢?是爱,是对凯瑟琳发自灵魂的爱,是对凯瑟琳背叛爱、逃避爱的恨,把他从人折磨成了鬼。他们彼此纠缠、彼此折磨、彼此谋杀。这是怎样没有终结的爱和恨?
小说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历弗是个由呼啸山庄老庄主恩萧收养的弃儿,自幼他便在恩萧家族中受到其他成员的歧视和侮辱,恩萧夫人厌弃他,小主人亨德利记恨他,连仆人也敢于欺辱他,他与小说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彼此间深沉而强烈的依恋使得彼此的命运产生了一种深刻的理解与同情,所以当凯瑟琳受到门第观念的影响要嫁给画眉山庄的继承人埃德加时,希斯克历弗感到一无所有,凯瑟琳的选择使得她背叛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她屈从了世俗,也违背了自己的天性,背叛了自己的感情,陷入自己织就的罗网中挣扎至死,同时也将希斯克历弗推向了无法救赎的复仇深渊。
酝酿已久的复仇计划像火山一样喷发,如天上的暴雨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他无所顾忌,内心中的希望彻底被摧毁。他的出走和重新回来后的报复成了必然。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其健康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同层次的基本需要。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和归属的需要,人类会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不遗余力,他会把这个看得高于世界上任何别的东西。希斯克历弗原本是一个正常的人,是对凯瑟琳的爱支持着他对亨得利屈辱待遇的忍耐,及离家出走并归来。当这一切化为乌有,他的精神世界的改变是必然的。
希斯克历弗的复仇,动机是令人同情的,然而,他的复仇又是悲剧性的。他用压迫者的标准向压迫他的人展开复仇,与此同时,他也被判了自己的人性,割断了他与凯瑟琳的联系。他用来复仇的武器,最终也成了他一生的诅咒。备受社会摧残的希斯克历弗的形象被作者置于小说的核心位置,这表现出小说的基本思想,即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渴望爱情、友谊、知识的人们的孤独和道德沦丧。作者展现了男女主人公心灵的挣扎历程,对他们的爱情悲剧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揭露了冷酷的社会制度对美好纯真爱情的抹杀。希斯克历弗的悲剧,揭露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金钱关系和门第观念对善良任性的扭曲和摧残。
希斯克历弗的复仇行为恶毒残忍,然而最终他却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谅解,因为读者们深知他不仅是一个残忍的复仇者,更是一个痴情的恋人,他对周围一切人的憎恨和报复来自他那备受挫折的爱。在凯瑟琳死后十八年,他逼死了老情敌,占有了他所有的财产后,直到他去打开她的坟墓,亲眼验证她躺在坟墓里为止。他的复仇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成功和精神上的平静,他完全沉溺在自己唯一的爱情的回忆里,他深夜徘徊在附近的庄园里,希望自己能看到自己和凯瑟琳的幻影,他有意识地把自己引到精神幻觉、疯狂和死亡的道路上。
最后,希斯克历弗终于摆脱了这日夜复仇的风暴侵袭,天性相似的哈里顿和小凯瑟琳幸福的结合,住到画眉山庄,呼啸山庄则留给了希斯克历弗和凯瑟琳的灵魂,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和挣扎,新的和谐重新建立。
希斯克历弗的悲剧命运体现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社会现实的残酷复杂。人类对现实幸福的渴求出于人的天性,然而社会现实使得被压抑的欲望畸形扭曲,致使人性中那些健康的、积极的因素畸变为病态的、消极的因素。希斯克历弗正是这样一个被资本主义社会所扭曲的灵魂,他悲剧命运是当时社会摧残的结果。
[1]袁翠珍.一个扭曲的灵魂——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厉夫[J].淮阴师专学报,1992(2).
[2]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王惠君,王惠玲,译.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54,60.
[3]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杨苡,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