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欧化现象研究

2013-12-12 18:44:38梁美玲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张译句法译本

梁美玲

一、欧化现象的起源及概念

欧化现象最早产生于19世纪,在传教士翻译的汉语文本中出现,其影响力较小,波及人群较少。到20世纪初五四运动时,文人志士为传播先进思想,惠及普通大众,大力推行白话文。然而,当时的白话文作为一种口头用语,在表达新思想,传播新理念时暴露出词汇贫乏、结构简单等弊病。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希望通过“欧化”,即借助欧洲语言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来丰富白话文的表达,促进汉语的现代化。至此欧化现象才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欧化,顾名思义,是指传统汉语的词汇、语法、句法等受到欧洲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其中尤以英语的影响最为深刻。20世纪中期,语言学大师王力先生提出:“最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受西洋文化的影响太深了,于是语法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这种受西洋语法影响而产生的中国新语法,我们称作欧化的语法……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因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法德意西等语的人多得多。”因此,本文探讨的欧化现象主要是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包括词汇、句法、语篇三个方面。

二、翻译中的欧化现象

不可否认,透过翻译,欧化汉语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一些受英语影响的词汇和表达刚形成时,人们曾一度感到排斥和厌恶,但这些词句都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纳,成为真假难辨的“地道汉语”了。从新闻报刊中摘出数例:

(1)诸如大不列颠化、美利坚化、法兰西化、德意志化、俄罗斯化、西班牙化等等,五花八门的同化主义的“化”,不仅在其本土上大张旗鼓地进行,而且延伸到各自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南方周末》,2012年3月1日)

(2)我们固然要有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但历史和现实证明,建立在科学分析和正确认识之上的“信心指数”,尤为可贵。(《人民日报》,2012年3月7日》)

(3)今年2月,新任清华校长陈吉宁的“非院士身份”引发了一场争议。(《文汇报》,2012年3月7日)

文中的“化”,“信心指数”和“非院士身份”明显地受到英语的影响,对应着英语中的“-ation”,“index”和“non-”,并不是汉语的固有表达。这些欧化了的汉语出现在新闻报刊中,表明它们已逐渐融入汉语的表达,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翻译把一种语言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注重两者间的接触和交流,起着媒介和桥梁的作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差异显著,因此,翻译出来的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英语的影响。从最初的传教士翻译,到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西学翻译,再到五四运动中政治思想与文学翻译,汉语源源不断地从英语借鉴了新的术语、词汇、结构及表达方式,获得了极大的补充和丰富。可以说,欧化现象和翻译是紧密联系的,欧化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实现。王力先生也说过:“欧化的来源就是翻译,译品最容易欧化……”因此,想要探究欧化现象,还得从翻译中去寻根觅源,探寻汉语受英语影响的痕迹。

三、译本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欧化现象对翻译的影响,笔者选取了《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两个译本受英语原文影响的程度。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在中国有很大的读者群,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选取的两个译本分别出自经验丰富的翻译家孙致礼和张经浩之手(以下简称孙译和张译),都是十分优秀的译本,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然而,它们在语言表达上却有很大不同。

先从词汇方面分析,例如如下原文:But I always delight in overthrowing those kinds of schemes,and cheating a person of their premeditated contempt.对于“overthrowing those kinds of schemes”,孙译直接译为“戳穿这种把戏”,与原文词汇意义基本一致,而张译为“让这类如意算盘落空”,用了地道的汉语表达;对于 “cheating a person of their premeditated contempt”,孙译仍沿袭了英语原文的词汇意义,译为“捉弄一下蓄意蔑视我的人”,相比之下,张译的改动就比较大了,有一定的发挥,译为“不叫人想看笑话就看笑话”,虽然没有精确表达出“cheating”的词汇意义,但其表达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易于读者理解。对于词汇中的习语,两位翻译家也有不同见解,如“Unless you’ve an ace up your sleeve”,孙译为 “除非你袖中藏有王牌”,既不失原文的意义,又保留了词汇本身的异域色彩,给汉语读者一种新颖之感。张译为“除非你有锦囊妙计”,十分通俗易懂,流畅自然,没有留下翻译的痕迹。

在句法方面,例如本句原文:“She was a woman of mean understanding,little information,and uncertain temper.”孙译用了原文的句法结构,力图保持原文风貌,译为“她是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张译则打破了句子结构,采用简化、调整等方式使句子更加朗朗上口:“这女人缺乏悟性,孤陋寡闻,肝火偏旺。”但是此句中的“肝火偏旺”跟原文意义并不是很贴切。在另一句中 “She will make him a very proper wife.”孙译为 “可以给他做个十分般配的太太。”汉语中少有这样的表达,读起来比较新鲜,但也稍显生硬。张译为“这两个人真是天仙配。”句子结构完全不同,虽然读起来地道,但是“proper”的意思发挥得有些偏离原文。

语篇方面,经对比发现,孙译更加注重篇章连接的逻辑性和前后照应,有“那么”、“但是”等连接词,“前者”、“后者”等指示词,意义更加清晰有条理,相比之下,张译的篇章连接比较松散,没有明显的连接词,各部分靠事情发展的顺序连接。

综合来看,孙译译文中屡屡出现欧化现象,词汇上更加忠实于原文,句法上异于常规汉语句式,语篇上也更严谨连贯,给读者新鲜感,但是有些表达仍然稍显生硬,不太自然。张译译文几乎没有受到英语原文影响,十分流畅自然,符合汉语表达方式,给读者亲切感,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某些地方为了表达顺畅,与原文意义出入较大。德国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两种翻译途径: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美国翻译学者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将其定义为两种翻译策略,即归化 (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归化是指译者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以尽可能减少译语读者对外语文本的生疏感的翻译策略;异化则指刻意打破目的语的规范而保留原文的某些异域语言特色的翻译策略。可以说,孙译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受英语原文影响较大,语言上更加欧化;张译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受英语原文影响较小,语言上更加汉语化。

四、结语

两个译本经过对比分析,虽然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上有很大的不同,却都是公认的佳作,得到了读者的认同。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在翻译中把握住了分寸,既没有过度欧化,也没有过度汉语化。如果过度使用欧化语言,就会使汉语变得洋不洋、土不土的,如谢耀基所说“写出不中不西的语句,使汉语不通、不简、不解”,成为“恶性欧化”。而过度汉语化的劣势也能在两个译本的对比中显现出来,就是为了追求语言的流畅地道,而忽视忠实于原文这一基本的翻译准则。

因此,从两个优秀译本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翻译中的欧化汉语同样具有它的魅力,有些地方反而更加忠实客观,贴近原文,但翻译过程中要避免“恶性欧化”,把握好欧化的分寸,欧化的程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译文的表现力和可读性,为读者所接受,达到翻译的交流目的。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王力.中国语法学理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5.

[3]孙致礼.傲慢与偏见(中译本)[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0.

[4]张经浩.傲慢与偏见(中译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5]A.Schleiermacher.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In R.Schulte&J.Biguenet(eds.)Theories of Translation: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6]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

[7]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J].语文研究,2001(1).

猜你喜欢
张译句法译本
40公里与5个字
古镇中的小池塘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中华诗词(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Summer Holiday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16
句法二题
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张译自称不是明星
现代家庭(2017年3期)2017-03-15 19: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