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月光——读周仕华诗集《守望心灵的月光》

2013-12-12 13:38:31何泽勋土家族
参花(下) 2013年1期
关键词:乡村黑夜

◎何泽勋(土家族)

我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在于信仰上,尤其对于自然崇拜的差异。西方文化主要以太阳为核心,崇尚热烈、激情的风格。而东方文化主要以月亮为基础,体现温婉、柔性的特征。

西方文化中所涵盖的“太阳情结”与东方文化中所隐含的“月亮情结”,体现着不同文化审美情趣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西方文化对太阳这一客体赋予了浓厚的宗教精神,东方文化赋予月亮于人性德性的内涵,分别体现着追求“崇高”与“中和”之美的审美意趣。①

中西方文化的这种差异造成两种不同层面的审美,在诗人这一群体中尤其突出。在太阳下,看到的事物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眼光可以洞悉一切。月光中,所有的事物都朦胧而深邃,需要用心去想象。

中国式独特的月光情结成为诗人的显著特征,不管是从唐代的诗仙李白还是当代诗人海子,月光都赋予了他们诗歌独特的涵义,《全唐诗》更是以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而压轴。

上述观点正是我对周仕华诗集《守望心灵的月光》的理解,也是我对中国诗歌的理解。

周仕华,出生于70年代,自小生长在乡村的他和稻田里的谷子一样实在。认识周仕华也是源于清江诗会,当这个生活在贡水河畔的男人站在我面前时,我实在无法把他和诗人联系在一起。且不说他身材瘦小,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教师的形象,他略显木讷又沉默寡言的性格也和张扬的诗人格格不入。我唯一的发现,就是他眼神里潜伏的激情。

读周仕华的诗,我找到两个关键词,“乡村”和“黑夜”。

乡村不难理解,从农村走出的人,尤其是诗人,在其一生的旅途中,乡村始终是唯一的心灵归宿。

而黑夜则是文学的空间量词,我曾说过“黑夜是没有空间的空间”。当诗人身处黑夜,都会归于一个零度空间,无限近又无限远。视觉将会是压抑而又无法延伸。这个时候,一抹月光将会是诗人渴望的。

独恋一方明月,孤枕/似一行晦涩的诗/枕着昨夜,破碎的幽梦/往事,纷至沓来。(《一夜无眠》)

不难想象,当我们深处孤寂或无助的黑夜,月光可以承载太多,至少可以给我们安上一双思想的翅膀,在洁净朦胧的世界飞行。想象是人类存在的价值体现,周仕华在他的诗歌中,充分利用想象,给予读者一个延展的空间。

只能倚着月华,想象/旧日的乡村,刚发芽的草儿/露珠,有气无力/每一记铿锵的跫音/都缠绵一个多梦的季节。(《子夜听雨》)

中国的诗人早就赋予了月光太多的含义,尤其是乡村和月光在一起,完整地表达了典型的诗人情结。周仕华通过月光的抒写,不仅是对乡村的怀念和回归,更是一种情感传递的载体。

我愿像你/在月圆之时/也可以写一首/让人浮想联翩的诗/然后,交与秋风/带去一季的问候。(《我愿像你一样》)

我个人认为,中国诗人的月光印象带着强烈的母性色彩,与爱情有关,与生命有关。对生命的尊重和神圣的母体崇拜,造成了朦胧而又温性的诗歌传承。对于高高在上的父体仰望,远不如依偎在母体怀里的温暖。

从一位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到一个新闻工作者,从简单的农村到复杂的城市。读完周仕华的诗歌,回过头来审视他的生活,不难看出这两个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对于诗歌来说,是完全相悖而又和谐相处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生活的改变,造成了他诗歌强烈的乡村记忆和淡淡的人性抒情。

月儿,洒下的清辉/揉进热闹的蛐蛐声/缀在柔柳的梢头/一阵清爽的风。(《乡村秋夜》)

月光的安静和蛐蛐的嘈杂,两个相悖的意象完全的融合,构筑了一组乡村的影像。在这种环境的营造中,既还原了乡村的特质,也体现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

剪下的一段月光/照亮爱情/让我们学会直立行走。(《心灵的月光》)

诗情的跳跃,造成思维空间的完全转换。这种空间的互置,拓展了读者的阅读视觉,也拓展了诗歌的表达范围。文学的空间介入把人心的复杂性展露无疑,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秋风中停泊的船/搁浅在,季节的岸边。(《半个梦境》)

季节的消褪也是生活的消褪,周仕华用“半个梦境”来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季节转换的无情。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当我们在空间里不停移动的时候,时间却在匆忙地溜走。

如今周仕华随着年龄的增长,从诗歌创作转向了散文写作,这种容纳更大、抒写更自由的文学体裁可能对于生活能够更好地诠释。读他的散文,依然摆不脱的是他浓浓的诗意表达。

都说男人是一本书,而周仕华是一首诗,一首长长的抒情诗歌。读他,可以读出一个生长在大山深处的汉子转折不屈的灵魂,倚着千年的月光孤独吟唱。

①邹丹《中西文化审美情趣的比较——月亮情结与太阳崇拜之中西文化审美窥探》,《红河学院学报》 2004年05期;

猜你喜欢
乡村黑夜
黑夜
黑夜
黑夜在哪里?
喜欢白天,也喜欢黑夜
幼儿画刊(2017年5期)2017-06-21 21:17:02
沉默
滇池(2017年6期)2017-06-14 18:19:28
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0:07:15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6:56:42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1:51
话剧《乡村》
上海戏剧(2016年10期)2016-11-05 15: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