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愤怒》中的西方资源

2013-12-12 12:33秦慧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期
关键词:愤怒公义北村

秦慧芳

《愤怒》是北村在1992年文学创作转型后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小说出版两周就售出了三万余册,被认为是“一部挽回中国当代文学声誉的优秀之作”,①但对于作品的解读则是众说纷纭。从表面看,雨果的《悲惨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以及基督教思想都对《愤怒》有影响,但哪个是最深层次的影响源则需要具体探讨。

一、《愤怒》与《悲惨世界》

《愤怒》刚问世不久,就有不少评论认为,这是一部“中国版的《悲惨世界》”。余杰在其序言中也说,《愤怒》是“一次向雨果的《悲惨世界》遥远的致敬”。①当北村在一次记者访谈中被问及此问题时,北村只是说“我比较喜欢雨果的书,看过《悲惨世界》,不能说我对雨果有偏爱,事实上人道主义作家我都偏爱,也许更偏爱现实主义作家。”北村这句话饶有趣味,暧昧不明。那么当如何看待《愤怒》和《悲惨世界》之间的微妙关系呢。

首先,不得不承认《愤怒》和《悲惨世界》之间确实存在故事情节上的相似性。《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由于生活所迫,偷了别人的一块面包。又由于米里哀主教的感化,燃起重新做人的勇气,化名为马德兰,成功地经营了一家工厂,还晋升为市长,广做慈善事业。《愤怒》里的马木生同样由于生活所迫和不公正的待遇开始盗窃他人财物。也因为教堂里牧师的感召,马木生化名为李百义做起了瓷砖生意,小有成就,他也晋升为副市长,利用自己的职务和钱财大作慈善事业。《悲惨世界》中的芳汀由于德纳第夫妇的迫害被迫卖淫以养活自己的女儿。《愤怒》中马木生的母亲为了养活家人被迫做村支书的骈妇。《悲惨世界》中珂赛特从小在德纳第夫妇的手中从事力所不能及的劳动,并为马德兰市长所救,收为养女。《愤怒》中的李好从小以乞讨为生,并被李百义收为养女。《悲惨世界》中沙威警察如影随形地跟在马德兰市长的背后,最后被马德兰市长的行为感动而自杀。《愤怒》中的孙民将李百义押解入狱,最终因受李百义人格的影响而承认自己先前犯下的罪行,自首入狱。可以说,《愤怒》和《悲惨世界》同样可以用“男人因贫困而沉沦,女人因饥饿而堕落,儿童因无知而愚蒙”②这三句话来概括。

然而,仅以此作为比较的结果难免有点单薄。可以说,《悲惨世界》更倾向于一部社会小说。雨果在一开始构想这部作品时原是为了写一部关于 “刑罚”的小说,但因为雨果意识到光谴责刑罚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一个人为什么会犯罪。于是,他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最终决定写一部社会小说。他一边呼吁要改革刑法,一边更自觉地观察人民的生存状况,缓慢而坚持不懈地搜集素材。虽然《悲惨世界》中掺有很多时代的痕迹,如后期的共产主义思想,但不管怎样也抹不掉《悲惨世界》中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悲惨世界》所要控诉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法律和社会习俗对下层人民的摧残,这也就难怪《悲惨世界》在出版之初要绕过法国到国外出版。《爱国者》杂志将其视为一部“危险之作”,敦促政府禁止其“进入法国”的行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虽然《愤怒》中也描写了马木生到城市生活所遭受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工厂老板残酷的压榨和欺骗,收容所卑鄙的勾当,政府部门满嘴正义道德的虚伪言论。这导致马木生这个外来者时时处于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的窘状中,并加之以被人殴打、被狗咬、鼻孔被灌白酒、手臂和身上被订书钉等悲惨遭遇,马木生的生活没有丝毫安全的保障。然而,所有这些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描写让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后,不得不思索人何以如此残暴。那些对马木生暴打的人也是底层的人民,他们何以如此的不择手段。那些和马木生一起的民工为什么会残忍到不管人们的死活,用烧热的沥青洒在公路上,来抢劫乘客的钱。所有这些,如果仅从社会问题层面来解读似乎得不到圆满的答案。如果说,因为社会不公正,社会没有给下层人生活的权利,那么像马木生这样的人是否就应该不择手段去达到自认为的正义。

二、《愤怒》与《罪与罚》

余杰在其序言中说,《愤怒》“讲述了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犯罪故事:在所有寻求正义的可能性被剥夺之后,李百义自己奋起捍卫正义。他杀死了那个将他父亲虐待致死的警察,在处死此人之前,还认真地起草了一份判决书,并郑重地签署了自己的名字”。③确实,《愤怒》中的李百义在杀死钱家明和《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太,这两处情节有很大的相似性。虽然李百义杀死的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是一个残酷、贪婪、道德败坏的人,而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的是一个和自己无冤无仇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太。然而“从精神层面看,他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他们都是独自的作出决定,断然终止了‘坏人’的生命权力”。④

在《愤怒》中,在马木生杀死钱家明之前,北村描写了种种社会上的不公正待遇,正如书名一样残酷、不人道的现实令人愤怒,再加上马木生是在真正的公正得不到实现、有冤无处申的情况下才走上杀人的道路,而且钱家明就是杀死自己父亲的凶手。这么多的铺垫似乎在说明马木生这一行动的合理性。实际上北村在这里所要揭示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以恶抗恶、以暴抗暴。既然人无法在现行的体制下有尊严地生存,既然这个社会已经不给个人以生的权利,那么我就用同样不合法律的方法反抗,因为法律不能起到他应该起到的维护合理的社会秩序的作用。而在《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受到的明显是尼采的超人哲学的影响。尼采认为超人具有强烈的支配欲和旺盛的生命意志,即权力意志。他们是旧价值的批判者和新价值的创造者,他们超越善恶,本身就是善恶的立法者和评估者。也就是说,超人无所谓善恶,因为在现实中“所谓的恶人恰是另一种道德中的好人、高贵者、强有力者、统治者……他们返回到野兽良心的无辜中,进行屠杀、纵火、强暴、殴打等一系列暴行”。⑤而这暴行是要达到善的目的。所以超人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判断善恶,并可以用所谓的“恶”去制造出善来。拉斯科尔尼科夫就是尼采哲学中的超人,他超越现存社会善恶的价值判断,企图用恶的手段达到善的目的。可见,马木生杀死钱家明和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太在相似的表面下有本质的不同。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比较发现,《愤怒》不同于《悲惨世界》,他不能用社会层面的语言来解读,也不同于《罪与罚》,因为《罪与罚》所反思的是人可不可以为了达到善的目的而采取恶的手段,《愤怒》想要回答的是真正的公义在哪里,真正的公义靠什么作为评判标准。

三、《愤怒》与基督教

在《悲惨世界》和《罪与罚》之外,《愤怒》和基督教思想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李百义杀人逃亡到贵州一个叫贡达的地方的时候,他遇到了对他的人生选择起到关键作用的王牧师。从王牧师那里,他听到了上帝的声音。

纵观全书发现,书中的关键情节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比如说马木生化名为李百义后为什么会如此诚挚地投入慈善事业当中。在李百义被捕的时候,不同于通常犯人的垂死挣扎,他为什么会那样的镇定、从容,甚至脸上溢出灿烂的笑容。还有在法庭上对李百义的两次审判,李百义的回答都令人吃惊。第一次是,当王法官问李百义自首是否是他自己的意愿时,李百义的回答是不是,也就是说李百义的回答可能会导致自己生命的丧失。第二次是老六在法庭上作证李百义的父亲是被派出所人员刑讯逼供而死,并不是失踪时,只要李百义肯定这一事实,他就有生的可能,但李百义的回答却是“我不能肯定我的父亲是不是失踪”。两次出人意料的回答不得不令人深思。

但如果将这些难以理解的行为事件放入到基督教的思想文化中来自加以解释,将李百义的作为和王牧师所讲的基督教的教义相联系,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

李百义为什么会承认自己不愿去自首?这在李百义那次演说中解释得很清楚。是他没有自首的勇气吗?不是,如果自首的结果是死,一切就变得更加简单。真正的原因是在基督教看来死不意味着终结,因为人死了也要接受上帝的审判,人没有忏悔带着罪死了也得不到平安。他没有去自首是“因为心中有最后的不服,虽然我已经不相信自己,但我也不愿意相信别人”,⑥他不相信法律能够为他评判罪的多少,关键是在上帝那里,自己意识到自己罪孽的深重。而在法庭上的李百义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罪,并愿意为此负责。这就是他不去自首但又坦然接受女儿为他安排的一切结局的原因。另外,在李百义承认自己不确定父亲是不是失踪这一点上,王牧师关于那个犯了奸淫的女人的故事可以说是对此的一个回答。正如故事中,没有一个人有权利举起石头砸向那个女人,李百义也没有权利以自己的公义去杀死钱家明。“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上帝才是审判人罪性的标准,没有人能代表公义处死其他人。理解了这两点,再来理解李百义被捕后内心的平安就轻而易举了。正因为它以自己的公义结束了另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当他发现自己的公义并不可靠的时候,用基督教的观点来说,就是当他发现他是代表权柄而不是权柄的时候,他害怕了,他害怕自己的公义错了,害怕自己没有用好代表权柄,所以这就是他十年来虽然有了最好的朋友陈佐松,有了最爱的女儿李好,有了最钟情的事业,仍然感到孤独无比的原因。同样,这也是他被捕后感到无比轻松,能够在被捕的车上和监狱里的号房里安然入睡的原因。最后,李百义之所以能够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当中,源于基督教罪感基础上的爱感。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有以爱作为回应,才能收获爱的回报。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虽然《愤怒》在和《悲惨世界》、《罪与罚》在一些故事情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其背后的本质却是不一样的,但不能否认,《愤怒》确实是吸收了两者的部分内容。但最重要的是,《愤怒》真正的思想资源——基督教的思想文化才是其核心所在,才是能够真正解释作品内容的精神资源。但需要意识到的是,北村由于在作品中急于要阐释基督教的某些内容而对作品的文学性把握得不是很充分。纵然有一些瑕疵,但也不能否认北村的神性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坛的意义。

注释

① 北村.愤怒[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2.

② (法)雨果.悲惨世界序[M].李丹,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③ 北村.愤怒[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5.

④ 北村.愤怒[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5-6.

⑤ 尼采.尼采生存哲学[M].杨恒达,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16.

⑥ 北村.愤怒[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252.

[1]齐宏伟.文学·苦难·精神资源[M].南昌:江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尼采.尼采生存哲学[M].杨恒达,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愤怒公义北村
稻田种荷花
辛公义爱民如子
公平正义视野下对洞穴奇案法学思想的探究
“愤怒”的老爸
地球开启“愤怒”模式 四月地震洪水频发
“愤怒”的选票
XKNC北村精密携自主研发生产的自动化与机床组线亮相CIMT2015
论荀子的“德育哲学”
北村和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