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2013-12-11 09:18杜嫘嫘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案自学教材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缺乏创造能力的人。自学能力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获得知识的多少和取得成就的大小。语文的自学能力靠什么养成?怎样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养成需要多种条件,有很多种方法,其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我们要实现高效课堂中的导学案。

张海晨、李炳亭两人合著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中谈到:从一节完整的课型来讲(综合课型)要经历自学(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这样三个大的模块设计。而我认为这个自学就可以说是我们所说的预习。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学习的效度。所以,在导学案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自学要求、自学内容和自学方式方法。利用好导学案,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1. 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设计难度合理的导学案。导学案要使学生能通过自学解决50~80%左右的问题为宜,让各个层次的同学完成各自力所能及的任务。

2. 明确预习目的。在设计导学案时,让学生明白:通过预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抓紧时间及时弥补,扫清学习新知识的拦路虎,可以摸清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和疑难问题,利于上课时跟着老师的思路,学起来积极,听课时轻松,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理解和思考重点问题上,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在预习时,对旧知识温习的同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使知识上挂下连,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记忆效果更好。而且,虽然预习需花费一些时间,但是预习好了,听课效果好了,课后复习的时间和做作业的时间将大幅缩短。

3. 在导学案中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在我的班级里,曾经有一些很用功的学生,每次布置预习的时候,他们会认真地将书写得满满的,很多同学预习中采取了死读苦解的方法,这是对预习方法茫然。简单地说,在预习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技术要教给学生:一是知识回顾,二是假设联想。“温故而知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学学习的知识之间关联性很强,往往以前学的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预习时,不要一下子就开始看新知识的具体内容,而要先看看新内容的题目,回顾一下以前相关的知识,同时结合一些常识和推理性思维,思考运用旧知识研究新知识,再有针对性地下手解决新知识。比如,我们在学习苏轼词的时候,我就会在导学案中设计我们曾经了解过的关于苏轼人生经历的一个或两个小问题,以帮助我们这节课对诗词的理解。

4. 明确时间就是效率。预习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将一节课内容的预习时间限制在15~30分钟之内,在设计导学案时,将每一个大问题后面附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参考时间,这样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和学习速度,又对于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锻炼,让学生提高对效率的认识。

5. 教会学生运用导学案的一些小技巧。

(1)会与不会心中有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已经掌握的问题、有些模糊的问题、确实不会的问题分别用“圆形”、“重点符号”、“三角形”标记出来,这样既有利于老师在检查导学案预习情况时对学情的把握,也能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回忆起自己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需多付出一点,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

(2)利用好双色笔。在对学与群学过程中,学生会修正、完善自己的导学案,这个过程需要用双色笔来记录结果,便于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把握。

(3)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将自己无法解决的疑点、难点整理出来记在导学案的右侧栏里,以便在对学与群学的过程中向同学、老师请教;记下在预习中自己对教材重点的预测和估计,提高自己对语文教材的把握能力。

总之,课前预习是一个寻疑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预习,加强预习的有效性,让有效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而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工具”。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标,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用自己的真心与耐心为学生准备一份份有价值的“路线图”、一件件得心应手的“工具”。

作者简介:杜嫘嫘,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学。

猜你喜欢
学案自学教材
教材精读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比例尺(一)”导学案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