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教师明确了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交往、合作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在新课程实施中,笔者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营造民主氛围,启迪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直以来,多数教师都抱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放,讲授法成了教学的重要手段。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没有足够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只能培养样板式的学生,缺乏灵活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由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对老师的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被摒弃,师生间要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使学生学习的灵感将不断在积极发言、相互讨论和实验探究中迸出火花。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做课堂的“管家婆”,不要过度束缚学生,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思想影响学生,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课堂是他们的空间。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和同学都是他的学习助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把爱心微笑、激励成功和信任带入课堂。这样,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促进了自主性的发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的参与欲望,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参与意识,打下创新基础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倾向,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情感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
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努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兴趣可以驱使一个人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我在《二氧化碳性质》一节教学中,运用悬念法引入新课,设计了学生熟知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使用双面印刷纸张”、“为什么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海平面为什么会上升”等,创设学生渴望追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给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体会这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质疑讨论,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质疑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揭示,从而形成师生质疑讨论的良性互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主导性的最优结合,帮助学生将教材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自身的学习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追求一种真实开放、灵活动态的教学效果,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参与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探究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还学生一个主动和能动的空间。
作者简介:李佰祥(1966-),吉林大安人,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中学教导处副主任,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