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课堂质量的好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了从六个方面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生物学本身充满了神奇和奥秘,饶有趣味。但生物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概念、定义较多,学生容易产生死记硬背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偏科思想影响下,不重视生物课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本人认为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就是:从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本文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1.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生物学的兴趣
多媒体应用于生物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七年级下册关于心脏的位置和形态,过去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用语言表达之外,主要靠演示心脏的挂图、模型及猪的心脏实物、让学生举起拳头表示大小和用手指在自已心脏的位置。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在荧屏上展示活动的人体图像,配合语言的讲解,指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通过心脏在三维空间作任意角度和方向的转换、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形态和数目的出现,再配合文字解释和有关声音,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接下来用一些经典习题给学生,他们能很轻松理解的。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节奏和应变都需要很高的技巧。
2.认真备课,挖掘生物课本中的"兴趣点"和"兴趣因素"
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45分钟的"一言堂",这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不仅没有发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忽视了本学科的特点,把"生"物上成了"死"物,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首先要钻研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备课,要积累和挖掘生物知识的"兴趣点"和"兴趣因素",就必须多学、多看。可订阅有关杂志,收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狂野周末"等电视节目。对收集到的植物、动物、人体的趣闻资料,在注意其科学性的同时,进行归纳整理,编写成教学卡片。在备课过程中,力求找出教材的什么地方该用什么实例。例如在讲鸟纲"鸟类的多样性"一节中,他们只能回答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驼鸟,这时我又给他们的补充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非洲的麦粒鸟;飞得最快的是印度的雨燕,每小时飞行171公里;飞得最远的是北欧的燕鸥,可飞行2万公里;最好斗的是拉丁美洲的霸翁鸟,它能制服比它大十多倍的老鹰等等。这些内容,使学生们对"鸟类的多样性"加深了理解。
3.养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物课本有大量的探究实验活动,让学生学会在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对发现问题的讨论分析,从而提出假设。通过活动方案的设计并实施方案,验证假设,从而得到结论,提高思维能力,激发兴趣。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种子萌发需要怎样的外界条件?哪些条件会影响种子萌发?不同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不同的外界条件?我把全班学生按4人一小组,让外宿生准备一些当地常见的种子,老师也准备一些种子,然后各小组自选3种不同的种子,提出本组要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如种子是否需要光、水、肥料、土壤、空气、温度等条件?对其中的一个条件进行探究。设计对照实验,并根据本组实验方案选择所需的仪器、用具、材料对实验作出预测,在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经过全班学生近25天的观察、分析、比较。得出不同的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不同,加深理解了课本的内容。学生们都很辛苦,但对活动很有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虽有法有循,然都是教无定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培养并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