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静 何庆光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自然环境破坏等问题日趋严重,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而我国幅员辽阔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难以直接形成国家整体大循环经济格局,县域作为国家经济的基本单元,易于实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从而构建国家循环经济。我国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定义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即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并合理利用废物或把废物作为原料再利用。同时,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制,采取规划、财政、投资、政府采购等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发展好县域循环经济是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全面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是城乡经济实现统筹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至今已经四年,亟待一套评价方法对循环经济进行考核与评价,从而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而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家统计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2006)设定了由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资源消耗率指标、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率指标、废弃物排放与处置指标和其他指标五大部分构成评价体系。孟丽莎(2008)面向城市区域设计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经济发展、绿色发展、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曹小琳(2008)构建区域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五个子系统,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作了动态分析与监测。何庆光(2010)对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做了综合评价,构建了经济发展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以及社会进步子系统,并对广西1996~2006年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分和比较。石广明(2011)对贵阳市循环经济发展构建了评价指标,并进行动态分析。
上述研究都将经济发展子系统作为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都尝试了对不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但缺少对县域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且主要基于动态分析而缺少空间比较。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区,发展经济不能再走粗放发展老路。然而,广西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没有考核和评价的局面,导致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不清,不能准确识别出存在的问题。本文意在结合广西县域经济数据,在重视经济质量的前提下,建立经济子系统循环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广西各县的经济子系统发展状况,分析其区域分布特点,并进行空间比较与动态分析,为促进广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与建议。
广西县域循环经济评价目的是为了了解广西循环经济系统发展的变化情况,经济子系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与基础保障,通过比较广西各县域循环经济的经济子系统发展差异、区域分布以及随时间发展的变化情况,再进一步通过对典型县域的经济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出制约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以便通过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管理和技术去改善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件,从而实现广西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循环经济评价并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任何标准都是相对的,是以现实为基础提出来的,评价结果具有相对比较的意义。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关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虽全面,但我国统计数据的采集还没有同步,尤其是县域的循环经济数据更是欠缺。本文认为县域循环经济的经济子系统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以满足居民的基本要求,更要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考虑广西各县域的统计数据可得性,构建经济子系统指标体系涵盖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经济效率各方面共九项指标:人均GDP、人均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占GDP比例、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人口数)、产品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工业产值电耗(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加值)。
由于各指标间的数量级以及代表的意义不同,在进行综合评价前,有必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极差转换法、相对化处理法、标准化处理法、功效系数法等。由于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尚不存在理想的标准值,本文选择极差转换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正指标是数值越大越好,而逆指标是数值越小越好,为了统一口径,选择不同公式。原始指标处理方法如下:
式中xi为第i个指标的原始值,而yi为第i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值。
确定各指标在评价经济子系统发展状况的权重,比较常用的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信息熵法和德尔菲法等。确定权重主要是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主客观结合赋权法。本文对各指标采用客观赋权法,指标yi的方差(j=1,2…n),权重,计算循环经济发展中县域的经济发展指数以评价经济子系统发展状况,经济发展指数越高的县,其经济子系统发展状况越好。
目前,广西按区域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等三大经济区,包括91个县区(按行政区划分共有109县区),分别归属于14个城市。根据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时间以及数据可得性,将研究的时间范围选择为2009~2011年,并对几个数据不全的县域予以剔除,全部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
首先对广西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得出的各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划为较差(25%以下)、中等(25%~40%)、良好(40%~55%)、优秀(55%以上)四个相对等级,然后结合各县所属的经济区,进行交叉分析,结果见表1至表3。
表1 2009年广西88个县域循环经济的经济子系统得分与区域分布交叉
表2 2010年广西86个县域循环经济的经济子系统得分与区域分布交叉
表3 2011年广西88个县域循环经济的经济子系统得分与区域分布交叉
2009年有5个县域经济体经济发展指数低,分别是那坡、凌云、东兰、罗城、都安瑶族;而武鸣、柳江、鹿寨、阳朔、临桂、临川、兴安、永福、荔浦、防城、东兴、钦南、玉州、兴宾、江州、扶绥经济发展指数等级高,其中位于防城港市的东兴市经济发展指数最高。
2010年有6个县域经济体经济发展指数低,分别是那坡、凌云、隆林各族、凤山、东兰、罗城;武鸣、柳江、阳朔、临桂、兴安、永福、东兴、钦南、玉州、江州、扶绥经济发展等级高,其中东兴市经济发展指数最高。
2011年有5个县域经济体经济发展指数低,分别是那坡、凤山、东兰、都安瑶族、大化瑶族;而武鸣、柳江、鹿寨、阳朔、临桂、临川、兴安、永福、荔浦、防城、东兴、钦南、玉州、右江、兴宾、象州、江州、扶绥、凭祥的经济发展等级高,其中东兴市经济发展指数最高。
从总体来看,各年经济发展较差的县域经济体都聚集在桂西资源富集区,且主要分布在百色市、河池市,尤以河池市居多,主要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三项指标得分低。而桂西资源富集区内经济发展好的县域则主要分布在崇左市。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都是经济发展好的县域较为密集的区域,其中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优秀县域主要集中在防城港市,南宁与钦州也有发展好的县,而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优秀县域主要集中在桂林市,其他市只是涉及一两个表现突出的县,而梧州市、贵港市、贺州市均不存在经济发展突出的县,主要是这三市人均播种面积低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又缺少规模以上工业的缘故。
此外,从2009~2011年的时间纵向比较来看,广西县域循环经济的经济子系统在这三年中整体发展虽然缓慢向好,但发展不均衡且并不稳定。比如以广西县域经济产品利润率指标为例,还存在利润率小于0的县,其中2009年有17个县,2010年有3个县,2011年有6个县,这主要是受桂西资源富集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影响。
那坡县和东兴市可以分别作为经济发展差与经济发展优的典型,那么从典型县域经济体的具体指标比较可知,东兴市的人均GDP约是那坡县的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约是那坡县的2.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比那坡县高70%,东兴市的产品利润率是16%左右,而那坡县则为亏损,且三年间这些指标并没有缩小差距。相反,那坡县的单位工业产值电耗相当于东兴市的20倍还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方面,那坡县与东兴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当前,广西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还不稳定,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域占的比重较低,分布也很不均衡,主要是分布在处于西江经济带的桂林市,其次是处在北部湾经济区的防城港市和桂西资源富集区的崇左市。而河池以及百色市的县域经济发展落后,梧州市、贵港市、贺州市的县域经济发展也不突出。从区域的角度来看,桂西资源富集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较差,而西江经济带与北部湾经济区总体要相对好一些,但还只是停留在少数亮点上,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够。从指标分析来看,经济发展较差的县表现为产品利润率低甚至亏损,缺少规模以上工业,农村以及城镇收入偏低、工业电耗高以及第三产业发展不够。而面临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等机遇,广西政府应加快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以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循环经济理念的基础,根据广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合理布局广西区域经济的功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和规划。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引导企业推动县域循环经济的形成。首先,应当制定相关的法规,鼓励企业参与循环经济的发展。其次,需要规划核心产业,从整个县域经济的全局考虑,来选择和定位循环产业。对于节约资源、污染小的企业要给予政策支持。对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给予全方位的指导,放权让利,充分发挥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开发技术、勇于创新的企业要给予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再次,环保措施的跟进,对于那些资源耗费大、浪费严重、不治理污染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并整顿。对于整顿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在三大经济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细化各市经济发展定位,协调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产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桂西资源富集区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接续区和资源深加工基地,对于聚集在河池市和百色市的经济发展落后县域应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快北部湾经济区以及西江经济带的发展,除了防城港和桂林以外,南宁、梧州、贵港等地也应加快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广西各市均应通过加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力度等方式培育一两个经济发展优秀的县域经济体,以对其他县域经济体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尝试建设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中心重镇、村屯,建成一批自治区重点镇、小康示范镇和特色县城、特色镇村,壮大县域经济,从而均衡广西经济发展,提高广西整体的经济质量。
第三,县域循环经济发展仍应以工业化为主导,同时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广西县域工业发展的瓶颈是缺少规模化工业,且产品利润率低,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业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进一步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构建制糖、有色金属、重化工业等制造业大型基地或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和新兴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具有民族品牌的旅游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提高非资源依赖型产业的比重,形成多元化的新型支柱产业。
第四,进一步提高广西各县域经济体居民人均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对于有自然条件的县或市应大力发展集约化绿色农业,将农业循环经济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范围给予重点扶持,打造一批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以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农产品贸易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链,发展绿色长寿食品、桑蚕丝绸、文化旅游以及糖蔗综合加工、特色酒、优质饮用水、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风貌改造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此外,还应注意减少对耕地、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加快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动城镇化进程,拓宽居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