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及展望

2013-12-10 03:40唐丽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创业高校大学生

唐丽

【摘 要】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创业率的根本。大学阶段正是人的智力从“学习准备期”向“创造活动期”转变的过渡期,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成为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知识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

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高达20-23%。而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根据对北京某著名高校学生调查,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1%。在大学生自我创业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1)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的目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占88.5%;认同改善经济处境占49.2%;认同服务社会的占45.8%;(2)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强的信念,占88.9%;其次是一个创意,占87.6%;接下来是选择创业伙伴,占60.9%;然后是资金,占54.7%;接着是社会关系,占46.9%;最后是工商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依次是43%、42.2%;(3)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支持最迫切的就是创办学生创业服务机构,这个比例高达85.6%。

主要是:(1)传统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起到了阻碍作用。传统教育实际上是以知识和技术传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育教学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传统教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2)教学过程中忽视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3)应试教育体制使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出于兴趣;(4)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严重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从目前高等教育课程学习中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比例来看,实践环节比重太少。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途径

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通过对一定的案例分析,并结合所在高校实际情况总结了以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开展素质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每个人都有创业意识这种基因,这种基因是隐性的,需要去唤醒。唤醒的方式比较多,如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实施“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创业知识竞赛、创业模拟活动及创业方案设计比赛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活动为组织形式来实践创业活动。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晨曦创业社团”。该社团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仅是该我近年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模式之一。我校团委以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为龙头,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通过第二课堂的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依靠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科技活动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大学生有创业不能局限在自雇型创业上,要在专业型创业和产品创造型创业方面有所作为,必须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科技文化活动中的电子设计与制作竞赛等活动都应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使竞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组织大学生科技文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科研方法的训练,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立足现实,关注社会,为学生创业能够创造性独立解决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三)着力素质结构,整体上提高能力

1、着力于创业的素质意识培养。创业的素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对创业目标的心理准备,才在有意识之间将自己的能力指向创业的意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创业能力。

2、着力形成创业素质系统。在进行创业设计时,要充分理解创业对大学生的实际意义,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与毕业等同。也不能将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创业等同,要主动从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系统设计创业蓝图。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不定期的邀请校内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整合多方资源,营造创业实践氛围,锻炼创业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校园特有的文化氛围,尤其是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实施“以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创业实践氛围,锻炼创业能力”的战略是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字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教研室,并建立了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建议及展望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首先应当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助推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其次,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出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模式,形成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完整的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整合学校现有创业师资的基础上,从企业、政府聘请一批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就业指导师等兼任创业指导师;第四,创新创业教育形式,通过举办创业讲座、校友创业报告会、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训练、创业素质拓展、企业实习、职业规划大赛等卓有成效的形式,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5).

[2]张建民,阳舒娟,范文兴.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6).

[3]任国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5).

[4]陈晓梅,陈浩文,等.兽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09,(7).

[5]初明利,潘望远.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8).

猜你喜欢
创业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