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梅
【摘 要】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毒病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猪瘟是目前农村猪病危害较大的疫病,继续做好农村猪瘟防疫工作,减少猪瘟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农村;猪瘟;预防;治疗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原因。
猪在免疫状态低下或猪瘟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不高时,感染低毒力或中毒力的猪瘟野毒时,往往造成猪场的猪群猪瘟持续感染。感染猪能经水平和垂直方式传播猪瘟野毒,这种情况是造成目前猪瘟流行和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1.流行病学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感染后还未表现临床症状时就向外排毒,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主要发生非典型的温和性猪瘟;以零星散发为主,没有明显季节性,但寒冷季节发病较多;用疫苗免疫后的猪仍有发病。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
2.临床症状
急性型:多见于母猪,病猪呈短暂性发热体温41℃以上, 稽留不退,病死前降至正常体温以下,发病时精神极度沉郁、伏卧嗜睡、全身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发抖、常喜钻入草堆,呈怕冷状。初期眼结膜潮红, 后期苍白,眼角处有多量黏液, 后转为脓性分泌物而黏着两眼。减食或停食,有时可见呕吐。初期便秘,排干粪球状,有的病猪出现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各部皮肤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病程长的互相融合形成较大的出血性坏死区。
慢性型:病程一个月以上,体温时高时低,全身衰弱,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病猪消瘦、贫血,便秘与腹泻交替,转归死亡,皮肤上有陈旧性出血斑或坏死痂。
温和型:是由低毒力的猪瘟病毒所引起的,其症状和病变不典型,病情缓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死亡的多是幼猪,成年猪一般可耐过。这种病毒连续通过易感猪继代后,毒力增强,可使易感猪发生典型症状死亡。若母猪于怀孕期感染猪瘟病毒,可引起死胎、滞留胎、木乃伊胎、早产、产出弱小或颤抖的仔猪,存活的仔猪因免疫耐受,断奶后又出现猪瘟症状。
3.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剖检发现:颈部、腹部、耳尖、四肢等多处皮肤均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肾脏、膀胱、喉头、会厌软骨、大肠黏膜等多处出现明显的点状出血;颌下、脾门、肝门、肠系膜及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切面如大理石样红白相间;脾脏梗死;回盲口、盲肠、结肠或直肠黏膜上有“纽扣状溃疡”。
呼吸系统:在喉和会咽软骨黏膜有出血斑点,肋胸膜有点状出血,肺有局灶性出血斑块。心血管:心外膜、冠状沟及心内膜有出血斑点。中枢神经系统:脑膜和脑实质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4.剖检与诊断
剖检。
病死猪应就地剖检,如果剖检可见下列变化,如脾脏丘状出血和边缘梗死、回盲口附近黏膜纽扣状溃疡、广泛的出血变化、肾脏表面针尖状出血、淋巴结切面的大理石状变化,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症状,即可做出较为确切的诊断。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可分为查抗体或测抗原2 种方法,前者着重于检测隐性猪瘟。查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进行;测抗原:先对病料做切片,后采用荧光进行抗体试验。此外,还可采集病猪的血液及相关内脏作材料进行镜检和分离培养,以协助鉴别和诊断。
5.防治措施
目前,该病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免疫预防和淘汰感染猪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根据当地疫病流行种类和流行特征、猪场的生产特点、猪的日龄、各种疫苗的特性、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合理制定预防接种次数、剂量、时间间隔等。规格猪场要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并根据抗体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5.1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措施
目前国产的猪瘟兔化弱毒活疫苗是公认的最安全有效疫苗,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适时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接种后4~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一年。在非疫区,仔猪于断奶后接种该苗一次即可;在疫区和受威胁区,免疫猪所产仔猪可于20~30日龄首免,50~60日龄进行二免(每次按2~3头份/头),母猪空怀期免疫一次(每次按2~3头份/头),种公猪每年免疫一次(按1~3头份/头)。
5.2加强监测,规范免疫程序
目前免疫接种依然是农村防治猪瘟的最有效的手段。农村养殖用户通过定期对猪群免疫抗体监测,及时掌握猪群抗体水平,以实际数据为依据来确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时间和制定个性化的猪瘟免疫程序。对注射疫苗后抗体免疫较低的猪,应及时加强免疫,对加强免疫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免疫耐受猪,要坚决淘汰。通过监测种猪群的感染与免疫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母源抗体对免疫接种的干扰。同时对猪瘟的防控还应注意整体防控。
5.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疫意识
乡镇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猪瘟免疫知识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动物防疫意识,自觉接受科学规范的防疫注射。组织兽医专家下乡开展防疫知识讲座,多为养殖户提供一些交流的机会。同时提高防疫人员专业素质,多培训多学习,以便有效地开展工作。还要加大动物防疫管理力度。
6.发生猪瘟时的紧急措施
(1)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隔离饲养。特别是贵重的种猪,在备有抗猪瘟血清的单位,可用于治疗。
(2)对发病猪场及附近尚没有发病的猪只,立即全部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注射, 可有效地防止新的病猪出现,缩短流行过程,减少部分损失。
(3)发病猪舍、运动场、饲养管理用具, 用2%热碱水或30%草木灰水等进行消毒。粪尿及垫草等污物,堆积发酵后作肥料利用。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