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为纲,但并不止步于一部言情小说。它选材的直接政治背景是清朝中期围绕康熙、雍正政权交替过程中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激烈斗争。
由于《红楼梦》中涉及到诸多政治权势斗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红楼梦》也是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尤其是官吏制度的绝佳窗口。官吏制度是“关于国家机关的建置、职掌,官吏的设置及考选、管理的制度”。中国古代官吏制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规范详备。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起到过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近代官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尤其是考试任用制度,早在元朝开始就流传到国外。从明朝开始,西方来华人士逐渐增多,就职于中国政府或学术教育机构的外国人也大有人在。从1570-1870年的300年间,英国伦敦用英文出版的有关中国官吏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书籍达70多种。其中《文学考试制度》、《中国札记》、《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等书,极力称赞中国官吏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度,并力主英国政府仿行。
中国古代官吏制度到了明清时期,日益完备与成熟。对于想了解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外国人而言,阅读明清时期的文学著作不失为一个捷径,而语言的障碍可以交由翻译者来解决。《红楼梦》的译本较多,但流传广泛、口碑甚佳的英译本有两个。其一是由英国汉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霍克斯与其女婿闵福德合作翻译,并由企鹅出版社出版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在西方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另一是由我国翻译名家杨宪益和戴乃迭合作翻译并交付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在本文中,我们把霍克斯、闵福德的译本简称为“霍译”,把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简称为“杨译”。
我们拟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来探讨霍译和杨译中对与清朝官吏制度相关内容的翻译。在研究方法上,我们以数据驱动(data-driven)为研究手段,以语料库技术为保障,对《红楼梦》原文、霍译和杨译进行数据统计。通过比较分析原文和两个版本的译文,总结出二组译者在翻译与清朝官吏制度相关内容时所采用的策略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作为系列论文的开篇之作,我们首先探讨清朝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的翻译。“在清代的中央行政机构中,以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为最重要”。六部延续近三百年,直至光绪庚子(1900)以后的官制改革,模仿西洋官制,使得立法、行政、司法机构分立,才打破了以六部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系。
谈及六部沿革,需先了解三省制。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为分割中央辅政职权而设,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初露雏形。这种职权分割能起到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作用,避免权臣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又能发挥众多官员的共同智慧,减少决策失误,保证政令畅通。至隋朝,始设六部,属尚书省。元朝废尚书省,六部随之改隶中书省。明太祖罢相,革中书省,仿古代六卿之制分其职于六部,由皇帝直接统辖,于是六部开始各为分署,事皆专达于上。清沿明制。至清朝时,六部已经成为巩固皇权的重要中央辅政机构。因其直接受皇帝统辖,故而权高位重。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中描述的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激烈斗争实际上就是这六部之间的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权力之争。
《红楼梦》中六部出现的频率究竟如何?我们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红楼梦》校注本转换成为语料库可识别的电子文本文档格式,以“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为检索词,用语料库分析软件AntConc3.2.4w统计出原著中上述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及章节分布,见表一。
表一:《红楼梦》中六部出现频率
从表一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红楼梦》中所描述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官势显赫,地位重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与四大家族皆有关联。这种关联或来自姻亲关系,或来自权钱交易。
3.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红楼梦》中都有出现,那么霍克斯与其女婿闵福德和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在翻译该部分内容的时候,理应要对六部的历史渊源、职权范围和职掌内容作一番历史的考证。
为了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霍译和杨译中的对应翻译,我们借助了绍兴文理学院开发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该平行语料库收集了霍克斯、闵福德一百二十回全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一百二十回全译本。两个译本均与原著在句子层面对齐。
首先,“部”该如何译?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两个译本在“部”的翻译上存在分歧。经过平行语料库查询,可知在霍译和杨译中“部”有两种翻译,即Ministry和Board。霍译中使用Ministry23次,Board93次;杨译中使用Ministry31次,Board50次(注:表二和表三中的出现次数总和与此处不一样,因为在译文中,多数仅用Board和Ministry指代上文出现过的部名,而表二和表三中只统计了以完整形式出现的部名的英译)。
表二:霍译中对“部”的翻译
表三:杨译中对“部”的翻译
从表二和表三中,我们相信,读者和我们一样存在以下的困惑:
1.“部”究竟该翻译成什么?是Board还是Ministry?这两词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区别?
2.两个译本都是公认的《红楼梦》英译的代表作,均为精雕细琢的上乘之作。译者要么是蜚声中外的汉学家,要么是久负盛名的翻译家,怎么会在译文中对同一个指称对象使用两种不同的翻译呢?
对于以上的困惑,我们只能给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英汉大词典》对Board和Ministry释义分别如下:
委员会、董事会、理事会;全体委员;(政府或商业部门的)局、部、所、公会等。
(政府的)部、部办公室;(全体)部长(或阁员)、内阁;部长(内阁)的任期。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两词的释义如下:
我们又使用了容量高达1亿英文单词的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发现Board用作机构名称时,通常出现在以下一些机构中:the Legal Aid Board(法律援助委员会);Tourist Board(旅游局);the British Boxing Board of Control(英国拳击管理委员会)等。而Ministry通常使用在以下政府机构名称中:the Ministry of Defense(国防部);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农业部);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教育部)等。
从两本权威词典对Board和Ministry的释义以及英国国家语料库搜索结果来看,我们认为清朝的六部中的“部”应该统一翻译成英文的Ministry。理由有两点:
2.国家机关名称的翻译应该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不能像其他词汇的翻译那样,在不同的地方可有不同的译法。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地位相当。因此,从译名统一、固定的角度来说,六部应该统一使用Ministry来翻译。
在解决了“部”如何翻译的问题之后,我们要来探讨具体各个部的翻译。具体各部的翻译必须要尊重历史,不可望文生义。对于不熟悉、不确定的部的名称,历史考证和现实参照是不可避免的。
先看吏部。
霍译中吏部被翻译成了the Board of Civil Office。首先,单是Board和Office这样的搭配就让读者觉得有点奇怪。Office本身就有“部门”之意,再加上Board,意义含混。考虑到霍克斯教授与其女婿闵福德来自英国,我们查阅了英国的政府机构及官职名称,唯一与Civil有关联的是英国首相的全称:Prime Minister,First Lord of the Treasury and Minister for the Civil Service(首相,财政部第一大臣兼文官部长),这为我们翻译吏部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再来看杨译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现译为民政部,主要负责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农村养老保险、婚姻管理,殡葬改革、人事教育等。由此可见,杨译中the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容易让人联想起现在的民政部,从而误解了清朝吏部的职能。
户部如何译?
礼部如何译?
兵部如何译?
刑部如何译?
工部如何译?
清朝工部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营缮清吏司负责管理工程营建。虞衡清吏司负责颁发标准的度量衡,以供各地准绳,还负责军队军需装备的制作、领用和奏销,打牲乌拉解京东珠的验收。都水清吏司执掌河道、海塘等水利工程的修治,收取工关的木税、船税和货税。屯田清吏司负责皇帝后妃陵寝的修缮,供应在京各衙门的薪炭和太和殿炉炭,给营缮、虞衡、都水并本司定额官匠、官夫并民匠、民夫发放工食银两。除此之外,直隶天津海苇、北京西山官窑的煤课和通州船税、木税归屯田清吏司征收奏销。
多少年来,凡是涉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人,无论是想做精深的研究,还是仅作走马观花式的浏览,都会为被阅读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时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官署、官名以及大量的职官术语所困扰。要想完全弄明白它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作为文化交流桥梁的缔造者,译者的责任更为重大。在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对涉及到的纷繁复杂的官制名称必须要做历史的考证,切不可望文生义,以偏概全。
注
:① 俞鹿年《中国官制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② 黄达强《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3页。
④⑦ 谢俊美、田玉洪《中国古代官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版,第94、96页。
⑥ 吴新雷《〈红楼梦〉与曹雪芹江南家世—在南京大学国学讲堂上的讲演》,《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
⑧ 任亮等《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http://corpus.usx.edu.cn/hongloumeng/index.asp.检索日2012/12/20。
*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英政治文本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1YJC740163)阶段性成果;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