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兰

2013-12-09 07:56张伟
城色in生活 2013年10期
关键词:空谷幽兰兰花

张伟

花中四君子之中,我最喜爱的还是兰花。寒梅傲雪腊月独香,遮掩不住身上的傲慢;孤竹萧瑟筛风弄月,却有几分世家子的不恭;秋菊怒放满地金黄,多多少少又有些俗气。而花中之兰,生于幽谷却满身香甜,兰花之美,是为美而美,与其他花中君子相比,少了斗与争的刀兵气,在空谷之中,它独自绽放寂静落寞,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在完全属于自我的寂静世界中自由绽放。

兰是花中的君子,而君子身上的品性也如同这空谷的幽兰一般闲散淡然,在无争的世界之中静静开落。君子如兰,幽香自放,不求闻达。真正的君子,从内心来说,是超然物外的,得失荣辱的机心已经淡化为庭前的花开花落;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功利欲望,已变成漫随天外的云卷云舒。兰花与君子之间,是彼此影响和相互关照的。凡是君子皆有道心,在纷纷扰扰的利来利往之中,他们不屑贩夫走卒的蝇营狗苟,亦不愿在曲意逢迎中丧失内心的高洁。于是,他们选择了隐退,这种隐退并不是避世的消极退让,亦不是与尘世针锋相对地决裂。他们只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俗世里寻一处净土,安放一颗高洁的心。而兰花的品性颇具佛心,很多大德高僧喜种兰花,佛门称寺庙为兰若,佛家还将兰花称为禅花,可见兰花的绝尘弃俗。融道心佛心于一体,兰花便如那花中的仙子白衣飘飘,没有一点烟熏火燎的世俗气。

君子若兰,常品兰花的君子身上便有兰花的超脱和淡然。如兰般的君子,身上绝无俗气,所以他不是媚俗的。空谷幽兰,独自绽放,这份香甜断不是官家雍容华贵的富贵气象。关汉卿的四块玉·南亩耕写道:“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君子善于守拙,他们不会卖弄风流吟风弄月去为自己博一个封妻荫子。正如那空谷之兰,在远离喧嚣的山野,与山间的清风明月为伴,同涧间的清泉顽石为友,便这清香送给这山间明月赠予天地中的缕缕惠风。空谷绝响,远离尘俗,世间的车马喧嚣歌舞升平与这里无关。当帝王家花园的牡丹,在别人的艳羡之中娇媚开放之时,这幽兰羽扇轻摇泛舟江上,在孤村的草堂之中辗转芬芳。幽兰身上的幽深淡远,注定其不能混迹于尘世中的泥淖。苏秦张仪信心满满地周游列国之时,便注定终生只不过是皇家花园的一朵牡丹。而只有洒脱如庄子者,才能体味梦蝶之乐。一俗一雅之间,完全是异样的人生态度和选择。洗净身上的俗气,那一株幽兰开放于某处不知名的山谷,山中的日月流转于光阴之外,在开花和落幕之间,彰显其个体生命的张扬和自在。身处幽谷,兰开自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幽兰独语,旷野芬芳,在这无人欣赏的环境中,以坚守还原自我,用生命绽放精彩。

或许有人会腹诽兰花的闲散和慵懒,作为君子,他缺乏一种天下为己任的义气和豪情。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南宋画家郑思肖笔下的兰花是无根的,宋亡后,他隐居苏州,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赵宋,取“肖”从“□”之意。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表示以“南”为“所”;名住地为“本穴世界”,移“本”字之“十”置“穴”中,即“大宋”。日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当元代的臣僚在灯下细细把玩宋朝王室赵孟頫甜美俊腻的赵体字的时候,无根的兰花却开在一位民间画家的笔下。崖山之后蹈海的数十万士绅百姓,一如这无根的兰花,土没了,地没了,兰花的根只能在虚空里悬浮飘摇。宋朝之亡,可以说是华夏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亡国,而在中国史研究之中学界也有“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观点。兰花,开在一片文明的沃土之上;尽管它远离这片文明的最繁华最热闹的中心,但它却是这片文明的土地上最坚硬结实的那一块壁垒。因为与文明的核心本质相连(或者说它是这个文明本身核心和本质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在关键的时刻往往又具备着坚不可摧的韧性。这种韧性不是异族的弯刀铁骑可以踏平,不是屠城式的杀戮可以改变,它是一个民族一种文明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动力,而这种精神往往被物化为文明的最大韧性。我们的文化内核中,往往是舍生取义的。兰花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还表现在其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孟子说为义而反虽千万人吾往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慷慨就义,不是风流可人的牡丹,不是招蜂引蝶的芍药,而是生于幽谷不被人识的那株野兰花。赵孟頫的字帖流传数百年,人们对其第一印象是媚,这种媚是媚到骨子里的,全然没有一点男人的硬气。而郑思肖的那株野兰花,却穿越了历史的重重烟雾,在一张菲薄的纸上,铿锵有力地刻画出一个民族的脊梁。

翻开《离骚》,满纸兰花香。屈原是一个爱花的男人,在《离骚》、《九歌》、《九章》许多诗篇中,都写到自己如何滋兰、培兰、纫兰、搴兰、刈兰。他对兰寄予无限的希望:“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整吾将刈。”他以兰为友,将兰作为知音:“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他将兰作为佩物,表示自己芳草自洁的情操:“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为佩。”他又担心兰在秋风寒露中枯萎而从俗,变节而不芳:“时缤纷以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莆化而为茅。”此刻,那个腰佩长剑身佩兰花的男子,已外化为兰花的精神品格,他化身为兰,在幽远的旷野,在苍凉的江边,在清流与浊流的交汇处,爱兰花的男人前世也许本身就是一株兰花,即使被放逐人间,仍不改其芬芳。兰花的幽香洒满屈原的长襟,长袖飘飘的舞者在江边蹒跚着最后的舞步,一步一步走向滔滔江水之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兰花飘摇,衣襟芬芳,翻滚的江水竟冲洗不去这日久集聚的兰香。而依附于屈大夫身上的兰花,也因了《离骚》《九章》而穿越数千年,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高洁淡然,骨子里却是深深的执著和责任。也正是屈原与兰的精神的结合,打造了兰花内在的精神历史源流。可以说,一部中国史中的典故,都深深烙印着兰花的芬芳和傲气。从孔子兰当为王者香,到现代文学大家胡适“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兰花的审美意义早已超越其作为花草的体态形色之美,而直接建立起一套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生道德典范和社会伦理规范。这套典范之中,正是由于君子佩兰和兰饰君子的互动,构成了君子如兰的典范。

当兰花的自然属性遇到君子的道德典范,这种直观的道德观便以兰之美德予以呈现。君子爱兰,兰如君子,此中真意,妙不可言。

猜你喜欢
空谷幽兰兰花
《气若幽兰》
幽兰
种兰花
兰花开
无眠
幽兰
示弱自强
我爱你兰花
空谷鸟影
都是QQ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