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有生活

2013-12-09 07:56反山绮罗
城色in生活 2013年10期
关键词:梭罗现代人物质

反山 绮罗

兰波曾说:“对于一个充满憧憬的年轻人而言,周围是没有生活的,真正的生活总是在别处。”对此,我深以为然。现代人每天徘徊在钢筋水泥所铸造的丛林之间,忙忙碌碌,没有时间看头顶的天空,没有时间与一条河流谈话。

商业社会飞速发展,逐渐把人们内心的纯净吞没,然而,在某个下班后的傍晚,在某个周末的早晨,我们心里对自然的追求又逐渐开始复苏。正如荷尔德林所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的确,即使生活再辛劳,我们也应该保留一点诗意,不能轻易被生活击败。即使身居城市,不能随时去远方,但也要时常让心灵放归自然。

然而,真想找到自己内心里的一片净土何其不易。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早已思考过这个命题,庄子整本书都是在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以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不过古人们的智慧难以解决现代人的很多问题,毕竟,为了谋生,现代人难有机会去接近自然,更难以实现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梦想,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不过生活在方圆百里的喧嚣之中。也许你会羡慕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自给自足,但梭罗作为哈佛高材生又放弃了多少众人眼中的“财富”?梭罗的生活不是普通人可以尝试的,何况如今的社会,哪里还能找到这样一片清静的地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在对锦衣玉食的痴求中沉沦,在纸醉金迷的霓虹中眩晕,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物质需要这一问题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冷静理性地思考,“物质丰富但精神贫穷”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因此很多人在拥有了财富之后,反倒去追求一种“奢侈的清贫”。但如果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何必要等到有钱之后?毕竟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不再重来。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既能享受到自然品质的生活,又不至于决绝地与社会对抗。

不持有生活的理念便恰到好处。该理念来自日本作家金子由纪子的《不持有的生活》,与兰波的“生活在别处”异曲同工,主张以不持有的态度来享受一种简朴、美好、有品质的生活。其实,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与其对一切物质汲汲以求,不如选择另一种生活视角,只选择自己需要的。

简单评价,不持有生活其实就是心灵的回归与沉淀。不持有的生活不仅是提倡绿色环保、节俭、乐活,更是精神压力的释放与解脱,内省、灵修,让心灵逐渐回归本真。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体验,只经历,不占有,我们每个人永远都生活在别处。

不持有生活的核心就是将人对物质的占有欲限制到最小限度,以求获得精神上的充实、纯净和心灵的自由。正如中野孝次在《清贫思想》中所说:“如果被物质所控制,头脑里只有购买、占有、消费、废弃等观念,就不可能得到内心的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必须要有和物质生产不同的人生原理”。

然而,压抑对物质的欲望,并不是号召我们终日“节俭度日”,不持有生活并不是倡导“一无所有”,更不是强调“保持贫穷”,而是在物质相对丰富的条件下保持选择的权利,只选择真正需要的、喜欢的、能够持续使用的有品位的东西。

早在2004年,美国女作家茱迪·黎凡就用自己的生活做了一场实验,她试图一整年只买必需的物品,凡是不必需的东西一律不买。于是,她暂别一向习以为常的影碟、精油香皂和抽取式卫生纸,展开了一场不持有生活的实验和挑战。经过一年的考验,她出版了著作《可不可以一年都不买?》,希望更多的人来考虑过一种物欲更少的生活。学会不持有生活的过程,其实就像减肥的过程,需要我们逐渐开始缩减消费,日常克制,形成习惯。

若是打个比方,不持有生活的理念其实更像近些年建筑学上兴起的极简主义风格,极简主义建筑并非是单薄与简单的建筑,它们只是用最简单直观的方式传达最核心的艺术理念。在不持有过程中,我们的选择逐渐精简了,不经意间也就节省下来,而节省的不单单是花销,我们可以过一种更加“绿色”的生活,把那些剩下来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都用在怡养精神的事情上。

不持有生活的态度其实就是要过简单、朴素的慢生活。用不持有的心态去看这个世界,我们突然明白,最美好的东西其实都是不需要花费金钱的,比如雨后的彩虹、夜空的星星和冬天的阳光。让我们跳脱浮夸的物质世界,摆脱车马喧哗,人言嘈杂,只有如此,心之所至,才能体味更细微的自然,看到更辽阔的世界。

猜你喜欢
梭罗现代人物质
现代人的避难所
卷土重来
梭罗的账单
智珠
200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现代人的手机“依赖症”
神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