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2013-12-09 02:52宦静整理
杭州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微子载人卫星

(宦静整理)

2012年,对于中国科技界而言,是格外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中共十八大召开,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到了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一年,诸多象征国家实力的工程成就完工;这一年,诸多学科的前沿成果得到了应用;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些热点科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科技伦理的思考。

评选“国内科技十大新闻”,难免有遗珠之憾,一些重要的科研成就和科技新闻,由于名额有限,只得割爱。但最终的“科技十大新闻”是涵盖了以上种种的典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反映过去一年中国科技界的蓬勃景象,望读者能借此一窥中国科技的发展实力。

1.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举行,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快我国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7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强调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2.“辽宁舰”入列,歼-15 飞机完成航母起降

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并顺利进行了国产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歼-15 的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发展航空母舰,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国军事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而歼-15 飞机也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可遂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

3.首次实现空间载人交会对接

6月16日18 时56 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 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在进行了多次空间实验之后,“神九”飞船于29日上午返回地面,我国首次手动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胜利结束。

“神九”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中国的载人空间运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组合体飞行技术、组合体载人环境保证以及整个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性能得到肯定。有外媒报道指出,从8年前首次航天员升空后,中国的太空事业屡攀高峰,并有望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永久载人空间站的国家。

4.全球首个戊型肝炎疫苗上市

1月,由高校和企业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埃希菌)”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10月正式上市,成为世界首个获批上市的戊型乙肝疫苗,并且可能会通过与联合国儿童署和疾病防治组织的合作,在南亚等多发病区推广。这是我国疫苗领域原始创新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科学家为全球肝炎预防控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戊型肝炎是流行最普遍的病毒性肝炎之一,临床症状严重,死亡率约为1%-3%,孕妇病死率可高达20%,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曾感染过戊肝病毒,在南亚和东亚每年约发生650 万例戊肝,导致16 万人死亡及2700 例胎儿流产,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我国是戊型肝炎的高流行区,该疫苗的使用将成为防止戊型肝炎的最有效手段。

5.首台国产CPU 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成功应用

1月,全部采用国产CPU 和系统软件构建的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计算机——“神威蓝光”计算机系统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超级计算中心成功投入应用,这标志着我国继美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 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

“神威蓝光”计算机采用8704 个16 核“神威1600”CPU,它的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100 万亿次浮点计算。同之前国内的超级计算机相比,“神威蓝光”首次完全采用国产CPU,它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国家大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目标,大幅提升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自主研制和应用水平。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能力和应用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世界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6.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找到了标准理论预言的中微子的第三种也是最后一种振荡模式,并精确测定了中微子相互振荡的3 个混合角中的最后一个角θ13。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也是中国实验物理学迄今为止的最大成就,这个实验结果使中微子物理学坚定地驶上了“快车道”。

这个发现一方面证实了对中微子性质的猜想;另一方面,由于它大大提高了中微子测量的精度,也给未来新的实验指明了方向,有助于解开一个困扰科学家的宇宙之谜。参与大亚湾项目的外国专家评价此次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可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物理学成果”。

7.“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 米

6月24日上午,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地区,“蛟龙”号成功地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深海是人类解决资源短缺、拓展生存发展空间的战略必争之地。但是,潜入数千米的压力极高的深海,对于潜水器的结构设计、特殊材料、建造工程还有承压密封等技术都有极高的要求,只有顶级技术强国才可以涉足这一领域。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方案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像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以及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都是由我国独立完成。试验期间,潜水器和水面系统的多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得到了逐一验证,关键指标被多次充分验证,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8.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突破三大技术难题

12月1日,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据参与设计的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专家介绍,哈大高铁是我国目前在高纬度严寒地区设计的标准最高的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首条高寒地区建成运营的高速铁路。突破了防冻胀路基、接触网融冰、道岔融雪等国际公认的三大技术难题。基础设施按时速350 公里建设,采用冬季运营时速200 公里、夏季300 公里运行图运营。哈大高铁纵贯东北三省、营业里程达921 公里。

9.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北斗正式提供区域服务

10月25日23 时33 分,我国第16 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除了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外,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与前期已经成功发射的组网卫星相比,此次发射的第16 颗北斗导航卫星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是区域系统建设的收官之战。它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更加顺畅、及时地在国际导航卫星领域争夺话语权。

10.“黄金大米”事件引发科研伦理讨论

2012年8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网站发表论文称,2008年,湖南80 名小学生进行实验摄入含维生素A 的转基因“黄金大米”,引发了媒体追踪和公众关注。

12月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3 家单位联合发布调查通报,明确实验者是在没有申报、未经正规审批程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此项实验违反了相关规定、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侵犯了受试者知情权,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此事件的要害并不在于“黄金大米”是否危害人体健康,重点是人体实验没有建立在受试者知情和自愿同意的基础上,而且,涉及到的是本应该享有最安全、最健康、最稳妥事物的孩子们。

猜你喜欢
中微子载人卫星
miniSAR遥感卫星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静止卫星派
第三类中微子振荡的发现
——2016年自然科学一等奖简介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
发现中微子振荡从而证实中微子具有质量——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太阳中微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