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敏 黄卫红
广州市正骨医院,广东广州 510045
慢性心功能衰竭由多种不同的疾病所引起,例如尿毒症、肾衰、麻疹肺炎等均会引起慢性心功能衰竭[1]。慢性心功能衰竭属于心痹、心水、怔忪、咳喘、痰饮、心悸以及水肿的范畴,其造成了射血障碍以及心室充盈。然而由于引发慢性心功能衰竭的原因众多,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常常与其他病症相混淆。超声心动图是采用超声波在物理学原理下对患者心脏以及血管的结构、功能进行无创性检查的一种技术,在进行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评价中,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为探讨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价值的有效性,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该院收治的60例2~4期心脏功能衰竭的病患以及30例健康体检的病患,对其进行资料分析,运用随机抽取法将该院患者分为健康组以及慢性心功能衰竭组 (分为2级组、3级组、4级组),对两组检查者均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测,从而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病症进行分级,体现超声心动图的有效性[2]。
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男性有38例,女性有22例,其中年龄在27~88岁,平均年龄为(67.12±10.2)岁。健康组男性有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2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12±8.75)岁。
该院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采用ACUSON X300 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其是一种彩色超声诊断仪,其具有精确超采样技术、组织谐波成像技术、综合孔径技术、自动彩色技术、快速设置、多频可变频技术、透镜探头技术、探头小型化技术、探头电缆柔韧化技术、梯形成像技术、一体化超声工作站等,能够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短轴缩短率、E 峰/A峰(E/F)进行数据检测,如果左室舒张末内径≥55 mm(男),≥50 mm(女)。左室后壁厚度≥11 mm,左心室射血分数<50%,短轴缩短率<25%,E 峰/A 峰(E/F)<1时则判定为情况异常[3]。
患者在进行检查时采用的是侧卧位,采用ACUSON X300 超声诊断仪关注患者左心脏功能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SPSS12.0 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 检验。
通过表1可以显示,健康组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左房前后径、EF 明显要高于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组,而随着患者心功能衰竭的等级越高,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数值也越高,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心功能衰竭者的任意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慢性心功能衰竭不同级别的患者与健康查体者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对比分析
表2 不同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结构异常情况比较例数
由于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共有60例,其中心功能2级、3级、4级各20例,从表中可以看出,2级、3级、4级的患者左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随着等级的增加比例人数比例增加,其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从表2可以看出,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左房前后径、EF的高低成为检测患者心功能是否衰竭的重要依据。
随着疾病谱种类的增加,慢性心功能衰竭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性疾病,利用超声心动图的检测可以发现,心脏结构以及功能发生的变化对心功能衰竭有着重要的影响,轻者加重患者病情,重者则导致患者死亡。
该院采用的ACUSON X300 超声诊断仪利用精确超采样技术、组织谐波成像技术以及一体化超声工作站等从不同的切面对患者的心脏内部结构进行检测、观察,能够对患者心脏的瓣膜环进行实时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以及辨识度,对慢性心功能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进行检测、评价,具有操作简单、判断精准的特征,因此通过上述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患者心功能衰竭等级升高,其与左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成正相关。患者左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随着等级的增加比例人数比例增加,患者左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之间的发生率相比较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因此,左壁厚室厚度与左房前后径、短轴缩短率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而左室射血分数以及E 峰/A 峰数值越高,那么左壁厚室厚度与左房前后径、短轴缩短率的数值便越小,其呈负相关。
通过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利于该院进行临床实践以及推广。
[1]陈健,张连生,祁正军,等.超声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价值[J].河北医学,2012,18(12):1740-1742.
[2]张红丽.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位移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功能[D].郑州:郑州大学,2011.
[3]范春艳,吴长君,张春梅,等.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8):120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