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梁宗锁*,杨星科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命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2.陕西省科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有毒植物作为植物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常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中国有毒植物》中将有毒植物定义为:凡有中毒实例或实验证实有可能通过食入、接触或其它途径进入机体,造成人、家畜或其它动物死亡或机体能长期性或暂时性伤害的植物[1]。有毒植物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研究有毒植物资源,对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有毒植物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次对秦岭地区的有毒植物从种类组成、毒性情况、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做了初步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对秦岭地区的有毒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
秦岭位于我国中部,北纬 32°50'~34°45',东经104°30'~112°52'之间,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天然分水岭,也是是我国南北气候、景观的天然分界线。秦岭北坡山势陡峭,地表径流少,年均气温较低,具明显的暖温带及寒温带气候特征;南坡山势平缓,雨量充沛,地表径流较多,年均气温较高,具明显的亚热带气候特征[2]。
秦岭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气候、土壤环境异常复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植被分布随海拔高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垂直带谱。据调查,秦岭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97科1 006属3 436种;蕨类植物33科83属312种20变种8变型;苔藓植物70科182属440种4亚种21变种1变型[2]。秦岭地区植物种类多,科属结构复杂,资源蕴藏量大,并且特有属、种数量较多。
秦岭地区共有有毒植物85科257属409种1亚种 18 变种 1 变型[1,3-7]。如表 1 所示,其中,蕨类植物7科12属21种,裸子植物4科4属4种;单子叶植物9科41属55种;双子叶植物65科200属349种(包括1亚种18变种1变型)。
表1 秦岭地区有毒植物科属情况统计表
本地区有毒植物在科属间分布不均匀,其中,有毒植物较多的科有毛茛科(12属44种8变种1变型)、蓼科(5属27种)、豆科(17属25种)、兰科(15属22种)、百合科(12属16种)、菊科(9属12种)、茄科(5属15种)等。
429种有毒植物中共有木本植物124种,半木本植物9种,草本植物296种。木本植物中,乔木31种,灌木59种,藤本植物34种;草本植物中,一年生草本48种,多年生草本248种。在生活型组成上,秦岭地区的有毒植物以草本,尤其是多年生草本为主。
秦岭地区的有毒植物,按照它们分布范围情况,分为4类,依次为:广布种(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秦岭地区资源蕴藏量大)71种,较广分布种(分布于全国数个至10个省市区,秦岭地区资源蕴藏量较大)154种,较稀有种(分布于秦岭及周围地区,秦岭地区资源蕴藏量较少)177种,稀有种(仅分布于秦岭地区特定地段,有些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27种。
429种有毒植物中,全株有毒的共有259种,一个器官有毒的有74种,其余97种为多个器官有毒。草本有毒植物中多为全草有毒,而木本、半木本有毒植物主要为一个或者几个器官有毒。
参照《毒药本草》上关于有毒植物毒性的分类标准[9],秦岭地区的有毒植物中,大毒的植物共有31种,占总数的7.23%,其中单子叶植物7种,双子叶植物24种;中等毒的植物有229种,占总数的53.38%,其中蕨类植物11种,裸子植物2种,单子叶植物20种,双子叶植物196种;小毒的植物有169种,占总数的39.39%,其中蕨类植物10种,裸子植物2种,单子叶植物28种,双子叶植物129种。
植物毒性成分主要有生物碱、苷类、萜类、酚类及其衍生物、非蛋白氨基酸、毒性多肽、毒性无机化合物及简单有机化合物等7类[1]。本区有毒植物以含生物碱、苷类为主,含其他几类毒性成分的物种数较少。
秦岭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自古就有“秦地无闲草”一说。据统计,本地区429种有毒植物中,除少数几种未见药用报道外,其余绝大多数均可入药。其中可作为抗癌药的有33种,具有止痛作用的有34种,可作麻醉药的有8种,具有解表功效的有15种,清热解毒药共有76种,清热燥湿药有39种,清热凉血药有12种,滋阴清热药有26种,祛风湿药86种,泻下药14种,利水渗湿药20种,催吐药2种,抗疟药7种,理气药17种,活血化瘀药54种,止血药50种,温里药29种,平肝熄风药2种,开窍药6种,化痰止咳平喘药44种,补虚药33种,收涩药7种,消导药3种,驱虫药17种,强心药6种,续筋接骨药19种,外用药及其他类22种[8-13]。
有毒植物除对人畜有毒外,其中的很多在民间被广泛地用作土农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杀灭卫生害虫等。本地区约有80种有毒植物被用作土农药。如金栗兰科植物银线草(Chloranthus japonicus)的水浸液具有优异的杀孑孓作用;茄科植物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水浸液对植物害虫具有广谱杀灭活性,并且对人畜安全,堪称绿色农药。
本地区的有毒植物中多数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很多有毒植物树形美观、花朵漂亮,是优良的观赏植物,如:百合科植物石蒜(Lycoris radiata)、夹竹桃科植物夹竹桃(Nerium indicum)。一些有毒植物的幼嫩茎叶、花朵、果实可供食用,是难得一尝的野果,野菜,如:桑科植物地瓜藤(Ficus tikoua)、木通科植物猫屎瓜(Decaisnea fargesii)、豆科植物锦鸡儿(Caragana sinica)。本区唇形科有毒植物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薄荷(Mentha haplocalyx)、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中的含大量挥发油,具有浓烈香气,是食品工业、化妆品行业的天然香料来源。多数木本有毒植物枝干挺拔,能够为建筑工业、家具行业提供优质木料,如豆科植物黄檀(Dalbergia hupeana)、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锦葵科植物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荨麻科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等富含植物纤维,是优良的纤维植物。另外一些有毒植物营养器官富含淀粉、油脂,是极具利用价值的能源植物,如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等。
秦岭地区有着丰富的有毒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好这些有毒植物资源,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造福人类大有裨益。目前,人们对秦岭地区有毒植物的关注程度还不够,现代开发利用研究的还不是很充分,对本地区的有毒植物资源缺乏足够的调查和保护。为了更好地利用好、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资源,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
秦岭地区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较多,应当有计划、有节制地开发、利用,确保可持续利用;对一些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有毒植物进行人工引种驯化,让野生变家种,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尽量满足市场需求。
各级政府、研究机构应该加大科研力度,对秦岭地区众多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加大有毒植物在治疗人类一些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方面的研究力度。
可以通过出版发行关于有毒植物科普读物、宣传画册、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广大农村、林区对当地群众进行有毒植物识别、利用及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一方面消除群众对有毒植物的负面认识,防止有毒植物中毒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毒植物资源的平衡发展及可持续利用意识,使秦岭地区的野生有毒植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以及有效保护。
制定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对秦岭地区的一些珍稀濒危有毒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坚决打击非法采挖珍稀濒危有毒植物者。同时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专题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可多重并举,切实加强对濒危有毒植物资源的保护。
[1] 陈冀胜,郑硕.中国有毒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 沈茂才.中国秦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秦岭国家植物园总体规划与建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4] 李世全.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5] 中国医学科学院陕西分院中医研究所.陕西中药志:第1册[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62.
[6] 陕西省中医研究所革命委员会.陕西草药[M].西安:陕西省中医研究所革命委员会,1970.
[7] 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商业局.陕西中草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1.
[8] 毛水龙.秦岭七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9] 杨仓良.毒药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10] 郭晓庄.有毒中草药大辞典[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
[1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12] 裴鉴,周太炎.中国药用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13] 贾敏如,李星炜.中国民族药志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