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作霞 李 馨 马 婷 赵冬梅
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1]。但是目前各类急危、重症监护室,普遍存在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护理级别却相同的尴尬局面。我院CCU主要收治的是急性心血管系统性疾病及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重患者,主要以一级护理为主。目前我院CCU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即根据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及能力将护士分为三级管理。护士长按照护士的层级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病室、床位分配相应的护士负责,其结果会出现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与管床护士的能力不相匹配,每一名护士的工作量不一致等问题,此法缺乏科学性。重症护理评分系统(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ICNSS)在ICU的研究已有众多报道[2,3]。但是由于CCU与ICU所收治的患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及呼吸机监护等均有所不同,此量表是否适用于CCU患者的分级护理和能否与CCU护士的分级管理相结合在我院还有待于研究。但是目前又没有一个针对CCU患者的评分量表,造成目前CCU护士只能按照当日上班人数平均分管一定数量的患者。利用ICNSS将CCU的患者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科学地进行分级护理是本研究的重点,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1年9月~2012年1月,我院CCU共收治患者300例,其中男197例,女103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7±15.41)岁。平均住院天数(8.6±3.7)d。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3例(其中PCI 91例,使用IABP 35例,合并有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者47例),冠心病65例(其中行择期PCI 37例),心功能不全40例(心功能Ⅲ级以上),心律失常43例,安装永久起搏器23例,其他(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等)6例。
1.2 方法 采用ICNSS对患者在入住CCU 24 h内完成第1次评分,患者转出CCU完成第2次评分,有病情变化随时评分。
1.3 评价指标 比较各组患者的人数、观察有病情变化需要再次评分者、下病危通知例数和死亡例数,统计各护理问题的得分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16项护理问题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ICNSS不同评分患者病情转归情况比较 按照ICNSS将患者分为3级监护,在各级监护中Ⅰc与Ⅰb和Ⅰa在再次评分、病危和死亡例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ICNSS不同评分患者病情转归情况比较 例(%)
表1可见,Ⅰc级患者因病情变化再次评分、下病危通知、死亡率均高于Ⅰa,Ⅰb级(P<0.05)。
2.2 患者16项护理问题得分情况(表2)
表2 16项护理问题得分情况(分,±s)
表2 16项护理问题得分情况(分,±s)
护理问题名称 得分值 排序组织灌注的改变2.57±0.65 1疼痛 2.43±0.51 2疲劳 2.36±0.50 3躯体活动改变 2.21±0.58 4气体交换受阻 2.07±0.73 5容量改变 1.92±0.73 6睡眠形态紊乱 1.86±1.03 7排泄清除改变 1.78±0.70 8心率/心律改变 1.57±0.85 9皮肤完整受损 1.57±0.76 10焦虑、恐惧 1.57±0.51 11交流改变 1.56±0.63 12营养失调 1.50±0.76 13清理呼吸道无效 1.50±0.65 14亲属、重要关系 1.14±0.36 15无效呼吸形态1.07±0.28 16
3.1 ICNSS依据患者的病情将患者分为三级监护 卫生部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规定:护士实施分层管理。在实施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目前我国危重患者危重程度的评估,一般为参照医嘱的护理级别,不能准确地确定患者是否处于危重状态,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我院CCU护士按照当日上班人数平均分管一定数量的患者,其结果会出现患者病情的轻重程度与管床护士的能力不相匹配。美国学者Lockward等[4]于1960年最早提出分级监护。1996年国内学者[5]将分级监护描述为保证ICU患者监护质量而采取的比较适宜的管理方法。ICNSS护理工作量测量表由芬兰护理专家Pyykko等[6,7]提供的ICU护理工作量测量工具,该工具结合了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依北美护理诊断)、护理干预及疾病状态3个影响ICU护理工作量的因素,每个护理问题根据患者实际需要的护理干预水平分别给予1~4分。本研究显示,根据ICNSS评估CCU的住院患者,入院时的得分在16~39分不等。16~22分64例,23~32分173例,33~40分63例,>40分0例。为此根据目前CCU护士采取三级管理即N1,N2和N3。我们利用ICNSS量表的评分将患者分为3级,即16~22分为Ⅰa,23~32分为Ⅰb,>33分为Ⅰc,使得护士的分级与患者的分级相对应。
3.2 ICNSS标准与我院CCU患者的病情相符合 ICNSS在ICU的研究已有众多报道[2,3],但是由于CCU与 ICU所收治的患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及呼吸机监护等均有所不同。本研究显示,初次评分在33~40分的患者中主要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使用IABP者、高龄老年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有心功能Ⅲ级及肾功能不全、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合并有右心功能不全者。33~40分的患者中有42例患者出现了病情变化再次给予重新评分,其中有27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有21例患者进行了心肺复苏成功17例,死亡4例。由此可见,当评分>33分时,说明患者的病情相对不稳定,易出现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由此说明分数越高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评分越高说明患者问题越多,护理治疗措施越多,病情越重,配备的护士级别就越高。级别越高分管的患者越少,应配备的护士级别和能力越强。同时本研究还显示,Ⅰa级和Ⅰb级患者病情相对平稳,配备的护士可以是N1或N2,在33~40分段的患者中有54例患者医师下了病危通知。由此可以看出此量表的评分结果与CCU患者的病情相符合。这部分患者是CCU监护室的重点患者,应进行加强监护即三级监护,同时配备的责任护士应是级别最高的即主责护士。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CCU患者的病情以Ⅰb级为主,Ⅰc级和Ⅰa级次之。本研究与尹红[8]的研究相一致。目前我院CCU的护士N1有6人,N2有16人,N3有3人,与ICNSS评分结果相对应。所以此量表评分结果可以与我院护士分层管理相结合。
3.3 ICNSS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护理目标明确 有文献指出[9],ICNSS涵盖患者心理、治疗、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内容,原则性和操作性均强,既有利于保证护理质量,又避免引起护患纠纷。此量表依据护理干预的复杂性,将护理量由少到多,采用Likerts评分形式进行4级评分,总的护理工作量就是16个护理问题的得分总和。每个护理问题根据患者实际需要的护理干预水平分别给予1~4分。一级干预:即预防性护理,给予1分;二级干预:即支持性护理,给予2分;三级干预:即缓解性护理,给予3分;四级干预:即救助性护理,给予4分。表2可以看出,根据评分系统各项护理问题得分最高的是组织灌注的改变,其次是疼痛及疲劳,再其次是气体交换受阻及心律/心率的改变。根据这些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计划性强,目的明确。护士长及主责护士(N3)负责患者的评分及护理措施的制定,N1及N2的护士负责将护理措施落实到每位患者身上,便于责任护士的操作,对于年资低的护士有很强的指导性,使得护理分级不流于形式,此量表的应用是否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在我院CCU监护室运用此量表可以将患者分为三级,得分越高,说明病情越重,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越多,配备的护士级别越高。同时应用此量表还可以很好地将患者三级管理与护士的分层管理相结合,真正体现优质护理实施方案所提出的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管理,体现能级对应。
[1] 侯传香,李亚洁,夏燕飞,等.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12 -214.
[2] 熊 杰,黄素芳,刘伟权,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B):21-23.
[3] 潘夏蓁,姚海欣,林碎钗,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介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78 -380.
[4] Lockward HJ,Giddings L,Thoms EJ.Progressive partient care.A perliminary report[J].J Am Med Assoc,1960,172:132 - 137.
[5] 刘新平,谢 虹,陶方萍.重症监护病房分级监护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21):95 -97.
[6] Pyykko AK,Laurila J,Ala - kokko TI,et al.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Part 1: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diagnose[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00,16(6):345 - 356.
[7] Pyykko AK,Ala - kokko TI,Laurila JJ,et al.Validation of the new 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ICNSS)[J].Intensive Care Med,2004,30(2):254 -259.
[8] 尹 红.以护理问题为依据护理分级量表在CCU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8):81 -84.
[9] 杨红叶.分级护理实施的现状与展望[J].广西医学,2008,30(2):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