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检验中的两种不同细菌鉴定法应用分析

2013-12-08 07:41李祖新
中外医疗 2013年6期
关键词:耐药性细菌血液

李祖新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来宾 545800

临床中滥用抗生素, 常引起不同细菌的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改变,给临床检验带来不同程度的难度。 同时由于不同细菌的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因此采用恰当的细菌鉴定法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药敏试验中以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的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来准确鉴定细菌类型[1]。 为此该文将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该院门诊及住院发烧并全身感染患者700 份阳性血液样品进行鉴定,其宗旨是为了观察直接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700 例, 所有患者均发烧并全身感染。 在患者周身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集700 份阳性血液标本,所有患者均采集一次,20 mL/人。将血液样品冷藏保存,送至检验科。所有采集者入院前48 h 内未给予其他药物及相关治疗,排除血液系统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将700 份血液样本,分别采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细菌鉴定及药敏符合率。

1.2.1 直接药敏试验 将血液样本置入Bactec9240 系统自动培养检测,若系统提示检测出阳性时,立即收集10 mL 阳性样本注入无菌试管中,随即对阳性样本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1 500 r/min离心5 min 后,去除上清液,再3 000 r/min 离心15 min,采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2 次后重悬取沉淀。给予革兰染色镜检。若为一般菌种(排除真菌)可接种于MH 平板,应用无菌拭子均匀涂抹,贴上药敏纸片,采用2005NCCLS 的诊断标准观察耐药性及药物中度敏感、敏感度。 若检测出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呈链状,应给予MH+5%羊血平板初检, 根据镜检报告选择合适的氧化酶。调整菌液浓度为6.8×108 cfu/L 后接种于NC21 板上,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2]。

1.2.2 常规检测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分别接种于血平板、 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37 ℃恒温下孵育20~24 h,对生长菌落涂片革兰染色经验,并选择适当的氧化酶。 根据Walkaway40 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3]。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细菌鉴定结果

700 份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427 份阳性血液样本,G-杆菌349份,G+球菌78 份,直接发鉴定出,G-杆菌299 份,G+球菌60份,一致率分别为85.7%和76.9%,两组不同细菌鉴定方法的总一致率为84.1%。 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细菌鉴定结果

2.2 两种检测方法药物敏感度符合率对比

两种检测方法药物耐药、中度敏感及敏感度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药物敏感度符合率对比

3 讨论

随着抗生药的滥用,常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而诱发全身感染等疾病,常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4-5]。 为此通过有效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临床检测中,常采用药敏试验应用于血液检验,但药敏检测方法较多[6-7]。 常规检测阳性血液样本,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速度较慢,常影响临床正确给药[8]。 该研究中,采用Bactec9240 系统自动培养检测进行直接药敏试验。

直接药敏试验将血液标本直接接种于平板上, 贴上抗生素纸片,置于37℃恒温孵育后,根据抑菌环的大小,进行药敏试验鉴定[9]。 该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因省略了分离培养的步骤,更快捷、简单地初步报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给药提供依据[10-11]。

该研究结果显示,700 份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427 份阳性血液样本,对G-杆菌和G+球菌分别给予常规和直接两种不同细菌鉴定方法鉴定,其总一致率为84.1%。 结果显示采用直接法进行血液检验,其药敏性好,能够有效检测鉴定对G-杆菌和G+球菌。 与其他文献报道相符[12-13]。 对阳性血液样本进行药敏检验中,两种检测方法药物耐药、中度敏感及敏感度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采用直接法与常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度菌无明显差异, 可以通过Bactec9240 系统自动培养检测代替传统常规的检测方法, 而且这种方法检测时间短, 有效节约等待药检出结果的时间,能快速将结果报告给医生,对合理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意义[14-15]。

[1] 黎海东,谢文锐.细菌鉴定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0(5):258.

[2] 邓宾,张蕴丽.细菌数值鉴定法及鉴定系统的发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3):144.

[3] 蒋冬香,陈刚,高玲,等.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3(10):201.

[4] 赵苏瑛,李岷,李克涓.1320 例血培养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5(10):263.

[5] 赵硕,朱以军,单小云,等.576 株血液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9(14):218.

[6] 肖影,张健.血液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7,4(6):366.

[7] 黄东红,林贵良,黄玉婷.4283 份血培养结果的细菌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海南医学,2009,7(5):269.

[8] 曹敏华.2659 份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J].海南医学,2012,8(12):264.

[9] 黄晶,张曼,许建成,等.儿科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11(10):253.

[10] 彭代智,刘小玲,刘智勇,等.烧伤患者2748 株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12,2(6):288.

[11] 邓宾,张蕴丽.细菌数值鉴定法及鉴定系统的发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3):368.

[12] 任光进,虎风侠.切口感染23 例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2(23):136.

[13] 崔艳芳,朱敏,刘瑾.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变迁临床分析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J].2010,4(3):298.

[14] 沈建箴,吕联煌,佘菲菲.血液病念珠菌感染基因扩增检测技术建立及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2(10):236.

[15] 柳振华.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在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210.

猜你喜欢
耐药性细菌血液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细菌大作战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细菌惹的祸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