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建萍
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学做广播操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他们上幼儿园时,做广播操主要是被动模仿老师动作,这也符合幼儿的学习水平。到了小学,对广播操的学习质量有了更精细的要求,如果老师还是让学生单一模仿就很难在质量上有较大提升。经常听到一年级体育教师们因为教操达不到预期效果而烦恼。通过观察发现:很多体育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广播操前应知道的知识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准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教操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但是持久力欠缺。学生刚开始学操时兴趣盎然,可是久而久之,又会因为反复练习而觉得枯燥无味。因此,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不可小觑。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学生的内在力量;二是通过改善教学方法、集体氛围等外部环境来提高学生学练广播操的兴趣。广播操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明白做操有哪些好处,还要告诉学生只有认真学、刻苦练才能把操做好。把学习中将遇到的困难例举出来,让学生讨论如何解决。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为了集体的荣誉吃苦流汗、互相鼓励、互帮互学,让学生深知集体的荣誉源自于每个人的努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如累了、不想练习了、动作完成不好时,如何激励自己去战胜困难和惰性,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毅力。班集体有了积极向上的风气,才能最大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教学前有了这样的情感动员,学生已经满怀期待、跃跃欲试了。如果后期的教学手段再多样化些,学生一定较长时间地保持学操兴趣。
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教育环境的千差万别,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体部位知道一部分,但是知道的不全,表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教师在教操前补充对身体部位的教学非常必要。
首先让学生明白弄清自己身体部位对学操的帮助,然后用游戏、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掌握自己身体部位名称。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出自己的身体部位让学生说出名称,对不规范的或不对的进行纠正,等学生基本掌握后,再用“指部位”的游戏来巩固知识。教师说出部位名称,学生就能对上号,避免了学生听不懂的情况,对教操时动作讲解非常有帮助。当然,对于身体部位的掌握,还要在今后的教操过程中进行纠错和反复强化。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用到示范,动作示范属于直观教学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好,模仿能力很强,对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能记住,因此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示范法是效果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根据示范方位,教师的示范分为镜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一年级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镜面、侧面、背面示范,如果教师不讲解三种示范的特点,不告诉学生如何跟着老师示范做动作,那么学生只凭自己的猜测去做,结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在教学前教给学生关于示范面的知识,并适当进行分辨式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明明白白的学,不仅知道怎么跟做,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学习起来会更有信心,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会好。
广播操教学属于徒手体操的范畴,有些基本动作,在操中反复出现,如侧平举、前平举、斜上举、上举、前踢腿、侧踢腿等常见动作,这些基本动作最好在做操前将动作要求讲清楚,教师逐个检查纠正到位,将单个动作做规范。动作细节先解决了,等学操的时候,学生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顺序上,感知完整动作,建立整体感。
《希望风帆》中“踢腿运动”手脚并用,动作变化多,动作路线也比较复杂,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不是在先前解决了前踢腿、侧踢腿的动作,学生很难应付这么复杂的动作。当然,在教这节操的时候,还应该将有难度的动作拿出来,单独、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专业术语存在的目的也就是便于大家交流,规范的学科教学离不开专业术语。一个术语一说出来,大家就明白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从一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规范的专业术语,并常常使用专业术语,让学生接受正规的教育。
在操的教学中,常用到开立、掌心相对、拳面相对、半蹲、全蹲、弓步、提膝等专业术语。将这些术语系统地教给学生,比零星地教给学生效果要好,因为在对比中学习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动作节奏是广播操的灵魂,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对操的美感有很大影响。
如何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呢?首先,要告诉学生节拍的含义,教师喊的节拍有什么规律,喊出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这样,学生会听节拍后就能将节拍和动作对应起来。然后,还要让学生分辨节奏的快、慢,用快、慢节奏对比法教学,学生掌握效果比较好。先让学生适应教师口令的节拍,等操学会了,还要学会跟音乐的节拍。学生有了主动感受节奏的意识,节奏感方面进步就会快一些。
建国以来至今,中小学课间广播体操一直活跃在校园生活内,它旺盛的生命力证明了它存在的价值。一年级教操前,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准备好基本的身体技能,做好必要的前期铺垫,对广播操的教学无疑是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