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

2013-12-07 09:08:51施燕飞
体育师友 2013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体育生活

□ 施燕飞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体育技能的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上,而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脱节,学生的实践知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变成了枯燥的练习以及对教学任务的机械服从,而不是在课程学习中得到愉悦的身心体验。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素质也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随着全国范围内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被逐渐关注,“解放孩子们的双手”已经在不断的推进之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以后对于运动与健康的理解,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意义深远。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够更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升。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宠爱造成很多学生的生活能力比较差,性格上存在自私、孤独的特征,这些对孩子以后的交往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把这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性格的塑造。

一、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的相关知识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指对于体育教学不仅要从体育的本质来理解体育的内涵,还要从体育活动的实践中来领悟;体育的生活化是要求我们的体育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完成课程所规定的练习,并且在练习过程中得到完整的情感体验。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实践中包含生活性,生活性同样需要实践来完成。体育的实践化、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实践性为准则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体育生活化的场景,从而使学生能够将体育与生活的概念融合起来,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的必要性

1.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学生的体重、身高等指标在逐渐增长,身体的匀称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中小学生的体质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耐力、力量、爆发力、反应速度等多项指标都在下降,以耐力的下降幅度最大。此外,高度近视患者增加,肺活量水平大幅降低,这些令教育部门非常担忧。而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应试教育使学生长期处于高压条件下,造成身体素质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学校和家长留给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太少了,使孩子得不到锻炼,这也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是不是达到了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目的,是不是做到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是不是重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状况下,进行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不仅有教授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责任,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堂远离了实践性、生活性,那么就难以达到促进学生与人交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现在的课程目标所倡导的理念,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石,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对运动的习惯和兴趣,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这样的论述正是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因为我们的体育课程不只是为了教授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我们的教学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的意义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体育教学充满了人文色彩。

首先,体育实践化、生活化教学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分不开,以他们生活中的感悟、体验、经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生动形象,由原本的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和教师双重主体,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关注。这种转变让我们的体育教学从功利化的倾向中解脱出来,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生的人格,达到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且,实践化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主动权大大提升了,可以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如此看来,不仅是学生得到了解放,教师的思想同样得到了解放。

其次,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的理念肯定了体育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使体育教学的学习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于课程资源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使从生活中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成为趋势。

而且,在生活化和实践化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教师通过还原学生的生活场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因为学习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而对教学活动具有了发言权和主动权,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这种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的对话、合作、平等的关系。

四、体育实践化和生活化的实施措施

1.教师要树立“实践化生活化”的教学观念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实践是学习的途径,只有将生活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实践化、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之中,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在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的观念,让生活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创造学生的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

教师同时也需要从态度上进行改变,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又要作为学生的倾听者和朋友,要彻底抛弃之前学生机械服从,教师完全主体的模式。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幽默感影响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态度中感受到被关注、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才不会拘谨,师生关系会更加的和谐融洽。

2.教学内容要突出生活化、实践化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资源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要充实和更新,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了将运动项目改编的更加适合小学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实践与生活相结合,开发更多的体育课程资源运用于教学。

3.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体育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要以学生的体验和经验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学生一旦在教学场景之中感悟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将这种感受内化,就会形成一定的信念、价值和态度,进而转化为教养,这将对实现综合全面的体育教学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4.教学情境和教学方式要突出实践化、生活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创造更接近生活的典型场景,让学生在愉悦而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活动。比如,在练习投掷时,将课堂设计成“劳动最光荣”的场景;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时,可以设计成超市的场景,让学生自己选择跳高的起跳高度,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具体化的场景中进行学习,这既满足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又使他们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

5.将生活化、实践化延伸到课堂外

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提倡终身体育、健康体育,而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只是为学生打下学习体育的基础,还要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比如跟爸爸妈妈一起爬山、郊游;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骑自行车等,这些体验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到技能,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因此,体育教学要让学生的生活与实践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结语

健康合理的体育教学方式需要的正是重视生活和实践的体育教学活动,让体育锻炼变成生活的必需品才满足了终身体育的要求。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身体,充分实现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杨旭山.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2]许远理,李亦菲.情感智力“9要素”理论建构及量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

[3]张聪智.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公正观念的影响[J].成才之路,2010(34)

[4]杨贵仁,刘国永,季克异.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研究实验总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6(03)

[5]翟德萍,邱春,杨永明.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师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6]袁旦.人文体育观的建构:体育学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与布特博士的讨论提纲[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01)

[7]马廉祯.近代美国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思想的影响——以民国时期的《体育原理》为例[J].体育学刊,2010(05)

[8]刘寒青,刘颜青.体育学界需要评论与争鸣:评张洪潭之体育学术评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6)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体育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漫生活?阅快乐
2016体育年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我们的“体育梦”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